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 三角化的应对:严父慈母家庭的教育问题,该如何解决?

本期内容

看到不一样,才能做得不一样。面对关系难题,你需要多一双眼睛。

大家好,我是李松蔚。(我是崔璀)

 

我们这次的主题词是「三角化的应对」。请听案例:

 

被孤立的老爸

 

(问)用户江小白说:「说一下我们家的三角关系。一家三口,我,我老婆,还有12的儿子。现在问题最大的是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其它方面的能力也欠缺,缺乏目标感,没有规则意识,行为习惯也很糟糕,回到家什么事都不做,遇到困难就找妈妈帮忙。说到这个,就要说到妈妈的问题,对孩子太溺爱,没有原则没有底线。其实孩子的问题都是家长惯出来的。我跟老婆沟通了好多次,让她跟我站在一起,我们一起加强对孩子的管教。但是没用,她答应得很好,实际上做不到。我是家里唯一的坏人,他们两个联起手来对付我。请问我还能怎么做工作?」

 

(答)这个问题在中国家庭里很有代表性,看上去简单,只有三个人。不了解的人会说,这解决起来也不难啊,夫妻俩沟通一下,制订一个规则,保持一致就好了。其实这里面的结构很复杂。有三对关系:夫妻关系,父子关系,母子关系。

首先,爸爸对儿子有不满,觉得儿子让他失望,这是父子关系的问题。但是他没有直接处理这个问题,而是把原因归因到母子关系上面,觉得是妈妈的教养方式导致了这个结果。这样就把矛盾转移到了跟妈妈的关系上。这是把妈妈给三角化了。更直接的应对方式,就是爸爸对儿子有什么样的要求,直接跟儿子表达。

 

(问)可是这样做的结果很明显啊,爸爸对孩子严厉,妈妈对孩子溺爱,孩子就会跑到妈妈那边寻求保护,拒绝爸爸对他的要求,爸爸根本达不到效果。

 

(答)这种想法,是把关系过度简化了。孩子拒绝爸爸对他的要求,难道他想拒绝就可以单方面拒绝吗?我们说过,一切关系都是互动的结果。如果孩子真的成功地拒绝了爸爸的要求,唯一的原因就是,爸爸也在配合儿子的拒绝。

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不知道江小白家是不是这样——爸爸对孩子提了一个要求,孩子不遵守,妈妈好像也没有反应,爸爸就非常生气了,放弃了:「你们联起手来对付我!我以后不参与这些事了,我一个人没办法把孩子管好!」

其实想象一下,如果这个家庭里面没有妈妈,只有爸爸和儿子,父子两个人的关系出现对抗,爸爸应该是有办法解决的吧。对儿子有一些严厉的规则,儿子会反抗,或者会逃避,但是没关系啊,这又不是关系的全部。父子之间也可以有温馨的时刻,有相互支持的时刻,有亲密的时刻,有时候就会讨价还价,当然也会有非常较真的坚持:「我理解你会觉得不舒服,但是有些规则你必须要遵守。」

如果你能想象出这样一个爸爸,他跟儿子之间有这种爱恨交织的父子情。是为什么在里面加入了一个妈妈之后,就不行了呢?他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啊。

 

(问)我的直觉是,如果只有爸爸和孩子两个人的话,怎么样都好说。因为爸爸是孩子唯一的选择。但一旦有了两个大人,孩子就会对比,就会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那一个。这时候,他当然就没有必要跟爸爸建立关系了。

 

(答)这一点我不同意。好像严厉和宽松放到一起,孩子永远都会选择宽松,所以严厉永远没有竞争力。不是这样的啊,这又不是一个二选一的选择题。

我觉得这种思路过于简单了。这样一来,要么世界上所有人都一样严厉,不然我就没法严格要求孩子。就算妈妈跟爸爸保持一致吧,我们也不可能要求老师在学校里也保持一致的规则,要求孩子的朋友同学都同样严厉。那孩子也会选择啊,他可以选择少一点回家,在朋友家过夜,那我们会不会觉得,问题出在他的朋友身上呢?「因为你们对他太好了,所以孩子跟我们的关系才那么差,」

 

(问)这样说未免有一点极端了。不过也不是没有道理啊,有的孩子确实是会对抗父母,在外过夜,甚至是离家出走,从朋友那里得到庇护和支持。

 

(答)对,但那样的问题是出在哪里呢?是应该让父母想办法多跟孩子沟通,还是应该怪那些朋友太纵容了?全世界没有团结一致,给孩子立规矩?孩子是在选择,我认为这样舒服,我认为那样不舒服,我喜欢这样,我不喜欢那样,但这不意味着父母就不能用自己偏好的方式与他相处啊。大家各有各的偏好,这是我们相互磨合,相互理解的出发点。我们与孩子的沟通出现问题,很正常啊,那就再努努力。虽然孩子会拿第三者,第四者来压我,但我们总是可以多做一点什么的。

 

(问)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就是想说问题出在这个爸爸身上,对吧。

 

(答)我是想说,解决问题的钥匙在爸爸手上。一直都在。不管是两个人,三个人,还是更多人的情况下,他和儿子的关系都是可以面对面直接解决的。

比如,换成是我的话,可能就会跟孩子坐下来谈:「我知道我们两个人最近的关系不好,我对你有很多失望,你对我可能也有很多失望。我也在反思,我们怎么相处会更好?所以我们可不可以开诚布公地谈一谈,我对你的要求有哪些是你做不到的?你对我又有哪些需求?或者你对我有其它的想法,会不会你觉得我不关心你,或者你嫌我太简单粗暴了,这些都可以说出来。我们看看怎么调整。」

这个对话,是父子之间的对话。妈妈在不在场,妈妈是什么态度,都是一样的。

 

(问)嗯,这样说起来,好像爸爸是可以做更多,而不是孩子一反抗,他就放弃了,然后把所有的气都撒在妈妈身上。我刚刚又有了一个想法,我在想,在这个关系里,爸爸那么容易放弃,是不是也在用这个动作,来表达对妈妈的不满呢?

 

(答)这个观察很准确。这是这层关系里的另一个三角化,就是爸爸在用孩子,来表达对妈妈的情感。那种情感可能是嫉妒,比如说「为什么每次都是我当坏人,你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扮演好妈妈」,也可能是愤怒,比如说「我要求你做到的事情,我需要你支持我,跟我站在一边,但你每次都做不到」,也可能是委屈,觉得自己被孤立了,得不到理解。不管是什么情绪,其实都是可以跟自己的妻子面对面讨论,去处理的。而不是说一句:「这个孩子我没法管了」,就结束了。

毕竟夫妻之间的感情也是需要时时维护的,尤其养孩子的时候,出现理念的冲突,特别容易产生夫妻关系的矛盾,我们建议在两个人的关系里解决这个矛盾。

 

【关系洞察】

 

关系里的很多事,仔细想一想,我们不是没有能力做到,只是我们不愿意去做。

三角化是这样一种方式:它给我们提供一种很简便的,看上去可以很快处理情绪的手段,但它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就像在这对父子关系中,爸爸可以很容易地说一句:「都怪你妈」,他的情绪得到了释放,但是他没法解决对孩子的失望。

在夫妻关系中,同样的道理,爸爸可以很容易地说一句:「这个孩子你来管吧,我不管了」,他的情绪得到了释放,但他同样不能解决对妻子的不满。

回到我们说的,三角化的应对方式,设想一下,假如不存在第三个人,只有两个人的关系里,我要怎么做,那么在三个人的关系里,我也要做同样的事情。所以丈夫可能要直接向妻子表达自己最不堪的情绪,或者坚持向儿子发出温和的邀请,这些动作都很难,但是真正能解决问题的动作,往往也是最难的动作。

在一个三角化的家庭中,往往同时存在着很多组三角化。比如妻子也可能在利用对孩子的溺爱,来表达对丈夫的不满。如果可能的话,两个人面对面地把他们的关系沟通清楚,也许两个人可以更好地合作起来,去帮助孩子的成长和进步。二元关系在不去面对的时候永远是最难的,一旦真的开始面对,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谢谢大家,如果你觉得今天的观点有启发,请帮我们分享给你爱的人。

精选留言
上拉查看更多留言
下拉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