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要工作?你又为何而工作? | 职业人格

本期内容

—本期你将听到—

有一次,我应邀去一家上市公司讲课,负责接待我的,是一位40岁的女领导,一见到我她就非常开心地跟我分享自己的经历:曾任公司财务部长的她,因为工作需要加上表现优异,一年前调任到工会负责员工关怀。

 

初上任时,她很焦虑。以前的工作,凡事都可用数字和公式搞定,答案总是唯一的;现在跟人打交道,一切充满不确定,很难有唯一正确的标准和判定。天性聪颖又好强的她,一方面虚心请教前辈,一方面用心总结两个职业角色的不同,很快,焦虑就被成长的喜悦替代——她发现,现在的工作,不仅可以让她的人文关怀尽情释放,居然还改善了她和15岁儿子之间的关系!

 

她说,以前跟儿子相处,无论谈什么,自己心里总会有强烈的对错判断,总希望有“正确的结果”,所以母子俩总是不欢而散,相互埋怨彼此不理解对方;现在,新的工作岗位让她养成一个习惯:不论儿子说什么,自己总是先认真倾听,然后试着从儿子的角度想问题,试着探索各种可能的答案,最后让儿子自己作选择。最近儿子常说:“妈妈,你越来越善解人意啦! ”

 

不同的职业可能造就不同的妈妈,因为职业会将我们的思维模式训练成某一种类型,而思维模式影响行为模式。如果没有清醒的觉察,“妈妈”的角色就会沾染上职业角色的习性,影响亲子教育。比如,教师家庭的子女,容易产生较强的内心冲突和社会适应不良,因为教师妈妈通常都喜欢“讲道理”、设定许多严格的家庭规条,道理和规条多了,很容易让孩子的超我过于强大、过度追求优秀、同时欠缺抗逆力。而科技工作者的子女,则容易出现过度理性、欠缺情感沟通能力等心理状况,因为科技人员大多追求完美、个性严谨理性,容易忽略关系中的情感表达、对子女的情绪做不到及时回应,导致子女高智商、低情商……。

 

当然,这些现象并不绝对,也有很多从事这些职业的父母,像前面提到的那位女领导一样,在清楚地觉察到自己的职业性格特征后,有意识地加以改善和调整,给到子女恰当的教养,培养出优秀而又幸福的孩子。

 

职业性格,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重点。性格倾向影响着我们对职业的选择,反过来,长期从事一项职业,又会让我们发展出一些适应职业需要的特质。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谈到过职业化外向,就是职业对性格产生影响的一个例子。每个人的性格都位于绝对内向和绝对外向之间的连续体的某一点上,如果我们能在内外向这一连续体上自由地移动,发展出“内倾型外向”和“外倾型内向”两种性格,既有内省的能力,又能自如地社交,就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和职场的需要。

 

此外,还有一个比职业性格更大的概念:职业人格。心理学上,人格是大概念,性格是子概念。人格包含气质与性格,其中气质反应人的生理层面与情绪层面的成分,性格则强调人社会层面和价值选择的成分。职业人格是一个人整体人格结构的一个面向,指的是人在职业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外在行为表现方式。健康的职业人格包括正确的职业观、良好的职业性格、积极的创新意识、较强的工作能力等积极职业心理素养。

 

不同时代下,职场中的人性假设,也就是看待人的方式是不同的。传统的职业人概念建立在“物本主义”基础上,以物为中心,以技术为中心,人是机器的附属物,人越来越非人化,成了“工具”,就像卓别林在《摩登时代》中扮演的那样。

 

现代职业人概念则建立在“人本主义”基础上:人是目的,一切为了人,为了人的一切;为了达成目的,人在职业活动中需要发挥“工具”的功能,但这种功能已不是物的替代,而是一种以工作为载体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像松下幸之助先生对松下公司的定义: “我们生产人,同时生产电器。”人本主义基础上的职业人格,就是借职业活动来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 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驾驭自己的人生方向,实现自我价值。

 

我们很幸运地生活在人本主义时代,所以才有了机会来探讨职业中的自我发展。

 

首先来看职业观的发展:

在职业锚课程里,我们谈到了一部分职业观的内容。职业观是一个人的价值观在职业选择和职业生涯上的体现,是一个人对待职业的总体态度。一般来说,职业观由三个要素构成:一是维持生活,通过职业劳动获取生活来源;二是发展个性,在职业岗位上发挥才能,挖掘和发展个人特长;第三个是承担社会义务,通过职业劳动服务于社会和他人。这一点听起来高大上,其实却是让兴趣成为职业的基础。一个笑话说,父亲问儿子:你长大后想做什么工作?儿子说:我希望每天都坐车兜风、数钱玩。父亲说:那好,你将来会是一名公共汽车售票员。

 

这三个方面的认识差异,构成人们不同的职业观,职业观对个人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定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职业生涯有着重大影响。正确的职业观应该是三者兼顾的。弗洛伊德说:“精神健康的人,总是努力地工作及爱人。”所以,当孩子再问我们“为什么要工作”时,不妨从这三个方面来回答。回答孩子的同时,也是在回答和梳理自己。

 

 

接着,我们再来看职业性格:

前面已经讲到,职业性格,是人们在长期特定的职业生活中形成的,是与职业有关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我在公安系统培训警察时,谈到职业对家庭生活和教养方式的影响,一位警官说:“因为习惯了在强光下审问犯人,回到家也总要把所有的灯都调到最亮,结果老婆和孩子都强烈抗议,说把家里弄的像审讯室一样。”

 

觉察是改变的开始,保留职业发展所必需的性格特质和行为习惯,同时有意识地在职业之外完成角色切换,回家时主动“去角色化”,会让我们和家人相处更融洽。

 

再来看工作能力:

工作能力分为职业能力和社会能力。职业能力指的是岗位上必备的专业技能,是胜任工作的保证。社会能力指的是职业活动所需要的社会行为能力,比如,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等,是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必备条件。在未来的课程里,我会特别跟大家谈到情绪胜任力的发展。你将会了解:决定你的职业发展的,除了33%左右与专业技能、动机、兴趣、个性等相关外,剩下67%,都与情绪胜任力有关。

 

最后来看创新意识:

创新原本是人的基本特征,人类就是在不断地“首创前所未有”的过程中前进的。创新强调的是个性的发展,即使是重复性要求高的职业,也需要一个从业者不断摸索、沉淀和提升,不断适应团队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大学刚毕业时,为了更好地了解连锁企业,我曾经到肯德基做过见习经理,一位小姐姐跟我分享了她自己的小诀窍:在给饮料加冰的时候怎样才能不多不少刚刚好。我很感动的是,即使这么平凡的重复性操作工作,一个积极主动的人也能不断创新、让工作变得更有趣。

 

所以,生涯的发展,组织提供的是平台,更多的,则在自我的职业人格发展。今天的作业,写下五条职业对自己性格的影响,看一看其中有哪些需要保持、哪些需要改善。


精选留言
上拉查看更多留言
下拉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