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为什么总是别人“甩锅”你来背?

本期内容

为了更好的合作 需要责任分配的过程

 

看到不一样,才能做得不一样。面对关系难题,你需要多一双眼睛。

大家好,我是李松蔚。

 

在前面讲育儿的时候,我们提到过合作的概念。其实,在任何一段关系里,合作都应该是大家共同谋求的一个策略。擅于合作的人,能够解决很多单打独斗解决不了的问题。今天我们以家庭为例子,向大家介绍如何促成不同成员之间的合作。

 

合作的基础,首先要有一个共同目标。这一点看起来简单,有时候也非常不容易。我做家庭治疗,经常看到家里的每一个成员,都有不同的想法。比如说,妈妈希望孩子少玩电脑,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但孩子呢并不喜欢学习,只想上网,他的目标是妈妈少唠叨几句。而爸爸的目标是我要多挣一些钱,家里的事不要烦我。

这个家庭的成员坐在同一辆车上。但他们要去的,根本不是同一个地方,就谈不上谁应该做什么了。这个时候他们就要先讨论:我们这辆车要往哪里走,有没有一个大家都认可的,共同前进的方向?——这是我们合作的基础。

 

有了这个基础,我们就要分配责任。为了达到我们的合作目标,每个人可以做哪些事情?另一方面,这个目标下面的每一件事,都需要有人来做,这有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谈另外一个概念,就是“责任”。

“责任”这个词可以从两个角度去理解:事前分配的责任,和事后追责的责任。

 

事后追责,一般来说是因为发生了不好的结果,一家人可能会相互埋怨,追究是谁的责任,谁要接受惩罚。它涉及的是一个秋后算账的过程。在我们的课程里,责任更多指的是事前的一个分配。在心理学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叫做“责任分配”。就是在合作当中,每个人需要做哪些部分。这件事需要严肃对待。

 

比如说,一家人要在一起生活,那就肯定要吃饭,谁来做饭呢?妈妈说我可以做饭,但是谁来买菜呢?更进一步地说,钱从哪里来?谁负责赚钱?有了钱以后谁来管钱?……这些都是很基础的责任分配。有的家庭会讨论,有的家庭根本不需要讨论,靠默契就可以把这些事分配下来。但是有时候默契不好用,家庭会变化,会转型,原来是我们被父母照顾,后来就变成了我们要照顾父母,那这个责任分配就会跟着改变。而且,不是所有问题都像买菜做饭这么简单。所以一家人的合作遇到了问题,是需要把责任拿出来谈一谈的。

 

我们会遇到什么问题呢?最常见的有两种情况:一是没有人承担责任,二是有人在过度承担责任。

 

没有人承担责任,就是有一件事情必须要做,但是每个人都不觉得是自己要去做。什么时候你会遇到这种情况?当你听到人说:“凭什么要我做啊?”比如家里的碗堆了好几天都不洗,这件事情,没有人承担责任。两口子互相埋怨:你看你连碗都不洗。然后都觉得很委屈:你不洗,凭什么要我洗呢?

洗碗的例子很直观,生活当中有很多比这个更复杂的情况,比如说,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父母就会互相怪罪,一个说,你看你是怎么带的?另一个说,凭什么就该我一个人带呢?那你又在干嘛呢?

 

有些时候,我们就把这件事解释为是太懒,你不做事。也有时候不是因为懒,而是我们想要逃避指责。我们会把做事情的责任等同于追责的责任,所谓“多做多错”,如果我做了,事情又没做好,我就要去承担那个指责,那我凭什么要做呢?还有的时候,人们不承担责任是觉得“我对此无能为力”。前面说,妈妈想让孩子少上网,但是她听到一个名词,叫做“网瘾”。哇这个太可怕了。他们觉得这是一种病,那我什么都做不了啊,孩子他得病了,那我就去找医生吧,这是医生的责任。所以有家长就把孩子送到戒网中心去接受电击。

 

顺便说一句,我们今天有很多这种概念,“网瘾”,“拖延症”,“意志力低下”,这些概念好像是煞有介事的东西,可以用来解释我们的行为,但我们用它的时候,有可能是在推卸责任:“我得了一种病,所以我做什么事情,不做什么事情,都不是我的责任”。这种时候,不要被这些名词骗了,问一问自己,就算是网瘾,我们可不可以为这件事做点什么,能做点什么,然后再去分配其中的责任。

 

这是第一种问题,没人承担责任。另一种情况是有人过度承担责任,就是大家抢着做同一件事。看起来是很积极,有时候抢也会抢出问题来。有时候就会陷入互相冲撞,或者过度地在某些方面用力。如果你们经历过高三,可能就有感觉,很多家庭是全体动员,每个人都如临大敌,什么办法都用上,在家里都不敢大声说话、走路都要踮着脚,出了问题都反思是自己做得不对……有时候这种过度的负责就会让人陷入过度的焦虑。到选专业或者找工作的时候,过度负责的家庭就更是这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都很有道理,问题就是,你到底听谁的呢?

 

说到这里你会发现,无论是责任的真空区,还是责任过度重叠,都是因为人们对于责任分配有一些错误的理解,或者就根本没有责任分配的概念。大多数时候,一个家庭里的责任分配是靠默契来完成的,类似于一种“心照不宣”。如果真的有这个默契当然很好,但是遇到问题的时候,就缺少一个经验,怎么样把共同目标和责任分配当做议题,放到明面上来谈一谈,遇到这个问题,我们怎么合作?

 

国外很多家庭有开“家庭会议”的习惯,遇到什么大麻烦了,大家就围坐在一块,一起商量,最终拿出一个“办法”。中国家庭比较含蓄,可能也有尊卑观念的因素,比较少使用家庭会议这种有“仪式感”的方式,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我们会在后面的案例当中,教大家如何通过家庭会议,来更好地合作解决问题。

 

我们一直把合作比喻成“大家在一条船上,同舟共济”,可是达到目标的过程,又不总能一帆风顺,会遇到挫折或失败。这时候,我们习惯的思路就是追责:“看吧,当时我就说怎么怎么做”——虽然也是在分析原因,其实没有太大意义;我的建议是,家庭成员把注意力放到未来的目标上,考虑我们是不是共同想达到这个目标,在这个过程中,谁可以做什么事,从而试着让每个人都更好地参与进来。

 

谢谢大家。如果今天的观点对你有一点启发,请帮我们推荐给你爱的人。

精选留言
上拉查看更多留言
下拉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