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试试“奇迹提问法”,看看是谁阻碍了你过上想要的生活?

本期内容

看到不一样,才能做得不一样。面对关系难题,你需要多一双眼睛。

大家好,我是李松蔚。(我是崔璀)

 

我们从这个月开始讲「关系中的行为模式」。请听我们的第一个案例:

 

他亲近的时候我就想跑

 

(问)自从这周开始讲行为模式,收到了不少朋友的留言,倾诉自己的困扰。有一个朋友说:我不能心安理得地享受别人对我的好。就是当我老公像对待孩子那样,该亲就亲,该说爱就说爱,情绪鲜活,直抒胸臆地对待我时,我会想逃走。他是个铁桶时,情绪不外露,我会觉得可以接近,但是我会同时抱怨他的铁桶。这是最近刚发现的一个行为模式,暂时没找到解决的办法。李老师你怎么看?

 

(答)这个说法很有趣:老公像个铁桶一样的时候,她可以亲近,但是会抱怨,而老公不像铁桶一样的时候,她没什么可抱怨的了,但是反而要逃走。这就像生活的一个隐喻:我们一直抱怨着的那些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其实我们也未必真的敢要。

 

(问)嗯嗯,有点像叶公好龙的故事。我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太太抱怨老公游手好闲,不帮忙干家务活,可是老公真的帮忙的时候,太太又嫌他做得不好:「算了算了,你越帮越忙,还不如放着我自己来。」然后老公就默默地坐回沙发玩手机了。每当这时候我就会想:你只是想抱怨一下吧?并没有真的想让他帮忙吧?

 

(答)抱怨是一种行为。它代表一种反对的立场,但又是一种很暧昧的反对立场。如果很坚决的话她就不会抱怨,她会直接采取行动。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听到抱怨的声音,就以为她对生活已经无法忍受了,那是我们自作多情。比如一个神灯里的精灵,它听到一个妻子抱怨自己的丈夫多么不靠谱,它说,那我帮你把他干掉吧,或者修理他一顿。可能妻子反而怪它多管闲事:你凭什么修理我老公?

精灵会说:我以为改变他,你的人生会变好一点。

但其实不一定。改变了老公,妻子的抱怨变少了,但人生不一定会好一点。

 

(问)为什么呢?

 

(答)因为妻子来到了一个很不熟悉的世界,而且她没法再抱怨了。

 

(留一段沉默)

 

(问)这是一个很悲观的想法。难道妻子很享受原来的生活吗?

 

(答)享不享受是另外一个问题。我想先讲一个别的故事。有一部电影叫《肖申克的救赎》,讲的是一个监狱,监狱里的人都渴望自由。其中有一个角色,是个老头,名字叫老布。他大半辈子都待在这个监狱里。后来终于有一天,他被假释了,获得了渴望了一辈子的自由。可能很多人都知道,他后来的结局是什么。

 

(问)我看这部电影,他自杀了。因为他没办法适应外面的世界。所以,是不是我们每个人都像老布一样,虽然盼望外面不一样的世界,但是真的走到外面的世界以后,又会因为不适应而感到恐惧,又想回到自己熟悉的那个监狱里?

 

(答)嗯,这个困住我们的监狱,就是我们的「行为模式」。那可能是我们最熟悉的一种生活。待在这个区域里,你说是不是享受?我觉得不一定,但起码是安全。因为我大概知道会发生什么,而且我都可以应对。每一种行为模式它能维持下来,就说明我们是有办法应对的。也许有不舒服,但不舒服也是可以忍受的。

比如说抱怨吧,你抱怨就说明你不舒服。但是另一方面,抱怨作为一种行为本身,它其实是一种应对不舒服的方式。有可能你抱怨出来了,你就好受一点。

所以呢,最低限度在这个监狱里,我是可以掌控的。但是反过来,如果我走出这个监狱,去接触一种新的,我不熟悉的生活方式,它会怎么样?它隐藏着什么风险,我要付出什么代价,我会不会死?其实不知道。这是很不确定的一些可能性,虽然一方面肯定有它的好处,很诱人,但是另一方面,它其实是不安全的。

 

(问)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打破舒适区吧?不过,我们通常以为的舒适区,都是一个人躺在沙发上,一边喝饮料一边看电视,那种优哉游哉的生活。很难想象一个人抱怨已久的生活方式,她明明是不满意的,也可以当成一种舒适区。

所以,说回这个提问的妻子,你觉得她应该怎么打破自己的舒适区呢?还是说,她其实也可以不用改变,维持在这种熟悉,但是又不太满意的关系模式里。

 

(答)嗯,改变是很可怕的,它有很多不确定的风险。我觉得首先要正视这一点,然后才有让自己改变的可能。所以我没有建议。只能说,如果现在的关系模式只是停留在抱怨的程度上,那么保持下去也没问题。抱怨本身也是一种亲密。

亲密的方式有很多种,提问的这位朋友,她并不享受老公很直抒胸臆的亲密。这种浓烈的表达不见得适合每个人,也不见得适合每一段关系。所以也没必要苛责自己说,我非要享受这样的表达方式不可。生活不是肖申克的救赎,不是每个人都必须追求从监狱里面出来,有时候生活是从一个监狱换到另一个监狱,并不一定说哪个监狱就是更好的。——好吧,这是悲观的说法,积极一点说,就是从一个世界换到另一个世界,并不一定说哪个世界就更坏。所以我们的主张里面没有对错,我们的主张是认识自己,自己一边抱怨又一边不想改变的样子,认识自己的软弱和逃避。我们每个人都困在自己熟悉的行为模式里,又想改变,又想保持。

 

【关系洞察】

我们学习行为模式的第一课,就是首先要认识到,行为模式是被很多动力所维持的。要理解这个道理,其实很难。很多人总在想,是什么不能让我过上我想要的生活呢?其实,就是你自己。是你正在做的选择,让你维持现在的生活。

这位提问的朋友,对自己有一些很敏锐的觉察。她觉察到,当老公对她采用一种她似乎应该很享受的亲密模式的时候,她其实并不享受,甚至于她在躲避。反倒是她抱怨很多的那种比较冷一点的表达方式,其实才是她真正比较安心和接受的。但是很多人,其实不能像她一样觉察到这一点。这样他们抱怨的时候,就是指向外的,他们抱怨别人不能给他们想要的生活,却看不到,他们自己是怎么推开的。

 

所以如果你想改变自己的关系模式,一定要记得一个基本的原则:你改变的不光是外界,你还要改变自己。我们曾经讲过一个技术,叫做奇迹提问,这个问题也适用于我们抱怨某种行为模式,无法改变的时候,你可以让自己假想一下:假如有一个精灵,实现了一个奇迹,我抱怨的那个人变了,变成了我以为我想要的那个样子。

 

比如他变得很热情,变得很勤快,变得很温顺,变得很动手,变得很完美……那时我真的会很享受这个变化吗?我会享受多久呢?在享受的同时,会不会有一点不安,觉得这一切不应该属于我,或者,会有什么不确定的事情发生?又或者,可能我会不知不觉地做一些什么事,重新再把他变回现在我抱怨的这个样子?

 

这时候我们就会看到,行为模式的真实面目。我们曾经讲过,要保持不改变,是要付出很多努力的。我们都在做一些事情,才能在行为模式上保持不变。问题在于,对于我们在抱怨的事情,我们只能看到别人在做什么,我们自己做的事,自己意识不到。


谢谢大家,如果今天的讨论对你有启发,请帮我们分享给你爱的人。

精选留言
上拉查看更多留言
下拉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