120. 家庭的最后阶段:如何应对老人的口是心非?

本期内容

看到不一样,才能做得不一样。面对关系难题,你需要多一双眼睛。

大家好,我是李松蔚。(我是崔璀)

 

我们这次的主题词是「家庭的最后阶段」。请听案例:

 

如何应对老人的口是心非

 

(问)今天的案例来自用户菲菲,她提到的一个问题,可能今天很多的年轻人在跟父母相处的时候,都会有共鸣。就是父母有话不直说。我们听听看。

她说:「我妈平时老是跟我们说不用不用,但我们真的没有做到的话,她又会一个人不开心,有时候要猜她的心思,真的很累。亲人之间需要这样吗?上次我爸半夜生病,我妈不会开车,最后麻烦邻居送我爸去医院的,我妈急得团团转! 我爸明年退休,最近我有跟她提过想接他们过来,她有一次也跟我说过,说我儿子想要她过去,说是想跟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啊,喜欢吃姥姥做的饭,也要照顾姥姥。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妈的表情很开心。所以我跟老公商量好了换个大房子,准备着明年接他们过来。可我跟她说这个计划的时候,她又是不用不用,说我们去的地方多了。现在他们年纪也大了,病痛也多了,我想着他们过来好歹能照顾上,可是她现在这样拒绝我,我该怎么做?」

遇到这种情况啊,真的是急死人。明知道父母有什么需求,但是你真的给他们吧,他们又跟你客气。如果你收回去呢,他们又很难过。为什么会这样?

 

(答)有一点像是谈恋爱。问女朋友今天要不要我来接你?女朋友说你不用来了,我跟同事约好一起走。如果你真的信了,那你就会死得很难看。

 

(问)哈哈,你为什么问人家要不要来接?问这个问题就已经死定了!你应该直接就去接。而且就算人家说不要,你也要说不行不行,我非去不可!

 

(答)所以你看这里面是一个什么心理呢?我想要你对我好,但是我不希望这对你来说是一个负担,或者是为了完成任务才对我好,我希望那是你自己主动的愿望。所以我要口是心非,只有我明确说不要的时候你对我好,才是真的好。

听起来很纠结,其实也很好理解,因为她在亲密关系里感觉到矛盾的动力,既希望被关照,又害怕只是自己一厢情愿,在别人那里成了负担,她不知道那个距离应该多近才是合适的。老年期的父母有时也会陷入到这种矛盾之中。这样有一个问题,就是菲菲说的,感觉很累。因为你必须猜他什么时候拒绝你是真的,什么时候不是。这种沟通是为了避免负担,但反而给关系中的双方造成更大的负担。

 

(问)对啊,而且我在想,这种模式发展下去,会不会造成另一种误解呢?比如,虽然菲菲的爸妈也觉得住在一起会享受天伦之乐,但是呢,真的要实现起来,他们可能也是真的不愿意跟女儿女婿一起住,因为在老家比较自在。那现在问题就来了,女儿女婿就没法知道他们这个话到底是真话还是客气话,如果按自己的理解,一定要拖着父母一起住过来,老人家说不定,反而会不舒服?

 

(答)是的,这种误解有时候会让双方都不舒服。我父母有一年去旅游,那个城市正好有我妈妈从前的一个朋友。她们就联系了一下,那个阿姨非常热情,一定要我父母全程在她家吃,在她家住,然后每天都计划好行程,去这里去那里,非常赶。那个阿姨还专门请了假。热情是真的热情,但我父母后来跟我讲,都觉得不自由,并没有玩得很尽兴。他们出门更喜欢按自己的节奏,到处走一走,看一看,吃一点有特色的地方小吃。但是这些感受当然也没法表达。他们一开始就说,订了酒店,我们住酒店。但是人家就以为是在客气,不要客气,可以住我家。

当然,如果这就是那个阿姨的需求,那也OK,她真的觉得老朋友多年没见,就想跟你一起住,这个需求表达出来是没问题的。就像菲菲可以跟妈妈表达说:你们虽然觉得自己住比较自在,但是我想吃你们做的饭,或者我觉得你们在身边,我会比较放心一点。所以我很任性,我想要为你们了照顾我的需要,跟我一起住。

 

(问)啊,这个说法虽然听上去很清楚,可是,总觉得一般情况都说不出口。说出我需要,真的是很难的事情。

 

(答)是啊,所以我们经常说的是,你们想来就来啊,不要客气。

这样一来,强调的就是你们想来。好像我没有自己的需要,完全是为了照顾你们。你越是这样说,人家就越客气。这种说法本身就给人压力。我们比较一下:我觉得你们想来,所以请你们来。和前面说的:我需要你们,所以请你们来。

 

(问)对,我觉得这个关系是比较顺的。我为父母做这些事,不是因为对父母好,而是因为对我自己好。这样父母接受这件事的时候,是因为真的想接受也好,还是为了满足我而做出妥协也好。至少我作为儿女的需求,是被满足了。

 

(答)所以,要改变这种猜来猜去的模式,第一步是,我们自己要非常坦白。

我们要明确自己想要做的是什么:爸爸生病,妈妈又不会开车,这件事情我知道了,让我很焦虑。我觉得如果再发生这样的事,我会受不了。出于我的利益,我想要在生活中做出一点调整。当然,也有可能我想要的不是这个,也许我确实觉得跟父母住在一个房子里比较麻烦,或者,换大房子比较吃力,那我就不会邀请他们过来。我说出来,一定是因为我想要,而不只是为了照顾他们的需求。

 

(问)但是当我听到你说,「如果我不想要,我就不会邀请他们过来」的时候,我又有点担心。我在想,真的就不提这件事了吗?因为做子女的不提,老年人更不会主动提起啊,他们知道子女不希望跟自己一起住啊,他们怎么办呢?

 

(答)你看,你会有担心。有担心,就说明你心里还有需要。这个需要是在这里的,只不过是说我们还有别的需要,比如经济上的限制,或者我们要同时维护核心家庭的独立性,所以这些需要之间产生了矛盾。这种情况下,我们也可以很坦白地把它谈出来。我们自己越坦率,越不容易发生猜来猜去的误解。比如这样:

「爸妈,我担心你们的身体。我希望我们住得近一点,我会比较安心。」你看这是在表达我的需要,「但是经济上,我现在比较紧张,一时半会换不了大房子,你们看这种情况怎么办」,或者说,「我希望我们住得近一点,但最好分开住,不住在一套房子里,可以经常串串门,有事也方便照应。我想知道你们怎么想?」

像这种很直接的表达,父母也比较容易接受。既维持了两个家庭相互之间的独立性,又能够很好地表达自己的关心。面对实际困难,也许父母会想到解决的办法,比如他们可以出一部分钱来支持换房子,这样他们也不会觉得自己是在添麻烦。

 

(问)也是,这样说出来,父母也比较容易做出自己的判断。如果他们最后还是决定:我知道你们会担心我们的健康,但虽然如此,我们还是想住在老家。那可能人家就真的是这么希望的。我们也要尊重父母的决定。毕竟他们是一对成熟的夫妻,他们一定有自己的办法应对生活,哪怕是请邻居帮忙开车,也是一种方式。

 

【关系洞察】

 

我们会觉得猜来猜去,有话不直说,是父母的问题。但有时候,我们也会在无意中迎合他们这种说话方式。面对他们,我们也不愿意直接表达自己的需要。

很多子女在跟自己的原生家庭分离之后,都会在某种程度上保持一种表面的客气。所以我们会对父母说:「你想要什么,你就直接说」。这句话看上去很直接,但它并没有表达子女本身的需求,它是在引诱对方跟自己玩猜谜游戏,因为它在表达,我不一定想做这件事,但如果你想要,我就为你做。任何人拿到这个态度,都会很不安心,想要去确认对方的真实心意。——所以你看,这种表达方式,刚好配合了父母的所谓「不直接」。记住,在家庭的这个阶段,你和父母已经分开了,是两个独立的家庭。你们需要找到一个新的边界。你不会对别的家庭说:你有什么需要,直接告诉我,别管我怎么想,我都可以为你们做。这句话很感人,但让人不踏实。你直接一点,就不如说:我需要你们为我做一点事,是这样这样。

这是我需要的,这样做,对我有好处。

我们不希望发生误解,而我们最大的误解就来源于,我们已经分化和独立,但我们仍旧觉得,自己应该读懂对方的心意,或者对方应该懂得自己。但是这两件事情都不会发生,你们谦让,客气,相互猜测,确认距离,但你们已经是两家人了。即使你和父母曾经有再多的亲密,在这个阶段,你们能为彼此做的只是清地表达自己,然后听到对方,并尊重对方的意愿。你对他们说:「我需要你们,我希望你们陪我一起。」然后他们说:「不,这不是我们想要的。」那你就相信他。

如果你不愿意彼此猜来猜去,那就请你不要把自己的态度变成一个谜题。

 

谢谢大家,如果今天的观点对你有一点启发,请帮我们分享给你爱的人。

精选留言
上拉查看更多留言
下拉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