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教你正确的认识“妈宝”

本期内容

看到不一样,才能做得不一样。面对关系难题,你需要多一双眼睛。

大家好,我是李松蔚。

 

跟父母的关系,很重要的一个主题词是,独立。

我们有时候会说一些人是「妈宝」,三十岁的人了,都不能自己做主。结婚,工作,生孩子,什么事都听父母的意见。我们很嫌弃这种人。但是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妈宝也是有好处的。最大的好处就是由父母来替他承担责任。


我们一直觉得,独立是一个好东西,但其实独立也是有代价的。它失去的就是照顾。有一些心理学家,把这种照顾叫做「妈妈旅店」,有人给你吃给你穿给你住,无微不至的照顾。我们小时候都是被这样照顾的,当然,照顾的同时就是限制你,如果你接受别人的照顾,肯定没法想穿几件衣服就穿几件,想去哪玩就去哪,生病不想吃药,妈妈要逼着你吃,你不想写作业,也会逼着你写,才不管你的个人意志。所以说住在妈妈旅店,不用花钱,但是你没有多少「自由」可言。


但是随着我们年龄增大,这个状况就越来越不能忍受了。这时候我们就跟父母谈条件,我要自己决定穿多少衣服,去哪里玩,你们要我晚上九点回家,我偏偏要玩到十一点。逃学,不做作业,把头发染成怪怪的颜色。父母当然不允许,那我们就吵架,甚至闹到很不愉快,谁也不理谁。胜利有时是我们的,有时是父母的,但归根到底是我们的。因为我们变得越来越有力量了,我们可以为自己负责的事越来越多,父母看到这一点,也就慢慢承认了我们可以不受他们的控制。


我们就这样一点一点地告别了妈妈旅店。


独立有两个很重要的标志,一是经济独立,只要在经济上有能力自给自足,在别的方面也就不用仰人鼻息,所以赚钱对一个成年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二是在物理上不生活在同一个空间,最常见的就是离家上大学,或者结婚以后搬出去另住。有的年轻人跟父母在一个城市里,但是他宁可自己出去租房,也不愿意住在父母家里省一笔房租,因为他知道在这里省了钱,别的方面是要付出代价的。


通常来说,我们会从青春期开始争取独立,到完全独立,可能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如果到了三四十岁还像个小孩子一样,事事都由父母做主,我们就要去看看这个独立的过程到底遇到了什么问题。有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这个孩子不知道争取独立。他可能在抱怨,我想要独立,但父母还没有把独立交到我手里。但独立从来都不是免费给的,它是需要斗争的。这件事你跟我的想法不同,我就明确告诉你我的想法是什么。你让我迁就你的意愿,不行,我要按自己的想法来。我的房间关上门,那就是我的地盘,你进来之前必须先敲门。我们划分出自己的边界,还要去维护这些边界。有时候我们责怪父母,太强势啊,太控制啊,没有边界感啊,好像他们阻碍了我们独立的进程。其实公平地说,不能全怪父母。因为天下的父母都是这样的。关键看我们自己有没有在争取。


第二种情况就是,父母太强了。妈妈旅店拒绝放人:现在可以了,你可以走了。因为你走了就没有别人了。尤其是独生子女这一代,父母都愿意唯一的孩子跟自己保持更紧密一点的联结。如果父母很强,掌握着很重要的筹码,比如说经济大权,比如有的父母会强调自己生病,有的甚至会寻死觅活,那孩子就很难跟父母抗衡。——但是虽然如此,虽然孩子值得同情,争取独立仍然是孩子的任务。只靠抱怨是换不来自由的,父母强,你就只能比他们更强。把他们的失落跟自己的人生分开,我能够理解你们的失落,但这是我们必须接受的。参见《父母催婚》。


第三种情况更复杂一些,就是作为孩子,我们主动放弃了独立。因为前面说了,留在妈妈旅店是有好处的,可以让父母为你承担责任。有的成年人不愿意承担工作的责任,工作压力太大,那就在家啃老啰。每天睡到自然醒,看书,上网,发呆,美其名曰「我要想一想接下来做什么」。有时候因为啃老的时间太长,反而对父母形成了一种反控制。父母会想尽办法,求着这个孩子,求求你出去工作,可是越求着他,他的特权就越大,孩子反而成了家里的实际掌权者。这种状况他是不会主动独立的,因为现在这样对他是最好的。这时候,就必须父母发起改变。


最后总结一下。独立不是一个免费赠与的礼物,它永远伴随丧失的感觉。子女会失去无微不至的照顾,而父母也会失去被需要的感觉。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双方都不舒服,都会有阻抗,但是虽然如此,独立仍然是我们成长的大方向。最终达到独立,子女获得了掌握自己人生的权利,而父母也可以从几十年的抚养义务中解脱出来。至于这个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怎么解决,我们在案例里面讨论。

 

谢谢大家。如果今天的观点对你有一点启发,请帮我们推荐给你爱的人。

精选留言
上拉查看更多留言
下拉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