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过的歌曲,藏着你成长的秘密 | 情绪记忆

本期内容

本期你将听到

在焦虑的时代,过不焦虑的人生。你好,我是林紫。

 

本周开始,我们从第一季认识自我、跨越到第二季:发展自我。

 

对自己有了更加宽广和深入的认识了解之后,我们的人生任务之一,就是主动发展自己、而不是被动地等待被发展。就像大家常引用的那句话:“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

 

怎样让自己从内而外、破壳而出、活出更多的可能性呢?

 

今天,我要教给大家一个最轻松的方法,通过自己熟悉的歌曲和音乐、来了解自己过往的自我发展轨迹和未来可以拓展的空间。

 

先来听两个故事——

 

将近20年前,我在上海市残联参与一场面向自闭症孩子康复的研讨会。一群三到六岁的孩子,个个看着都很可爱,其中一个四岁的男孩,大眼睛,白皮肤,尤其惹人怜爱。 男孩有着自闭症儿童典型的特征表现: 没有目光接触、无法与人交往。任爸妈和老师怎么引导,他都自己默默地呆坐在地板上。我静静地在孩子对面坐下来,试着轻轻拍手、哼唱各种随口改编的歌,当不经意间唱到“对面的孩子看过来、看过来”时,孩子突然开心地笑了,也跟着拍起小手唱了出来。孩子的父母非常激动,虽然当时我无法向他们解释为什么,但歌曲让他们看到了打开孩子封闭心灵的希望之光;

 

20年后,我去拜访一所华德福学校,遇到一位19岁的特殊“助教”,他从四岁起一直在做自闭症的康复训练。男孩看到我们非常开心,主动打招呼,一字一句非常费力地介绍他自己,告诉我们他很喜欢唱歌和弹琴。大家请他来一曲,他自豪而又自信地打开琴盖,一边演奏一边高声唱他最喜欢的《你是我的眼》:“如果我能看得见/生命也许完全不同……你是我的眼/带我穿越拥挤的人潮/让我看见这世界就在我眼前……”

 

随行的几位老师都感动得掉眼泪,男孩无法用流畅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他的经历和感悟,但他演唱的歌曲,却让我们知道:他一直都在尽最大的努力向这个世界靠近。

 

 

歌曲或者其他形式的音乐,之所以有这么大的魔力,是因为它们可以直指人心、避开意识层面的理性阻挡、打开你的潜意识、并成为你潜意识的一部分;同时,它们能在一瞬间重新带你回到最初听它时的情境中、唤起你的情绪性记忆。

 

情绪性记忆,是对曾经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的记忆,存储在我们大脑中与杏仁核相连接的扣带回和海马旁回皮层中,当恐惧感增强时,大脑左杏仁核活动增强,而当幸福感增加时,左杏仁核活动减弱。情绪性记忆对一个人的成长、行为、知觉、信念、目标,甚至自我和心理健康状况等都有很大的相关性,很多时候,可能引起情绪和情感的事件已经过去,但情绪和情感的体验仍保存在记忆中,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情绪和情感又会重新被体验到。

 

就好像,很多人听到自己童年熟悉的歌谣时,都会产生莫名的兴奋和幸福感,会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好像一下子就回到了小时候。如果你问他具体想起了什么,他可能很难准确地说出某件事,但一些伴随温暖情绪的画面却会叠加着出现在脑海中。同样,很多人听到伤感情歌的时候,也都会产生莫名的心痛、遗憾等,脑海中或许会有各种画面闪回,但时过境迁、具体的情节其实都已经模糊了。

 

我一直在反复传播一个重要信息:情绪性记忆比对知识的记忆更能决定一个人的成长、和一生的幸福感。

 

一个情感细腻的香港男孩曾经告诉我,他对流水声有种强烈的好感,原因是,他的母亲当年迫于生计、偷渡去香港,不知道在黑暗的船舱里躲了多久、才终于听到流水声,知道香港要到了。从此以后母亲每回听到水声都会很欣喜、放松,他出生后,母亲讲给他听,于是他就从母亲那里“继承了”这份特殊的情绪性记忆。

 

也有相反的情况。我曾经陪伴过克拉玛依“12.8大火”事件的几个遇难者家庭,这些家庭的第一个孩子当年在汇报演出时,因为舞台起火而永远地离开了他们,几年后,他们有了第二个孩子,每当孩子唱起哥哥姐姐当年唱过的歌曲时,妈妈们就会反应过度地厉声制止,因为这些歌曲既让她们想起死去的孩子而心碎、又让她们极度恐惧再失去第二个孩子。虽然歌曲本身和火灾没有直接关系,但它们唤起了灾难性的记忆。

 

这也是这节课,我们为什么要用音乐来做引子,串联起第二季发展自我的关系。音乐作为最流行、最大众的表达方式,我们每个人都能随口说起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歌,或着哼唱最喜欢的曲子。这些歌里,就储存着连我们自己都说不清楚的情绪记忆。

 

 

回忆和整理我们听过的那些歌曲,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理清来龙与去脉、更好地发展自己。

首先,请你让自己安静下来,回忆一下:从小到大,对你影响最大的一首歌是什么?有哪首歌会碰触到你心里最柔软的部分?哪首歌会唤起你的伤感?

 

不要着急,好好想一想,然后写下来,这些歌曲背后,藏着你成长的秘密。

 

先来看影响最大的歌曲:

不同年代的人,有自己不同的记忆。

 

我的父母那一辈,年轻时听得最多的是革命京剧样板戏,所以影响我母亲最大的一句歌词是《沙家浜》里阿庆嫂唱的:“过后不思量。”这句台词让原本细腻敏感的她硬是发展出了应对那个年代各种苦难的坚强力量,成为她人格发展的一部分。

 

我的80后表妹,则是听着Beyond长大的,乐队主唱黄家驹不幸逝世后,表妹曾经忧伤地说:“家驹都死了,人生只能颓了。”不过事实是,她和大多数80后一样,并没有真的颓废下去,而是继续在Beyond乐队的励志歌曲的激励下、不断成长。

 

而我的一位90后来访者,他最喜欢的歌曲是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的《感觉身体被掏空》,因为这首歌让他感觉“丧丧的”而每唱一次,他心底里“不要加班”的声音就会又强烈一些,直到冲动之下辞了职,才发现自己其实并没有想好下一步往哪里去。

 

再来看最能让你柔软的歌曲:

这样的歌曲背后,往往站着一个最爱你或者你最爱的人。当你身处人生低谷或者感觉孤独的时候,听一听、唱一唱,爱的温暖会逐渐带给你希望。

 

一位睡眠障碍的来访者,来见我之前尝试过吃药、运动甚至喝酒,都没有办法顺利入睡。我们在咨询中一起回忆了她记忆中睡的最香的时刻,是小的时候、外婆摇着蒲扇给她唱《摇到外婆桥》,于是,这首歌重新成了她的睡眠神器。

 

最后看看让人伤感的歌曲:

这些通常与一个人的情感经历有关。梳理这些歌曲背后的故事,有助于你更好地经营当下的亲密关系。

 

曾经找我咨询过的一个女孩,她在众多追求者中、选择了一个男生,原因是这个男孩唱着“我的爱是折下自己的翅膀、送给你飞翔”打动了她。可是相处没多久,她就发现,男生动不动就会“折翅”、用夸张和极端的方式来表达感情,比如:非要饿着肚子等她下课、动不动就扇自己的脸、为了一点小事就当众给她下跪……

 

女孩开始害怕了,问我为什么会这样,我告诉她:男孩用来表达爱恋的歌词、其实恰恰透露了男孩子“焦虑-控制型”的依恋模式和潜在的自虐倾向,听起来很感人,相处起来却会很伤人。

 

除了回顾几种情绪的歌,我再留下一个作业,请你静下来,好好听听心里的声音,然后思考:我们每个人终有一天要离开这个世界,当这一天来临,假如你可以选择一首歌曲或者一段乐曲、陪伴你生命的最后时刻的话,你会选择哪一首?

 

林紫心理课,我们下次见。

 

本期课后作业

请你静下来,好好听听心里的声音,然后思考:我们每个人终有一天要离开这个世界,当这一天来临,假如你可以选择一首歌曲或者一段乐曲、陪伴你生命的最后时刻的话,你会选择哪一首?

 


精选留言
上拉查看更多留言
下拉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