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 代际传递:跟父母没话聊怎么办?(上)

本期内容

看到不一样,才能做得不一样。面对关系难题,你需要多一双眼睛。

大家好,我是李松蔚。(我是崔璀)

 

我们这周的主题词是「代际传递」。请听案例:

 

与父母无话可说

 

(问)有一个朋友留言,想谈一下跟父母的关系问题。他说,现在跟父母处在一个无话可说的状态。平时打电话只是问候一下平安,超过三分钟就非常尴尬,不知道该说什么。逢年过节回家的时候,只能坐在一起看电视,没有什么可说的。

他还提到了这么一个细节,他说:「我经常劝他们学一些新东西,在网上有那么多有意思的东西可以看,买东西也比商场里便宜啊,但他们就是没兴趣,也不愿意用网络银行,怕不安全。对于新事物,他们总是以不安全为由拒绝尝试。我有时候会很生气,觉得他们怎么这么保守呢?另外,他们经常会说一些网上的养生信息,我听到之后就会很烦,告诉他们那些是假的,他们不信。吵起来大家又都不开心。可是如果不说出来,我又怕他们上当受骗。到底该怎么样跟他们相处?」

 

(答)其实这个问题让我来回答也有点尴尬,因为我跟我的父母说话就不多。他的这些体会,我自己有时候也有。我觉得这是一个有普遍性的问题。

 

(问)你也有这个问题啊……那我们还能问你吗?如果你自己都没有解决的话。

 

(答)我不保证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我觉得它确实很重要。我愿意跟大家一起讨论这件事,用我们学到的代际传递的理论。看起来是两代人之间代沟很大,无法沟通,但我经常会觉得,其实我跟我父亲非常像,相处的时候都有一点固执。各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好像都不愿意主动迈出一步,走到对方那边去。

 

(问)两代人很像?我第一次这么看问题。看起来明明是很大的代沟。

 

(答)嗯,我们很多人都能感觉到代沟。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代沟这个概念。我觉得代沟不是一个客观的差距,它代表的是一种主观的意愿,你也不愿意走近我,我也不愿意走进你,这个意愿是双方共同维持的,所以这里有代际的传递。

我父亲呢,在他年轻的时候,从农村走到了城里。我爷爷奶奶还在农村。所以他们之间天然就拉开了一个差距。我父亲一年回几次老家,回去以后也是坐着,问问好,帮忙干点活,没有什么话说。我现在还记得,小时候在我爷爷奶奶家,看他们做饭还在烧柴火,我看到他们一根根地添那个柴,就想到晚上回家,住在楼房里,灯光很明亮,可以点天然气直接生火做饭,我们就像生活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一样。我那时候非常想逃离那个环境,我想我父亲当年就是这么想的。

你看,几十年过去了,同样的事情又发生了一遍,可以说一模一样。我父亲从农村走到了城里,几十年以后,我从一个三线小城走到了北京。我父亲跟我爷爷生活在两个世界,现在我跟我的父亲生活在两个世界。这像不像是一个传递下来的模式?我做的事情,只不过是把我父亲做过的事情,重复了一遍而已。

 

(问)这个视角很有趣。不再是站在自己的生活中看问题,好像是有另外一双眼睛,从一个更高的维度在看,看到的是两代人,虽然环境不同,时间相差很远,可是他们在做同样的事情。我刚才忽然想到,我一直都觉得跟妈妈是两代人,她很操劳,很忙碌,我很幼稚。但我印象中唯一一次跟妈妈贴得很近,是我妈妈说我姥姥,哎呀你怎么这么土啊,现在都不流行这个了。那个瞬间我很震撼,她在笑话我姥姥,而我在笑话她。

 

那你的意思是说,这样的家庭,彼此的代沟就会特别大吗?

 

(答)我也有很多朋友,同学,现在还在老家,跟父母住得比较近,有的干脆就住在一起。我相信他们的代沟会小一些。不是因为住得近,所以关系好。还记得我们讲的控制论吗?每个人都是为了得到那个结果,才去选择中间的过程。所以是反过来的,他们是为了保持关系的紧密,才选择生活在一个城市里。

我知道崔璀你老家在青岛,现在在杭州工作,你爸爸妈妈也到了杭州。你是先决定在杭州发展,然后爸爸妈妈再跟过来的,对吧?你有没有发现你们是很亲密的。

 

(问)因为我工作很忙,需要他们帮忙照顾小孩,自然而然他们就搬过来了。

 

(答)这是一种选择,这种选择背后透露出来的是一种家庭观。

对于这种家庭来说,相互之间的关系是更重要的,家庭观念很重。这种家庭就比较不容易有距离,大家在一起,其乐融融。你作为这个家里的孩子,从小耳濡目染,看到的就是家人之间的亲密。可是像我的家庭,从我爸爸身上传给我的,第一位的主题是以后要去到一个更远的地方,更好的地方,去追求一个更大的目标。省内的大学都不要考,要是有出息的话就去北京。在我小时候,我从来没怀疑过这一点。直到我长大了,看到了更多不一样的家庭,我才意识到:哦!这是我的家庭背景。长大了你就要去更远的世界。我从小没有看到过两代人之间的亲密。

对我来说,跟家庭拉开距离,和有出息,这两件事情是连在一起的。所以,总体上你看,每个人拿到了什么,放弃了什么,其实是在受家庭的影响。

 

(问)所以那些上大学离家很远的孩子,照你的说法,以后就会跟父母没话说吗?(可是我从青岛到杭州,也很远啊。不过当时我妈妈质疑了一下,觉得女孩子为什么要去那么远,不过看我想去,也就随我了。)

 

(答)这是另外一个话题。这个话题说开来,也很大。

去哪里上大学,其实跟将来在哪里工作,过什么样的生活,没有特别必然的联系。不过总的来说,去一个很远的地方上大学,跟自己想要追求一种远方的生活,多少可能会有一点点的关系。我见过很多人,中学的时候拼命学习,就是为了离开家,当然不是说他不孝顺,他是在以另一种方式为家族争光,或者说,回报父母他们更想要的东西。他选择一个离家乡非常非常远的地方,天天感叹家里的吃的有多好,空气有多好,北京这边哪里都不好,但他偏偏就要选择北京。有的人还会特意避开跟父母一样的专业,本质上是在主动选择一种跟父母拉开距离的生活。

 

(问)我在想,你父母会不会也有点后悔呢?毕竟唯一的孩子去了那么远的地方,他们看到同龄的老人跟儿女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会不会不舍得?

之所以想到这个,是因为今天有很多年轻的父母,鼓励孩子从小就学英文,学马术和钢琴,给孩子存教育基金,为了将来有一天把他送出国。特别是大城市的父母,可能他们自己这一代就去到了很远的地方,他们希望下一代走得更远。

但是有一天,他们的孩子真的离开自己,去一个更好的地方过着自己跟不上的生活,他们会不会也有一点落寞?就像今天,他们的父母也在家里独自落寞一样。

 

(答)会啊。就像是一代一代的宿命,以前有个词,叫做时代的弄潮儿。曾经觉得自己站在浪潮的最前端,忽然有一天就发现,长江后浪推前浪,自己就被落下了。上一代人是这样,我们这一代人也是这样。你想象一下,像我爸那样的人,年轻的时候第一次住上属于自己的楼房,有电灯,热水,冰箱,彩电。他多开心啊。那就是他的世界了,所以他现在依然活在这个世界里。他看不惯年轻人的东西,也不是真的看不惯,只是不愿意,有一点保留,他是在保留他自己的价值感。

我有时候已经能体会他的那种心情了。在我年轻的时候,流行BBS,那是我的辉煌时代,现在没有人上BBS了,但我还是忍不住想:唉,现在朋友圈这些东西有什么营养,还是BBS那时候好。我很清楚,我这么想,说明我已经被淘汰了。

 

(问)朋友圈…… 也有很多好东西啊,你这么老派是为了追随爸爸吗。……但这是一个太大的话题。不只是一个家庭,也是一个时代。

 

(答)是的。既是家庭,也是时代。我只能解释它,但是我也不知道能怎么办?

 

(问)可是,你们这么像,你这么能理解他,为什么你们不沟通呢?

 

(答)坦白地说,我不知道该怎么沟通。如果你问我,两个成年人在一起聊什么,我可以想象很多很多的话题,都是很自然,很轻松的。可是你问我,父亲和儿子在一起会聊什么,如果儿子已经成年了。我不知道,我想到的都是很刻意的东西。我知道的就是爸爸关心儿子学习的情况,给他树立远大目标什么的,那是在小时候。长大了以后聊什么呢,父子之间是怎么表达亲密的呢,你让我编我都编不出来。

我觉得是因为我缺少经验,在一个以发展为主题的家庭,亲密是一个不常见的东西,我从小看到的就是儿子怎样努力摆脱父辈的生存环境,成为跟父母很不一样的人,这方面我懂得很多。但是我很少看到父子之间是怎么亲密的,所以我现在也不知道怎么做。我在想,这个问题不是我一个人的问题,也不是一个家庭的问题,而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很多家庭共同的问题。我们能不能把这个问题稍微放开一点,在这里停一下?听听看大家有什么建议,看法,类似的经验。如果你跟父母聊得来,欢迎给我们留言,告诉我们,你跟父母平时会聊一些什么。我们会在留言的基础上,在下一期音频当中,对这个问题进行后续的讨论,试着给出一些解决建议。

精选留言
上拉查看更多留言
下拉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