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授权:跟父母沟通难的死穴怎么破

本期内容

看到不一样,才能做得不一样。面对关系难题,你需要多一双眼睛。大家好,我是李松蔚。(我是崔璀)。

 

我们总是在不知不觉当中限制自己。接下来的一个月当中,我们会看到自己如何在家庭关系中让自己受到限制。这一次我们先用一个实例来呈现。

 

(问)我们来看一个“被限制”的典型案例:催婚

后台有用户提了这样一个问题:

“她觉得现阶段还想拼一拼事业,不着急结婚,但是过年回家她妈妈总是唠叨这个年纪该结婚了,谁家的孩子都多大了……她觉得好烦啊,跟父母说了多少次也没用,恨不得每次回家都吵架。”

 

你看,马上就到春节了,也是大家回家面对诸多亲戚的时候,催生孩子、催婚都是避免不了的,我有些朋友这几天一直担心,以往过年,父母一催婚他们就一定会大吵一架,这个年可怎么过?

李老师,我们一直在讲人和人之间的限制和被限制,催婚这种情况下,你觉得要怎么面对?还有可能不被限制吗?

 

(答)她当然可以有的选啊,她觉得没得选,是因为已经受到了父母情绪的影响。父母一难过,我们就跟着着急,什么都做不了。该换个角度看问题了。

 

我们来设想另外一种情境,如果妈妈催的不是你自己,而是你有一个妹妹。妹妹不急着结婚,跟妈妈的期待不一样。妈妈很难过,这时候你会怎么做?

 

(问)这种情况下,我可能会想办法安慰一下妈妈的情绪。

 

(答)对,你看,当主角不是你的时候,你是知道怎么安慰妈妈的。你会陪她坐一会儿,跟她聊聊这种着急、难过的感觉,也许抱一抱她,让她感觉到你的支持。但是,如果妈妈催的人是你,你的感觉就不一样了。你觉得是为什么?

 

(问)当然不一样了。是我让妈妈着急难过了啊,“犯错”的人是我嘛。

 

(答)准确地说,是你认为,在妈妈的心里,那个犯错的人是你。(添加音效)这时候,你会发现好像所有安慰她的方法都用不上了,对吗。这时候你被卡在了一种情绪里,这种情绪叫做自责。这就是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你之所以看上去没得选,是因为你已经觉得,你需要为了妈妈的难过负责。但仔细想想,你真的应该为此负责吗?不结婚这件事明明是你的权利。

 

一旦意识到这一点,你就可以换一种角度来看问题。现在你有的选了。可以选择去认为这件事是你错了。这样他们唠叨的时候,你会烦躁不安,什么都做不了。你也可以选择认为这件事不是你的错,这样他们唠叨的时候,你会更直接地看到两个失望的老人,而不是看到让他们失望的自己,这样你就会很自然地安慰他们,陪伴他们。

 

(问)所以这里的换个角度看问题,是说,不结婚不等于我们需要自责,而妈妈的着急、责备也不等于“我犯了错”。当我有了这种视角之后,也许我就可以从自我辩解的情绪里脱离出来,真正能去面对父母了。

 

(答)没错,烦的时候,表面上是因为父母催婚,但实际上是因为你意识到:自己没能让他们满意。不是催婚的声音让人烦躁,真正让人烦躁的,是那个“不能让父母满意”的自己。父母当然可以唠叨,这是他们的权利,但是,是谁把“被烦到”的权力给他们的呢?是你自己。你希望父母对你满意的那个时候,就是你让自己受到限制的那个时候。

 

(问)是的。我现在意识到,在爸妈抱怨“谁家的孩子都怎么怎么样”的时候,我们的确会觉得自己没能让父母满意, “我那么努力在奋斗,为什么你看不到,而只是盯着我没有结婚这一点呢?各种情绪都被激发出来。所以第一步,我们要看清楚,父母对我们不满意,不代表是我们的错。这解决了我们自己这个层面的问题。那么接下来呢?父母的问题怎么解决?他们还是很失望。

 

 

(答)是的,但我们需要解决的不是问题,而是情绪。我们的大前提是,孩子的愿望跟父母的要求不一样。只要这个前提在,问题就没法彻底解决。我们讨论的是,在这个前提之下,如何通过换一种角度看你和父母的关系,(插入经典音效)来解除你自己带来的限制。解除了这些限制之后,你可以做些什么不一样的事,让这段关系变得柔软,舒服,而不是越弄越僵。这时候我们就要看到,自己究竟被什么束缚住,以至于没办法理解和支持对方。

 

关系洞察:

 

我们有时会把父母的失望当成自己的问题。只要自己达不到父母的期望,就觉得是自己不好。这是我们经常给自己施加的压力。在这种压力下,我们很容易变得烦躁,反而把矛盾激化。从这个限制当中走出来,是改善关系的第一步。

 

在精神分析大师阿德勒的理论里,这叫做“课题分离”,也就是划分清楚,谁的事由谁来负责。父母的失望是父母的课题,我的自责是我的课题。我当然可以帮父母处理他们的感受,但前提是,我先要把自己的功课做完。

 

不光跟父母的关系是这样,在其它很多关系里,我们都可能分不清自己的课题和别人的课题,比如有的人不知道一件事该不该拒绝,是因为他分不清到底是害怕让别人失望,还是自己缺乏底气。在这个月的节目中,我们会逐步培养课题分离的观念,解除关系中不必要的限制,帮助你掌握更大的灵活度。

谢谢大家。如果你觉得这个观点对你有一点启发,请记得分享给你爱的人。

在下一期的节目里,我和崔璀会向你分享:为什么孩子总不听我的话?

 

 


精选留言
上拉查看更多留言
下拉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