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无处不烦恼,如何在修行中戒除贪嗔痴?|彩蛋

本期内容

—本期你将听到—


在焦虑的时代,过不焦虑的人生。你好,我是林紫。

 

今天,我们的100堂课就要画上一个句号了。我希望这个句号代表着圆满,也代表着归零、归元,代表着五蕴和合、缘起性空。意思是:讲课的我和听课的你,其实都不过是身心的五蕴和合而成,是讲和听的关系,让我们在彼此的世界里浮现和存在、又随着讲和听的结束而消失和散灭,就像佛法所说的“真空、妙有”。

 

一切都很圆满,课程结束的今天,正好是给予我智慧养育的外公往生归元之日。这不是刻意的安排,却是最好的安排。就像22年前的这一天,一生清净无染的外公走的那一刻,身边只有他唯一的儿子、我的舅舅在。外公说:“给我擦洗干净,我要回家了。”舅舅说:“爸爸,你去哪里?这里就是你的家。”外公安详地微微一笑,不说话。

 

外公去世两年后,我创办了林紫心理机构,最初取名“正道”,代表着我心底里的两个愿望:一是为外公“证道”,用自己的言行传播外公给予我的智慧、让他的爱透过我而发扬传承;二是所为虽小、永走正道,用专业和爱,让更多的生命在“回家”的道路上开出自己的花。

 

20年走下来,感谢所有的亲友、师长、伙伴、同道、来访者和学员听众们,你们的护持和陪伴让20年前那个小小的心愿慢慢生长;也感谢生活,给予我许多只有亲历才能拥有和懂得的感悟。这100节课,既是分享我所了解和亲证的心理学知识,也是分享我的生命故事给大家。所学有限,感悟也只有一点点,而且无论如何分享,也无法消解每个人的所有困惑,因为自己的路依然要自己走,我只是希望,你走自己的路的时候,因为有我的声音陪伴,可以多一些温暖、少一些孤独。

 

今天,我们仍然通过两个朋友的问题来总结我们这一周和这100天的学习,无论你的进度如何,无论你到哪一天才会听完或者听懂这100堂课,都请相信:一切的安排都是最好的安排,“我”,依然在这里等着你。

 

第一位朋友问:如何改正贪心?她说:“总因为在小事上的不知足而造成不好的后果,浪费时间、浪费钱、浪费精力……比如说,做饭总会贪心多煮一点,结果吃不完只好倒掉;逛街的时候会贪心买很多,买完发现好多都是实际上不怎么用得到的;恋爱中避免不了去想象日后分手的场景,一边想一边难受,真是该打……”

 

贪心,从佛法角度来看,是因为“无明”带来的“我执”,把物质和情感的占有当作了自己的一部分,把自心相当作了世界的真相。要想摆脱贪心带来的烦恼,就需要勤修戒定慧。具体来说,结合心理学方法,你可以这么做:

 

第一、戒:自律,给自己定下一条“跳一跳够得着”的戒律,戒律太高和太低都帮不到你。比如,知道自己“眼睛大、肚皮小”,做饭时,准备好食材后,从每样食材中拿出五分之一,留待下顿,一点点“脱敏”;逛街时,规定每次只买三样物品,而且三样必须是一周内一定会用到的;与恋人签订心灵契约,契约只能三年一签,三年内好好爱,三年后再重签,不断归元、才能历久弥新。

 

第二、定:回归内在,问问自己贪心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未被满足的需要。比如,圆子有一个阶段也特别喜欢买这买那,我就开玩笑说:“以后叫你‘圆买买’好不好?”圆子想也不想地回答:“那我就叫你‘林出差’!”我立刻在圆子这面镜子里照见了自己的问题:虽然每次出差前我都会很细致地帮圆子处理分离焦虑,但孩子内心“希望妈妈一直在身边”的需要却总是被破坏,所以,才有了通过买东西来缓解焦虑的替代行为。孩子的贪背后,其实藏着的是妈妈的贪——为什么一定要出那么多差、做那么多事情呢?认识到这一点,我开始调整日程,不断放下可以放下的。当“林出差”变成了“林在在”,圆子,也不再是“圆买买”了。

 

3、慧:看清“自心相”和生命实相的分别,心无挂碍。 小时候,外公教我书法,字帖都是他亲自写的,其中有一句:“谦受益、满招损。”还没读小学的我不理解,外公说:“做人做事都要谦和,不仅仅是口头上的谦虚,还包括心里的不贪图。’饭吃七分饱,衣穿三分寒’就可以了。吃得再好,也就是一日三餐;穿得再好,也不过春秋冬夏。”

 

道理归道理,要成为对自己有用的智慧,还需要在生活里真刀实枪地历练。我也一样,总结自己走过的人生,也许就八个字:“大死一番、再活现成”。关于生的智慧,“死亡”是最好的老师。这并不是说要主动“寻死”,而是直面死亡。贪嗔痴的根源之一,是害怕失去。假如把死亡看作最大的失去,就会活得过度紧张和焦虑;而当领悟到“死是生的一部分”,是获得一种新的存在方式,不但不会变得消极,反而更能够积极地活在当下,就像佛法所说:“人身难得”。

 

从佛法角度来看,生而为人,我们所经历的生死都是“分段生死”,死亡,只是“这一期的生命结束了”,就像某个阶段的学习结束了、毕业了一样。得到怎样的成绩、获得怎样的学位,取决于我们怎么度过这一期,仅此而已。

 

这样来看的话,你就有了慧眼,看得清楚:原来锦衣玉食和佳人良伴,都不过是这个阶段学习的课本,最终的成绩,不在于你课本拥有多少、保护是否完整,而在于你能否将从中学到的内容灵活整合运用、服务于生命本身。

 

第二位朋友问:我不能忍受别人的否定,是什么原因?他说:我特别反感别人说打击我的话,不能忍受别人的否定,比如本来是我分内的事情,但是当别人说我或者质疑我的时候,我就会特别生气,忍不住跟对方吵起来,然后我就不去做了,就会撂挑子,心里想,爱谁谁!

 

人人生而有漏,是人都有烦恼,而烦恼的根源就来自于贪嗔痴这三种心灵病毒,其他烦恼都是由它们引发出来的。其中,嗔是最毒的,既伤人又伤己,就像这位朋友所说。怎么对治嗔恚心呢?佛法其实早就开好了解药,那就是“慈悲心”。而西方心理学家们,在2500多年后,也把“慈心”装进了心灵药箱里。你可能会说:“好假哦,世道这么险恶,几个人能做到’慈悲’?而且人善被人欺,林老师你不要把我教傻了!”其实,慈悲心不但不会让你变傻,还会让你越来越有智慧,因为:嗔心让你和世界二元对立,再聪明也只能非此即彼、二选一;慈心则让你和世界融为一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天下智慧都是你的智慧。

 

 

回到这位朋友的问题上来看,“特别反感”和“不能忍受”之处,恰恰是我们要下功夫自我修理之处。别人的评价和质疑本身没有意义,只有在你的嗔心升起的时候,它们才会和你发生关系。所以,要想让自己的心量更大些,第一步是缩句、去掉宾语:把嗔心下的念头“TA在质疑我”,改为“TA在质疑”。第二步,造句,把“我”当作主语:包括:“我感觉……”,“我需要……”,“不要以为我……”;第三步,检查每个句子下面,藏着怎样的贪嗔痴;第四步,看见嗔心下的我慢心,意思是:你之所以如此生气,是因为你把自己看得太重了,而太看重自己的人,内心藏着深深的自卑,才会唯恐被人否定和轻视。

 

想要不再嗔心四起,你可以回过头再听听心学的“心外无物”,佛学的“心相”,然后,问问自己:“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当然,最后,我们都还是要回到课程的起点,重新看一看,听完了100堂课、穿越了“认识自己、发展自己、超越自己和放过自己”这四季后,你又会怎样回答:“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三个问题呢?

 

不必太快给出答案,你只需要比课程起航前多一点点“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的信心和力量,答案,就不会太远。

 

 

 

感谢大家的信任和陪伴,感谢壹心理课程团队的支持和付出,感谢林紫机构伙伴们的担当和鼓励,也感谢家人们的理解和奉献,让我能够心无旁骛、连续5个月边写边录、为我不认识、但却爱着的你们,分享我有限的知识和感悟,好将一点红炉雪,散作人间照夜灯。

 

结束,才是开始。漫漫人生路,愿心理学、心学和佛学,都能化作你天空中一闪一闪的星,在你需要的时候,为你引路。

 

祝福大家。


精选留言
上拉查看更多留言
下拉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