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离婚了,对孩子影响到底有多大?|彩蛋

本期内容

本期你将听到

在焦虑的时代,过不焦虑的人生。你好,我是林紫。

 

今天,我们敲开三个朋友的问题,一边回答他们,一边梳理自己。

 

第一位朋友的问题与创伤修复有关。她说:“童年时候父母离婚给我带来了很大的痛苦,跟着妈妈组建的再婚家庭生活,结果妈妈和继父之间的感情也很冷淡。因为这样的经历,现在的我防卫心太重,很难去和一个人建立亲密关系,怎么才能修复这种伤害呢?”

 

离婚,曾经被美国耶鲁大学儿童研究中心的心理学家认为,是威胁儿童的最严重和最复杂的精神健康危机之一。

 

一项调查显示,37%的孩子在自己的父母离婚5年后,心理创伤都不能消失,内心会经常幻想着父母复婚;29%的孩子会勉强熬过这个艰难的时期;不过,也有34%的孩子,仍能保持对生活的满足感,能很好地适应新环境,身心发展良好。

 

如果说父母离异是个创伤事件的话,为什么有的孩子一辈子走不出阴影、有的却能够保持良好发展呢?

 

我曾经与海内外的诸多心理学家讨论过这个话题,大家达成的共识是:

 

1、孩子的创伤程度取决于孩子的个性和对父母感情的依赖程度:一般来说,性格内向的孩子比性格外向的孩子受创伤的程度要严重,持续的时间也会更长些.而对于父母感情依赖越重,所受的创伤也越重;

 

2、父母在离婚过程中彼此的态度和处理方式、比离婚本身对孩子的伤害更大:如果父母双方即使离婚也能够彼此尊重而不是相互诋毁,同时能让孩子感觉到亲子之间的爱有增无减的话,孩子走出创伤的可能性更大、时间也更短。而且,还能在父母身上学到勇敢、真诚地面对情感,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优秀品质;

 

3、离婚协谈可以很好地减轻孩子的内心创伤:这是一位以色列心理学家来拜访我时、分享的经验,心理学家与父母一起制定离婚计划,指导父母如何与孩子沟通、离婚后如何与孩子相处;同时通过家庭会谈,帮助孩子适应家庭关系的改变。2004年,我在上海普及和推广了这个经验,不少夫妻前来预约协谈,几年后回访显示:他们的孩子果然比其他离异家庭的孩子更加快乐平静、谈到父母离婚从不回避、对自己未来的情感生活也充满信心;

 

4、良好的支持系统是帮助孩子度过危机、减少创伤影响的重要因素:除了父母外,如果身边其他的亲友也能够保持成熟和理性的态度,孩子就能够更快地适应新生活。相反,有的亲友好心办坏事,在孩子面前攻击和否定父亲或母亲,或者不断强调“你爸爸或者你妈妈一个人养你不容易,你一定要听话”,孩子就可能会受到二次伤害、表现得更加自卑、退缩和对未来感到绝望,长大后也不敢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5、再婚家庭的相处品质影响着孩子对亲密关系的信心:就像这位朋友所说,妈妈和继父之间情感也很冷淡,才会加重她对亲密关系的恐惧,产生更大的防御。

 

父母离婚虽然是一个负性事件,但子女长大后,仍然可以通过自我修复来积极调整。比如这位朋友,可以试一试下面的方法走出伤害:

 

1、在纸上画出原生家庭关系图谱:具体来说,第一步先画三个圆、分别代表爸爸妈妈和自己,然后将三个圆分别连线、代表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第二步,在夫妻关系连线上打一个叉,标注上父母离婚的时间,代表夫妻关系结束;第三步,分别审视自己与爸爸和妈妈的亲子关系,根据关系的实际情况打上勾或叉,勾代表继续、叉代表断裂;第四步,在打叉的地方分别写下自己对应的感受和念头;

 

2、另外用一张纸,根据一张纸写下的内容造句:第一句用“我感觉”开头;第二句用“我需要”开头;第三句是“我害怕……”;第四句“不要以为我……”;第五句“我渴望着……”写完后,大声读三遍,然后找一个最信赖的人、读给他听;

 

3、根据第二张纸的内容,在第三张纸上,写下行动计划:针对你的渴望,你将采取哪些行动呢?从易到难写下来,然后标注上行动日期,完成后,打一个勾。比如,你可能会写:我渴望着感受到父亲的爱。那么对应的行动可以是:给父亲打电话聊天,跟他约定以后多长时间联系一次,并且告诉他你的渴望;

 

4、多接触婚姻幸福的女性长辈、观察和学习她们如何经营情感:母亲不擅长处理亲密关系,并不代表你也一定只能这样。扩展你的视野和生活圈,找寻现实的榜样,有助于你增强信心;

 

5、参加亲密关系的团体小组,在咨询师的指导和组员的陪伴下,从感受和熟悉亲密相处开始,改写关于关系的情绪性记忆,学会爱自己、做自己心灵的父母、重建内在的安全感。

 

第二位朋友说:我发现自己特别容易喜欢一个男生。只要他表现出很关心我,每天陪我聊天,要不了多久,我就会喜欢上对方,忍不住去表白,可是每次表白都被拒绝,很痛苦。算起来,已经被好几个男生拒绝过了。我也觉得表白的时候那些男生还没喜欢上我,可就是控制不了自己……怎么才能走出表白被拒的怪圈呢?”

 

很显然,这位朋友的依恋模式属于我们之前谈到的“焦虑-控制型”——情感来的快而热烈,表白时无法顾及对方的感受,掌握不好爱的节奏。这种模式下,隐藏着爱的缺失和饥渴,所以,需要先分散自己的情感需求,在友情、亲情中得到足够的满足后,再向爱情靠拢。具体来说,可以先练习与十个不同性格的异性建立友谊,想象自己是他们的哥们、以朋友的身份接受他们的关心、也给他们朋友式的关怀。多参加聚会,让两性交往日常化,用日常的表达来替代表白,比如可以说:跟你做朋友真好,谢谢你。而不是说:我爱上你了,我们恋爱吧。

 

第三位朋友说:从小一直顺从母亲的想法,读书的时候选什么样的专业,毕业了找什么样的工作、去哪个城市,这些都是遵从母亲的意愿做的选择,从没叛逆,怕她接受不了。但是现在我很压抑,想跟从自己的想法,并且能得到母亲的支持,有什么办法可以做到两者兼顾呢?

 

我们昨天的课程里,讲到人生不同阶段拉下的功课需要补救。这位朋友拉下的叛逆,导致了她的压抑。要想跟从自己的想法而又不伤害母亲,需要先学会用“同时”来代替“但是”,比如可以对母亲说:“我明白你的想法,同时我的想法是……”。这样的表达,既尊重了自己,又不会让母亲感受到对立。另一方面,可以先从日常的小事开始,坚持自己的想法,比如穿衣、吃饭、作息等。更深层的,需要从心理层面上断乳,不再用一味的顺从喂养婴儿式的母女关系,相信母亲的承受力,让母亲逐渐适应你已经长大、是一个独立个体的事实。当然,前提是,你的确可以独立。

 

下面的八个问题,给提问的朋友,也给大家,每个问题,都对应着一个发展阶段,写下你的答案,你就知道生命可能卡在了哪里、又该如何修通它:

 

1、我能相信他人吗?

2、我能独立行动吗?

3、我能成功地执行自己的计划吗?

4、我是有能力的吗?

5、我知道自己是谁吗?

6、我为亲密关系做好了准备吗?

7、我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了自己满意的痕迹吗?

8、我的生命最终是有意义的吗?

 

最后的两个问题,可以先预习着,留到你40岁以后作答。

 

林紫心理课,我们下次见。


本期课后作业

静下心来,思考并回答以下八个问题:

 

1、我能相信他人吗?

2、我能独立行动吗?

3、我能成功地执行自己的计划吗?

4、我是有能力的吗?

5、我知道自己是谁吗?

6、我为亲密关系做好了准备吗?

7、我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了自己满意的痕迹吗?

8、我的生命最终是有意义的吗?

 

最后两个问题,可以留到40岁之后回答


精选留言
上拉查看更多留言
下拉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