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家庭的孕育期:妻子产后抑郁,丈夫可以做些什么?

本期内容

看到不一样,才能做得不一样。面对关系难题,你需要多一双眼睛。

大家好,我是李松蔚。(我是崔璀)

 

我们这次的主题词是「家庭的孕育期」。请听案例:

 

如何陪伴产后抑郁的妻子

 

(问)讲到家庭的孕育期,今天我们的话题会围绕一个社会广泛关注的现象,就是产后抑郁。我看到一组数据说,在中国,觉得自己有产后抑郁情绪的产妇多达80%,而最终转化为产后抑郁症的比例有8%到40%。我们后台也收到过很多案例,都是在说自己生完孩子以后,情绪很低落,有的甚至感到很绝望。今天我们选择的这个案例有一点特别,它是从一个丈夫的口吻来描述的。

这个丈夫的名字叫王兵,他是这么说的:

「我现在真的不知道怎么办了。刚带老婆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没到抑郁症的程度,但必须重视了。但我真的不知道还要怎么重视……我已经尽力了……孩子三个月,正是需要妈妈的时候,她每天哭,什么都不做,情绪不好的时候就大喊大叫。我们请了育儿嫂帮她分担家务,她跟我妈处不惯,我就请我妈回家了,换成她自己妈妈来照顾。每一天,我只要在家全都用来陪她,给她讲笑话,逗她开心。我实在不知道还能做什么。她昨天半夜把我踢醒,没有任何原因就开始哭。孩子要吃奶,孩子也哭,也没人管。我问她到底难过什么,她说她也不知道。请问我该怎么办?」

 

(答)这是一个有点沉重的主题。孕育一个新生命,对家庭来说是特别兴高采烈的事情,但是你看,背后有那么多我们不愿意去承认的痛苦。

王兵有一点做得特别好,就是带老婆去看医生。我知道在中国,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对抑郁症有很好的接受程度。很多人不认为这是一个问题,他觉得这就是想不开,钻牛角尖,或者是性格太作。也就是说,本来已经很痛苦的人,还会承担多一份的指责,被人当成是无理取闹。那样就很痛苦了。王兵的态度很好,他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把这个情况当成是双方共同面对的困难,而不是妻子的错。

 

(问)嗯,我特别烦的一句话就是:「别人都好好的,你怎么想不开呢?」就好像「想不开」是我可以选的一样。你以为我愿意那么难受啊!有的人嘴上不说,但是他心里就会觉得,你生病就是因为你不好。尤其体现在妈妈身上,就觉得你都已经当妈妈了,你怎么还可以不开心呢?我有个朋友,坐月子的时候一直情绪很糟糕,有一次忍不住在家里哭,她爸爸路过房间,说了句:「你不要难过了」,朋友还没来得及反应,爸爸的第二句话是,【难过对奶水不好」听起来是在安慰妈妈,但真的是悲伤逆流成河

 

(答)不过,也不是说贴上一个生病的标签,就能解决一切问题。有一种矫枉过正的态度,一下子跑到了另一头:「你难过是吗?因为你生病了,吃点药就好。」我听过这种情况,妻子不开心,给老公打电话倾诉,哭到一半老公有点不耐烦了,问:「你今天吃药了没有?」他不想聊下去,因为觉得这个问题跟情感没关系,既然是一种病。它就是药物的问题,化学的问题,不需要付出什么情感。

 

(问)这样看上去是重视了,却更绝情了,是在用药物把自己的老婆推开。感觉两种态度都在说:「你自己的问题,跟我没关系,不要把我扯进来,给我添麻烦!」

如果是我,哪怕什么问题都没有,处在这样的关系里,我也会抑郁了。

 

(答)所以真的要再夸一下王兵。他的态度真的很好,是一个很有担当,很温暖的态度。一直在努力地提供支持,不管是物质上的,还是情感上的。

真的不是每一个爸爸都能做到王兵这个份上。这一点还是很值得学习的。

 

(问)不过我想说一点自己的感觉。你说王兵做得很好的时候,我觉得有一点……怎么说呢,我不是说他做得不好啊,但我站在妻子的角度,感觉到一种压力。好像是说:你看你老公已经做得那么好了,你再不好起来,是不是有点不像话?

他请了育儿嫂,帮忙做家务,他自己下班以后的时间也用来陪她,还带她去看病。真的已经做到极致了。这样一来,虽然真的没有人在说什么,但一个痛苦的女人,也许会听到一个声音在催促自己:「人家已经尽力了,都是你有问题。」

但我也不是在提什么建议,因为王兵已经做得很好了,甚至可以说是完美。只不过一个丈夫越是表现完美,反过来,也许就衬托得妻子看起来越糟糕。当然我知道,这不是丈夫可以控制的。这可能就是女人的胡思乱想吧。

 

(答)这不是胡思乱想,很有可能你感受到的,正是这个妻子的一部分压力。

爸爸看上去那么懂事,做了那么多。可是妈妈呢?也不干家务,每天都在哭,半夜也在哭,没有及时喂宝宝吃奶,也给不出一个具体的理由……从这些描述来看,虽然没有指责的意思,但那个“好”和“不好”的对比,是十分明显的。

其实啊,这真的是家庭在这个阶段,共同遇到的压力。养育一个孩子,适应一种新的身份,面对很多不确定性,包括莫名的情绪上的痛苦……这些其实都是家庭共同面对的。只是在这个家里,分配十分不均匀,妈妈承担得太多,而爸爸承担得太少。王兵每天陪着自己的老婆,给她讲笑话,这个姿态,可能有点太远了。

 

(问)是的,我也觉得有种远的感觉,你有什么建议吗?

 

(答)我没有“解决问题”的建议,我的建议是,跟“问题”一起多待一段时间。比如说,王兵可以对老婆说:“其实我们俩一样,我也没有办法。”

我看过一个漫画,说抑郁的人就好像呆在一个井的井底。一个人在井的上面,伸出手说:「你快点出来啊,我把你拉出来」,这是一种姿态,另一个人跳下去,跟她待在一起说:「我也没办法,我陪你在这里呆一段吧」,这是另一种姿态。有时候,前面一种姿态解决不了问题的话,后面一种姿态也是很让人安慰的。

对这个时期的家庭来说,王兵是面临着一个身份的转换:从「我」一个独立的人,转到「我们」,「我们这个家」。他现在的状态是:「我很好,只是我老婆有一些问题」,但如果是一个家庭,他的状态应该是「我老婆很痛苦,那也就意味着我们遇到了一些麻烦,那个痛苦里面,有我的一部分。我跟她是一起的。」

 

(问)嗯!这样的说法让我觉得很安全,像是待在一个怀抱里,不会急着把我推开的怀抱

 

 

【关系洞察】

产后抑郁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既有生理的因素,也有社会和家庭的因素。如果达到了诊断标准,作为一种疾病,它需要接受医学的治疗。而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是作为家庭的另一半,可以采取的态度,而不是说这样就能解决问题。

这个态度,就是陪伴。对于早期的家庭来说,这可以说是入门第一课。

我们经常会把陪伴理解为是忍受,忍受的意思,是针对一种不好的状态,暂时性地去接受它,但心里一直在盼望这个状态早点结束,它有一个逃避的态度在里面。但陪伴的意思不是,它是正面地去面对,把它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接受下来。

家庭的意思,代表的是两个人共同的接受。但是初为人父的男人,还是倾向于选择逃避,他们可以逃到工作中。因为要上班,所以睡觉的时候不要吵他,他们甚至都不需要把这句话说出来,或者逃身为男性的社会角色中:他是男人,笨手笨脚的,坐月子的事他能帮得上什么?这句话的潜在含义是说:因为他做不好,所以他可以免责。可是女性不存在这个出口。身为妈妈的人做不好,又能交给谁呢?

所以,刚有孩子的那段时间, 面对那种无穷无尽的恐慌、无力,失控的感觉,妈妈心底的声音不只是“我不行”,而且是“只有我不行”——那是一种被抛弃的感觉。

那种感觉不需要刻意去解决。只要另一个人愿意承认它,接受它,它自然就会变成一种默契。但如果只是想远远地把那个人给拽出来,那份孤独可能会越来越深。

所以,一个新家庭面对的那些困难,落到一个人身上的时候,无论有没有达到抑郁症的标准,无论有没有医学治疗,我想另一个人最重要的态度就是:

我陪着你,不管能不能想办法解决,我都陪着你一起。

因为我们是一个家,因为从今以后,面对这些挑战,都是我们两个人一起。

如果今天的观点对你有一点启发,请帮我们分享给你爱的人。

精选留言
上拉查看更多留言
下拉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