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告别拖延、实现自律生活?|自我管理

本期内容

—本期你将听到—


在焦虑的时代,过不焦虑的人生。你好,我是林紫。

 

很多人来咨询拖延症的问题,说明明知道事情很重要、时间很紧急,但我就是一拖再拖,到最后,就算任务勉强完成,自己也不满意、整个人还累得精疲力尽。制定的计划,从来没有一次真正完成过,生活好像越过越乱……”

 

拖延症只是一种状态的俗称、并非真正的医学病症,但却几乎成了当下这个时代所有人的通病:职业发展不好,减肥减不下来,毕业论文写不完、年度计划总是搁浅……几乎每个人都能举出一大堆自己曾经有过的拖延经历。

 

我们在前面的课程里提到过,拖延症的背后,可能隐藏着完美主义、被动攻击、压力过度、价值冲突等深层心理原因。今天,我们从积极心理学和生物节律学的角度来看一看,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改善、成为你想要的自己。

 

哥伦比亚大学组织心理学教授安吉拉,将拖延区分成两种状态:消极拖延和积极拖延,并且认为:只有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情形才属于消极的拖延,而积极的拖延,则往往是因为更喜欢在压力下工作,这样他们能做出更成熟的决定,并更及时地行动。比如我们在MBTI的课程里提到的临场发挥型人才。

 

了解到这一点,你是不是会好过一点呢?看清楚自己属于消极还是积极的拖延,你就可以通过自我管理、提升自我效能感。

 

自我管理、自我导向和具有适应性的整体,是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假设前提。自我管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目标、思想、心理和行为等方面进行有意识的管理,自己把自己组织起来,加以训练、约束和激励,最终实现生命目标的过程。

 

在给企业讲授《自我管理》课程时,我更喜欢从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哲学的视角,来探讨自律与自我管理的关系。如果说管理强调的是操作层面的术的话,自律,则是背后的道,是一个人在接纳和顺应了天地自然的规律之后、带着清醒的觉察、下决心过好自我人生的态度。

 

也许你会觉得,自律是一件苦差事、既需要坚强的意志力、又会失去行动的自由。然而事实上,假如你能了解自己的生物节律、构思好人生的节奏旋律,自律就会变成一件自然发生和充满韵味的事,它能让你的人生在经历各种体验时、形散而神不散、最终获得更大的自由。

 

我们先来看生物节律。

 

2017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授予了三位美国遗传学家,因为他们在“生物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昼夜节律只是生物节律中的一种,它揭示了睡眠对人的心身健康的重要影响,提醒人们,违背自然规律的作息方式和过度使用人造灯光等,不仅会制造出大量心身疾病、还会引发各种事故灾难。

 

其实,这并不是一个新的发现。早在2000多年前,《黄帝内经》就说:“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20世纪初,德国医生弗利斯和奥地利心理学家瓦斯波达,通过研究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的周期循环,揭开了人体生物节律的奥秘。研究发现,人的体力循环周期为23天,情绪循环周期为28天,智力循环周期为33天。每一周期内有高潮期、低潮期、临界日和临界期。这些循环从人出生的那刻开始,就分别按各自的周期变化,循环往复,直到生命终止。当这三个循环都处于高潮期时,我们的行为处于最佳状态,体力旺盛,情绪高昂、智力开阔;当循环处于低潮期,体力衰减,情绪低落、心神不宁,反应迟钝,智力抑制,工作效率低。特别是临界期,体内生理变化剧烈,各器官协调机能下降,很容易出现拖延,或错误行为,导致事故发生。

 

虽然生物节律三循环理论还存在学术争议,但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自我觉察和管理工具。你可以每天对自己的体力、情绪和智力进行观察记录,形成月度曲线报告,连续积累1年后,看看自己有什么发现。即使无法找出明显规律,观察和记录的行为本身,就已经在大大增强你的自我管理能力了。

 

了解了生物节律,我们再来看,涉及人生规划和日常事务各个方面的自我管理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目标管理

对每个人来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最重要、却也最困难,对自己有清醒、理性的自我认识,有助于我们发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所以,我们的课程第一个章节用了25节课的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自己。确定了自己的目标之后,还需要特别留意,目标是否具体、是否可以衡量,以及是否能够实现。这些,涉及到下面几个自我管理的细分方向,我们一一来看。

 

第二,动机管理

心理学把人们的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种。内在动机是指一个人发自内心的对某个事物感到好奇、有兴趣,并且依靠这件事就能获得满足感。外在动机是指一个人感兴趣的不是这件事本身,而是完成这件事之后能够获得的奖励,比如,金钱、荣誉或者避免惩罚等。研究发现,被内在动机驱动的人比依靠外在动机做事的人,更自信,工作、学习的表现也更好,所以,有意识地发掘和增加自己的内在动机,可以让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更有动力与活力,更能够实现自律而不是仰赖他律。

 

第三,时间管理

有很多关于时间管理的建议和方法,例如黄金时间法、四象限法、二八法则等。但是,很多人发现,学了很多方法,还是管理不好时间,很可能是因为没有意识到是更深层次的时间观阻碍了自己。和人生观、价值观类似,时间观对人的影响是宏观的。美国心理学家津巴多教授,将人类的时间观分为六种,分别是:消极的过去时间观;积极的过去时间观;宿命主义的现在时间观;享乐主义的现在时间观;未来时间观;超未来时间观。

 

每个人的时间观都是这六种的综合,不同的组合方式,造成了一个人时间观的差异。每一种时间观都有它的特点,对人的影响也是不同的,要了解自己是哪一种时间观,你可以在文稿的拓展阅读中查看。

 

第四,情绪管理

这一点,在情绪胜任力部分已经讲过,而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我还想补充一点积极情绪对自我管理的帮助。一方面,积极情绪能够增强自我控制的力量。这是因为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对自我控制的心理能量的变化有重要的影响,积极情绪能够降低心理能量的损耗,提升自我控制的行为效果。另一方面,积极情绪能够提高认知功能。人们在积极情绪状态下有更强的创造性,思维更开放,考虑更全面。对个人来说,在学习、工作中唤醒并保持积极情绪是提升效能、增强自我管理能力的一个有效方法。

 

第五,思维管理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提出,人的思维分为两种:成长型思维固定型思维。固定型思维认为,聪明才智等能力是天生的,后天无法改变。成长型思维认为,天赋只是起点,人的才智通过锻炼可以提高,只要努力就可以做的更好。固定思维往往会阻碍一个人的发展,而成长思维则对人的发展有更多的帮助。德韦克教授同时提出,人们可以通过学习,控制自己的固定思维、并获得更多的成长思维。

 

明天的课程里我们会进一步学习、如何获得成长型思维模式。

 

林紫心理课,我们下次见。

 

 

【拓展阅读】

津巴多教授在《津巴多时间心理学》一书中描述的人的六种时间观:

消极的过去时间观:关注自己曾经遭受过的虐待、失败和对对错失机会的悔恨的记忆;

积极的过去时间观:关注美好时光以及有关家庭和传统文化的记忆;

享乐主义的现在时间观:注重快乐、冒险、寻求感觉刺激、要求及时满足;

宿命主义的现在时间观:不关注对于环境的掌控,相信生活是命中注定好的并且以某种特定方式前进,不受人为力量的影响;

未来主义的时间观:重视工作目标、期限和目标的实现或者需要超未来;

超未来时间观:相信人死后的精神生命是最重要的。


精选留言
上拉查看更多留言
下拉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