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治愈陈年失眠、初恋伤疤,用的居然是同一种方法?

本期内容

看到不一样,才能做得不一样,面对关系难题,你需要多一双眼睛

大家好,我是李松蔚

 

今天的内容,还是跟撕标签有一点联系。

一段关系可以有很多个方面,我们从哪个角度去观察,决定了我们最终会注意到什么,特别是对问题的观察。有时候,我们老是关注一个问题,不停地去想:为什么它还不解决?就好像你在看书的时候,一只苍蝇在你身边飞来飞去,嗡……嗡……嗡……嗡,你很烦躁:什么时候它才能飞走?或者怎么把它打死?它一直在我旁边飞会让我分心。就发现了问题。

发现这个问题之后,你会发现它飞来飞去的声音一直在往你耳朵里钻,无法忽略。把它打死了当然一切都好,如果打不死它的话,你好像就看不进去书了。不是因为它本身,而是因为你过分地关注它的存在。对问题的关注某种意义上会维持问题。关注就是强化。

我们来讲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失眠。比如我这段时间压力很大,工作很多,事情做不完,家里也不顺心,父母身体也不好,这些是很多分散而且慢性的压力。现在呢我在这些压力里找到一个具体的点,就是失眠。OK我觉得我所有的问题都在失眠上,我会怎么办?

我会想很多办法来解决失眠。可是如果你有失眠的经验你会知道,这些办法通常是越用越乱,慢跑也好,听音乐也好,数羊也好,你越是用这些办法的时候,心里越是紧张,在想这个办法到底管不管用啊,我怎么还没睡着啊,哎呀这都一个小时过去了,看来不行,情况不妙,等等等等。这些紧张和焦虑反而强化了失眠的状态。久而久之还会有更坏的结果,就是每天我头脑中想的就只剩这一件事情,它就会变成我所有紧张和焦虑的出口。我是一个有“失眠症”的人,我生活中所有的问题都在这里,我不想工作,不想学习,不想跟别人聊天,因为我没睡好。不解决睡眠问题,我什么都不想做。但是你知道,如果我什么都不做,我就会更紧张,更烦躁,压力更大,这些东西又会进一步地妨碍我的睡眠。

有的人会说,那我不要去想“失眠”就好了啊。但是你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你越是不想去想,越是想得厉害。心理学里有一个白熊实验,让人在一段时间里,想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要去想一头大白熊,结果怎么样?所有人都控制不住地想白熊。所以呢,这是一个难以自拔的陷阱,一旦开始看到这个角度,不管你有多么努力地想摆脱它,到最后都会回到这个角度里。你给一个东西贴上标签,最后看到的就只剩下这个标签。

那么,失眠的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最好的办法就是,睡不着就睡不着,我正好利用晚上失眠的这段时间,做一些工作和学习。我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其它的压力,不是只有失眠一种,这些压力也是需要我去正面面对的。我不把睡眠当成唯一的问题了,注意力也就慢慢从睡眠上转移开了,我在处理其它压力的过程中,睡眠状况常常就会跟着好转。

这里面发生的最重要的改变,就是角度的改变。

在跟别人的关系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经常会想当然地给一个定义,就好像面对一大堆的压力,我们贴一个失眠的标签一样。你贴了这个标签,你的注意力就集中在上面,看到的就全是跟它有关的东西。这个人的问题是太固执,那我的全部注意力就是怎么样改变他的固执,不知不觉就跟他卯上了。那个人呢,我们的关系出问题,主要是因为她不够积极主动,我就天天想着,要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每天看到她就很烦:“怎么就不能主动一点呢?昂?”

通常这种方式呢,有的问题就解决了。也有的问题一直保留下来。你会看到,凡是保留下来的问题,这段关系往往已经围绕这个问题形成了特别的互动,大家都在火上浇油,没有人能够从这样的恶性循环中脱身。比如一个典型的例子,太太对先生很不满意,总抱怨先生在家的时间太少,而先生会说,我之所以不愿意回家,是因为太太抱怨我抱怨得太多。所以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他们各自定义了一个问题,太太认为问题是先生不回家,先生认为问题是太太爱唠叨。但他们看到的是全部的问题么?都不是,那只不过是两张不同的标签。因为他们相互贴上了这样的标签,他们这样的行为,反而一起把问题维持下去。

所以有时候要解决问题,首先要看到标签之外的东西。标签就好像数学题里的辅助线,它本身是用来解决问题的,但是我们做出它来,又可能限制了我们的解题思路,甚至让我们误入歧途。如果你在关系里面遇到的问题一直没有答案,有可能是提出问题的方式本身就有问题。有时候你特别自信,问题就出在这个人身上,他的某种性格,某项特点,某个习惯,某种思维方式,某段童年经历……这是因为我们很少去思考其它的可能性。你看到的,只是这段关系里的一小部分。在接下来的两个案例中,我们会示范,如果我们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它可以帮助我们从其它的方面来改善一段关系,而不是在某一个问题上死磕。

谢谢大家,如果你觉得这个观点对你有帮助,请帮我们分享给你爱的人。


精选留言
上拉查看更多留言
下拉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