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 结果和边界:看清和维护好边界,让你的关系烦恼减少90%

本期内容

结构,位置与边界

 

今天我们仍然使用系统的观点,讨论在系统当中,地位和边界是怎么形成的。用大白话说,就是谁来管事儿,怎么判断这个人有没有管闲事儿的问题。

 

不知道朋友们对于授权的概念还有没有印象。我们举过一个例子,几个人吃饭点菜,为了方便,让一个人替大家点。如果你有什么想吃的或者不爱吃的,你就说出来。否则,他点好了,其实也就代表你做了一个决定。表面上看,他的位置好像比你高,他在替大家管事儿,你决定你今天吃什么,你被他代表了。实际上不是这样,这个管与被管的关系是系统自然生成的。他是在帮大家服务。为自己做决定的还是你。理想的系统当中,管事儿的那个人是人民公仆,他帮助大家简化决策过程,而不是凌驾于任何人之上。——每个人的权力,归根到底还是在自己手里。

 

不要小看了这个模型。实际上这是系统当中,我们经常会有的一个矛盾。

 

在家庭当中,这样的矛盾特别特别普遍。因为家庭是一个特别紧密的系统,每个人做的决定都跟其它人息息相关。所以稍不容易,就会有冲撞。我在大学,经常看到有的学生不满意自己的专业,说起来的时候咬牙切齿,都怪我爸妈,他们非要让我选这个专业。我就问他们:你爸妈是怎么非要让你做这件事的?

 

有几种情况,一种就是,爸妈告诉我要选什么专业,或者亲戚们轮番告诉我,什么专业将来有前途。这是一种提建议的方式,表达他们的观点。这种情况下,其实我也是在独立判断的,如果我按照他们的建议做了,那也不能说是「他们让我这么做」的,本身也有一个我自己的判断和选择在内。这跟点菜的情况差不多。

第二种情况是,他们的建议不只是建议,往往还伴随着一些手段,比较常用的手段就是哭闹,折腾,有的还会暗示你要是这样的话,他后半辈子都会不开心什么的。这个时候会让人有内疚感,出于内疚,不得不服从于对方的建议。

当然我还听过最极端的情况,一个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选了专业,父母怎么说他都不听,坚持自己的选择,结果志愿提交上去之后,是可以修改的。父母就拿到了他的密码,然后把志愿悄悄给改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自己做什么选择都没有用,人家根本就不给你反抗的余地。如果不考虑亲情因素的话,其实是可以起诉这样的父母,他们的所作所为已经侵犯到了法律所保障的一个人的自主权。

 

但是,这几种情况,在表达的时候,往往都是一句话:

「明明是我的事儿,他们非要管我。」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别人干涉我自己的事儿,这个表述背后,包含了很不同的可能性。在心理学当中,我们用一个统一的词,叫做「边界」。就像选专业这种事情,它是我的事,所以你们干涉到我的决定了,你们侵犯到了我的边界。但是这个说法非常笼统。前面三种情况都算是侵犯边界吗?还是做到某种程度才算?

 

我们很容易判断最后一种情况侵犯了边界,你使用暴力或者非法的手段,剥夺了我的自主权。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理解,如果你只是温和地提建议,这不能算是侵犯边界。毕竟你有表达意见的权利。但如果你反复表达,这就不好说了。

 

如果你一边表达,一边给我施加压力,这算不算侵犯边界?

如果你使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让我不舒服,算不算侵犯边界?

如果你用道德作为武器,你不断地暗示我,我只有按你的想法来,我才算是孝顺,这是侵犯边界吗?然后,如果你没有拿道德来压我,但是我就想当一个孝顺的人,所以我看到你难过的时候,我会有压力,这又算不算是你侵犯边界呢?

这中间就有一片很大的模糊地带。

我们都知道,边界混乱会给系统带来很大的问题。但很多人不知道,如果边界过于僵化,同样也会给系统带来麻烦。所谓僵化的边界,就是为了回避这个模糊地带,干脆什么都不让。我的事和你的事分得特别开,相互之间干脆没有交集,非礼勿视,非礼勿言。这样时间长了,我们也就没必要保持关系了。你做你的事,跟我无关,我的事情你也别来烦我。这种矫枉过正地把人和人分开,可能会导致系统的解体。

 

举一个例子。

我认识一个女生,她非常讨厌父母老催她结婚这件事儿,到什么程度呢?她回家,爸爸说,今天在楼下看到那个谁谁谁了,是你小学同学,人家现在都有两个孩子了。就这么一句话,这个女生就非常不爽。她觉得父母又在干涉自己的私人感情生活,说这话的言外之意就是嫌自己没有结婚嘛。但是父母非常委屈,父母说我没有别的意思啊,我只是说我遇到了你的同学而已。而且父母会说,这闺女现在的脾气变得真怪,在她面前一句话都不敢多说,生怕碰到哪里就搞出一场战争。

这时候,我们很容易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说父母的思想太落伍,太保守。觉得父母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现在有很多的媒体都在讲这个观点。

但是想一想,如果你放下这个立场,站到父母这边,你也会觉得,这个孩子是不是太敏感了,一碰就炸,明明这句话没有什么恶意,怎么那么不好相处。

如果你真的是一个公正的法官,这种情况非常不好判断。这到底是父母侵犯了女儿的边界呢,还是女儿侵犯了父母的边界。毕竟父母说这个话呢,好像话里话外是有一点儿暗示的意思。但是女儿连这种话都不让父母说,也有点霸道。

所以,这个边界到底定在哪里才对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回到系统的视角。

边界不是一条固定的线,边界是一个动态的,两个人的博弈形成的一个平衡状态。

它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依赖于两个人的互动。

它可以分成三个要素:定义边界,维护边界,和承担责任。

 

什么叫定义边界呢?就是你要明确,什么样的事情是你可以接受的,什么样的事情是你不能接受的。这个没有统一的标准。比如有的人会说,我可以接受别人给我提建议,有的人会说,我自己的事,我不喜欢别人在旁边七嘴八舌。还有的人会说,我在做这个决定之前,你给我提建议我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我告诉你,我已经做决定了,我就不想再听到你提建议了。——这就是不同的对边界的定义。

但是你做了定义,并不代表着这个边界就成立了。因为它是你和别人共同配合完成的事,所以你需要让别人知道边界在哪。你会怎么办呢?如果告诉别人:「不要给我提建议,」或者你说:「这是我的事,所以请你闭嘴」。这句话本身就是在插手管别人的事儿。请注意,要理解边界的概念,首先要分开我的事儿和别人的事儿。我可以对别人说:「如果这个时候我听到别人的建议,我会非常烦,而且我会不想再聊这件事」。你看,这两句话其实是有很大差别的。一句是「你不要提建议了」,一句是「我听到别人的建议,我会不想再聊下去。」你听出差别了吗?

 

我会怎么怎么样这个句式,其实就是在维护边界。记住,维护边界靠的是「我」,而不是靠对方自觉遵守。所以,那个女生可以对自己的父母说:「我不想听到有人说结婚和孩子这样的事,我会很敏感,如果我听到你们这么说,我就会担心是不是因为我的原因,让你们难过了?」她的父母以后就不会说这种话,或者也可以说:「我们希望在你面前自由一些,我们想到什么就会说什么,你可能听了不舒服,但我们还是会做我们自己。也希望你知道,我们并不是想让你难过。」

 

这个时候他们就会有碰撞。碰撞是维护边界的一种常态。

也可以说,边界是在斗争当中形成的,并不是说一个人划下道子,说:「这就是我的边界,你们要这么做,不可以那么做」,大家就必须听他的。它把一个人的边界凌驾于其他人的边界之上,这就制造了一个不对等的权力结构,甚至会造成危险。我做家庭咨询的时候,有时候会看到这样的孩子,掌握了很大的权力,规定了全家人必须按他的想法来,但是他又没有办法承担行为的后果。这时候我就会建议父母把权力拿回来,调整这个结构,我教这些父母对孩子说:「我知道你想安排我这么做,但是对不起,我还会那么做。我知道你会很不开心,但就算你不开心,我还是要那么做。」它传递出来的信息是:我怎么做,这是我的决定。

 

边界的第三个要素,就是为自己的决定承担责任。

任何事物都不是没有代价的,如果你要自己为自己做决定,你显然也需要为自己为这个决定带来的后果承担相应的代价。有时候,因为我们害怕这一点,我们就会有潜在的动力,去把边界弄得模糊不清,让别人分担属于自己的责任。

 

谢谢大家,如果今天的观点对你有一点启发,请分享给你爱的人。再见。

 

我们来分享一下自己在关系当中遇到的边界难题。

第一,有的人就是爱管闲事,明明是你的事,他就是要管,把边界搞得很混乱。

你是怎么处理的?

第二,有的人边界过于地僵化,特别是孩子,不让你做这个,不让你做那个,处处都是他的领地,你必须时刻保持在三尺之外。你又是怎么应对的?

请大家思考之后,把自己的经验分享在留言区。混乱的边界,你怎么去维护?过于僵化的边界,你又怎么去把关系重新拉拢?

有代表性的问题,我们会在之后的案例环节详细讨论。谢谢大家。

精选留言
上拉查看更多留言
下拉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