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 结构和边界:父母干涉我的感情生活怎么办?

本期内容

看到不一样,才能做得不一样。面对关系难题,你需要多一双眼睛。

大家好,我是李松蔚。(我是崔璀)

 

我们这次的主题词是「结构和边界」。请听案例:

 

妈妈怎么能这么说

 

(问)一个用户来信求助,她说:「我一直都觉得我父母是很开明,民主的人。我从来没想过,父母干涉恋爱自由的事会发生在我身上。但事实就是,我父母不接受我现在的男朋友。我告诉他们,这是我的事,但他们还是不接受。因为男朋友年龄比我大很多,家庭条件也不算太好。我感觉没关系,我们对未来有明确的规划。也跟我父母谈过,但他们总也转不过弯来。今年暑假我带男朋友回家,想让他们接触一下,然后我妈怎么都看他不顺眼,还跟他说:我反对你们在一起,你们还是早点分开吧。我从没想过她会直接这么说。我本来跟男朋友计划十一出去玩,我妈也是坚决反对。我们后来又谈了好几次,我没想到她那么坚决。看起来很开明,但心里居然觉得我的恋爱自由应该由她来安排。我该怎么跟她沟通呢?」

 

(答)我们讲「边界」理论,说要分开自己的事情和别人的事情。从边界角度看,这就是一个矫枉过正的例子。这个女生要维护自己的恋爱自由,这是她的边界,但是她为了维护这个边界,把手伸到哪里了呢?伸到了父母的表达方式上。她的意思是说,因为这个人是我打算在一起的,你们必须满意。

 

(问)这么说,她确实是想干涉父母的感受。其实父母有权力对子女的另一半保留自己的看法。很多时候就是无法同意子女的选择,但这也没什么不对。父母就是看不惯这个男孩,但女儿也就跟他在一起了,谁也不用改变谁,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态度。

这是很酷的关系,但是难点在于,提问的女孩子太重视父母的感受了。她的出发点是好的,还是希望父母能够全心全意地支持自己,认同自己的选择吧。

 

(答)是的,完全可以理解这种心情。

 

(问)但这其实就是在混淆边界,对吧?表面上她是很在乎父母的感受,实际上她是想要干涉父母的感受。其实就像我新认识了一个朋友,然后我对我的老朋友说:你是我的朋友,他也是我的朋友,所以我要求你必须喜欢他,一样。

 

(答)你的类比很准确。如果他们俩刚好合不来的话,我就会感到很为难。因为老朋友的态度对我太重要了,我相信,没有她的支持,我就不能再交新朋友。

你知道有时候我们做一件事情之前,如果特别想说服一个人的话,等于是释放给了她一个信号:只要你不同意,或者你在态度上不是那么满意,我就暂时不会做这件事情。我只有说服了你,才能展开下一步行动。换句话说,我把「说服你」这件事赋予了很大的权力。——对方拥有这个权力,她就不会让自己被说服。

 

(问)所以,怎么样收回这个权力呢?

也许可以直接告诉父母:「你们不喜欢他,我挺遗憾的,但我还是要跟他在一起。」——总觉得这句话哪里怪怪的,这么说出来,父母也会很生气吧。

 

(答)其实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没错。

不过,讲出这句话的这个动作本身,如果把它看成一种关系沟通的话,它其实也是在表达:「我需要你理解这一点」。注意这个词:「我需要」。事实上我不需要,但是我表达出来的是我需要,它是一个信号。它有可能会让父母生气,是因为它在无形中留了一个开口,邀请父母用他们的愤怒,来继续干扰这个决定。不信的话,你对比一下这个说法:「你们不喜欢我选的这个人,你们一定很难过吧。」

 

(问)这句话……还挺厉害的。如果我是父母,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接了。

我的感觉是,当你这么说的时候,这件事你已经有了一个决心,这个决定没有任何讨论的余地。父母不满意,这就只能是父母自己去处理的情绪了。

 

(答)这只是开始。接下来,父母的情绪,孩子也是可以照顾的。

但是我照顾你的情绪,不等于我要让步我自己的决定。这是一种维护边界的能力,叫自我分化。我可以说:「你们是不是很难过啊,好不容易养大的女儿,就要离开你们了,而且是跟一个你们不看好的人在一起。」我也可以说:「我陪你们聊一会,你们会不会感觉好一点?」甚至我们可以说:「你们的经验也很宝贵,你们到底对他有哪些担心呢?我愿意听你们说出来,把你们的建议记在心里。」

但是我绝对不会说:「你们这么难过,那我不跟他在一起算了。」

你看,这就是自我分化的能力,它很清楚什么事情是我自己的事情,所以也就允许最大限度的弹性,和情感上的支持。我理解你,我尊重你,我愿意听你讲,但同时我会为自己的事情做决定。上海话叫「拎得清」。

 

(问)那么,她打算假期跟男朋友出去旅游,这件事情你怎么看呢?也没必要征求父母的同意吗?原则上我们去哪里玩,跟谁去玩,是不用非得父母同意。不过前提也是经济独立之后吧。提问的朋友好像是一个学生,不知道她需不需要父母的资助,如果父母不给她出钱,是不是也就意味着父母仍然可以插手她的事情?

 

(答)那个状况复杂一点,但仍然可以用边界原则来区分。

父母的钱怎么花,那是父母的事,他们的确有权力决定他们是否给孩子这个资助。所以父母不赞成孩子的计划,不愿意出钱时,的确就会限制孩子的这个计划。如果孩子不想受到这个限制,她就要早点争取经济独立。经济上的划分往往是边界感的一个重要体现。我的钱是我的,你的钱是你的。我们各自为自己的决定付出代价。

 

【关系洞察】

任何时候都记住,当你说「你不可以这么做」的时候,只凭这句话往往是无效的。因为你并没有权力剥夺别人的自由。但是在家庭当中,你可能感觉自己的利益或者权利被侵犯到了,这时候你要站出来为自己发声,但又不是去限制别人。这里面有一个微妙的区别。对这个区别的觉察,就是我们说的,自我分化。

我们经常犯的错误之一,就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边界,树一个牌子说:「每个人都要听我的,因为这里是我的边界」,这个牌子没有任何效果,如果我们想达成什么目标,我们可以更直接一点,运用自己的权利。这就好像是说:我们明明要去到属于自己的地方,我们偏要去问其他人:你们有没有意见?你们不许有意见!可是我们为什么不能直接一点呢?那明明就是我们的地方,我们明明可以直接向着那个地方走。

我们经常犯的另一个错误,就是我们以为,只有非常冷酷无情的手段才能维护自己的边界,拒绝别人的同时,一定就会伤害别人。但实际结果刚好相反,我们可以用让人舒服的方式,体贴别人的方式,同时做我们自己想做的事情。

 

回到这个故事。到现在为止,我都是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讲话,从父母的立场来看,他们也没做错什么。他们想表达对这件事的反对和担心,这本身也是他们的权利。下一期节目我们做一个反转,从父母的角度谈一谈可以怎么做。

 

谢谢大家,如果你觉得今天的观点有启发,请帮我们分享给你爱的人。

精选留言
上拉查看更多留言
下拉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