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爸妈总爱乱买保健品怎么办?

本期内容

看到不一样,才能做得不一样。面对关系难题,你需要多一双眼睛。

大家好,我是李松蔚。(我是崔璀)

 

我们这周的主题词是「合作和责任分配」。请听案例:

 

(跟家人的目标达不成一致,怎么办?)

 

(问)有一位朋友向我们咨询:他的父母总是在乱七八糟的保健品上乱花钱,瓶瓶罐罐各种买,这让他感到很苦恼。不是说父母不能花自己的钱,而是不想让他们花在没用的地方甚至是被骗。他开玩笑地提醒过几次,爸妈根本听不进去。他想跟父母严肃地谈一谈这件事,开个家庭会议之类的,好像也没有那个氛围。怎么办?

 

(答)这一周我们讨论的主题是家庭里的责任分配。当家庭内部想解决一个问题,首先要找到大家同在的那条船,也就是共同的目标。你说的这个案例里,听上去家里想解决的问题很简单:让父母少在保健品上花钱、少被骗。

但其实,这只是儿子的目标。仔细想想,他的父母会认同这个目标吗?

 

(问)应该不会吧,父母既然愿意花钱买,他们肯定不觉得自己被骗了啊。

 

(答)没错,这就是我们经常犯的错误。我们经常把自己的目标,当成所有人都应该认同的目标。但问题就是:人家不认同啊。在这种情况下,才会出现他说的“说了很多次也没用”,“想开家庭会议也没有氛围”的情况。这时就应该设法找一个共同目标,是他和他的父母都想要前进的方向。

 

(问)你这句话就好像把大象放冰箱里,总共分几步?说起来很容易,就是三步嘛。问题是,说起来是一句话,做起来很难啊。尤其是他们本来就是对立的,要找一个共同目标,谁都不肯让步,那会不会就卡死在这一步了呢?

 

(答)是的,这确实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他要先放弃个人原本的诉求:让爸妈不要买保健品。这只是他个人的诉求。他需要思考:自己想达成的目标在哪个层面上是全家性的。这是一个视角的转换。也就是说“我不想让爸妈买保健品,到底对这个家庭意味着什么?”

 

(问)分情况吧。如果说家里其他地方很需要用钱,父母的钱就应该用在刀刃上,买保健品就不应该了;不过我看他描述的情况,应该也不是钱的事,可能是不想让爸妈被骗吧,毕竟现在很多保健品专门骗老年人,还可能对身体有害。

 

(答)嗯,能想到这一点,其实就是视角转换过来了。你看,父母追求的是健康,孩子担心的也是父母的健康。健康是家庭里的一个共同目标。

 

(问)真的,这么一说,他们在这个目标上是一致的。只不过是方法不同。父母追求健康的方式是保健品,孩子考虑的是保健品有一些副作用。

 

(答)这么一来,他们就没有那么大的冲突了。他们可以开一个家庭会议,讨论“父母年纪大了,怎么样让他们保持健康,子女也更放心一些”。这个讨论,就是合作性的讨论,因为大家有共同的目标,所有人都愿意参与。

 

(问)话是这么说,但是要讨论起来还是有点难啊。爸妈一句话就可以怼回来:我们很健康啊,没什么可担心的啊,你管好自己就可以了!

 

(答)如果从责任分配的角度来看,这是子女和父母在争责任。父母觉得我怎么样不用你管,我们自己可以百分百负责我们的健康。但是子女觉得:我担心你们在保健品的使用方面,缺少一些必要的知识,有伤害身体的风险。也可以举一些这样的案例。所以我也希望为这个目标承担一点责任,帮助你们降低这个风险,比如说可不可以让我对你们吃的这些药把一把关,我可以做点什么。

 

(问)嗯,孩子有更好的信息检索能力,我相信父母也愿意在这方面让孩子来帮自己把把关。——这样一来,就是一个合作性的关系了。

但是,我刚刚又在想,有一些保健品对身体有害,这个确实是必须要指出来的。但如果保健品本身没有什么害处,只不过孩子觉得不值得,可能就是一些维生素什么的,父母偏偏愿意花很多钱去买,这时候可以怎么去说呢?

 

(答)回到那个目标上来。如果目标是“家庭财政状况,怎么样开源节流”,那就可以讨论这个东西的性价比,它到底值不值。但现在目标是“怎么让父母保持健康”,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因为你看,他们买这些保健品即使没什么好处,至少不会伤害自己的健康,只是多花了一些钱。但是花钱也可能让他们心情好,维生素也会有一个安慰剂的效应。所以,它也是符合这个目标的。

 

(问)这个意思是说,在合作当中,只要大方向定了,大家是可以妥协和让步的。比如说,我虽然看着父母花冤枉钱,有一点心疼。但是他们自己乐意,而且对我来说最重要的目标是他们的健康,既然这个东西对健康没有什么坏处,说不定也还有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那我虽然不喜欢这件事,但还是可以接受的。

 

(答)这就是我们说的视角转换,不再从自己单方面的角度出发,而是从不同人的角度考虑,大家想要的是什么,而不是我说什么就是什么。这里有一个小技巧,在跟别人讨论合作的时候,如果你觉得他们心不在焉,或者转移话题,不要抱怨“他们怎么这么顽固啊”,你要反思一下现在谈的是不是还是你单方面的诉求;然后你要试着把主语换成“我们”,“我们这个家庭现在面临什么样的困难,对我们来说怎么样的目标是大家都认可的”,你就会发现他们的兴趣出来了。其实跟父母聊健康的话题,他们不一定谈保健品。可能对他们来说有更重要的东西。没关系啊,虽然对我来说保健品是心头刺,但我要听一听父母更在乎的是什么。也许从头到尾我们都没有谈保健品,这也是很成功的谈话。

 

(问)那会不会有这样的情况?就是一家人始终找不到一个“共同的目标”,你说东,他就一定要往西,目标永远是打架的,就没有办法合作。

 

(答)也会有,在我做家庭治疗的时候,有时候就会遇到这种特别困难的情况,在任何一个层面上他们都没有办法达成一致。这时就要考虑,我们这家人到底是出了什么问题?也许可以专门有一次家庭会议,主题就是:我们可以怎么样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开始合作?先把这个问题作为一个目标,解决掉。

 

好,这节课我们讲了合作的第一步,如何找到共同目标,下一次我们再讨论合作的第二步:找到共同目标后,如何分配责任?

 

【关系洞察】

 

找到共同的目标,是一个知易行难的说法。在今天我们的案例中,表面上看,只是转换了一种表达方式,但是孩子和父母就有了一个交流的空间。

这个转换的关键是什么呢?它从“我要你怎么做”变成“我们要怎么做”。虽然是一个很小的转换,但它背后的逻辑却很不简单:

第一,它从本质上转变了对别人行为的态度,从我们自己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有问题的行为。但是站在别人的角度,这个行为是有意义的。那我们要做的事情,就不是去否定这个行为,而是找到这个行为背后的,他们真正想要追求的东西。这个角度,英文叫validation,就是看到行为背后的意义。

第二,它转变了我们看待冲突的视角,它是我们为了一个更高的共同目标所采取的不同方式。所以不是一个原则性的对立,而是方法和着眼点的不同。大家是在一条船上的人,在这个角度上就没有什么是不可以谈的。

第三,它从输赢的个体层面上跳出来了。很多时候我们的争论不可以调和,是因为包含了两种不同的对立,一是观点的不同,二是个人的输赢。所以你不听我的,等于是在否定我。你赢了,我就输了。这就是一个零和博弈。但是切换到“我们一起来实现这个目标”的立场上,它就是一个双赢或者共赢,我们每个人的方法都有独特的角度和用处,都是可以用的。只不过是怎么更好地整合到一起。这样一来,也就不会为了死守自己的观点而忽略了真正重要的主题。

 

谢谢大家。如果今天的观点对你有启发,请分享给你爱的人。

精选留言
上拉查看更多留言
下拉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