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自己一无是处怎么办?|自卑情结
—本期你将听到—
在焦虑的时代,过不焦虑的人生。你好,我是林紫。
一位私营企业老总,吃穿用度,无论什么都喜欢买大的,实在没有大的,他就干脆买双份,就连买房也要一个小区买两套。太太受不了他,拖着他来咨询,他才涨红了脸、羞涩地说:“还不是小时候穷怕了!那时候全村就我们家小孩最多、而且都是男孩,哪里吃得饱、什么都感觉欠得很,一套新衣服几兄弟轮着穿,出门总觉得抬不起头,都顺着墙根溜。所以从小我就下定决心,以后什么都要比别人好、比别人多才行。”
你可能会说:“哦,原来老总也自卑!”没错,就像阿德勒一样,自卑成全了这位老总事业上的成功;但同样也是自卑,让他无法享受成功的快乐、好像总要活给别人看似的、很不自由。
像这样藏着童年的自卑经历而成功的人士,不在少数。自卑是一个非常大众的心理学概念,人们通常在感到比不上别人、轻视自己的时候,就会形容自己自卑。阿德勒对自卑则有着特殊的解释,他提出了自卑感和自卑情结两个概念。
我们先来看自卑感。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卑感,这是一种当一个人面对他无法适当应对的问题的时候,产生的情绪体验。与自然万物相比,人类常常在很多方面显得无力,比如华南地区刚刚过去的台风山竹,会让人深深体验到自身的渺小和卑微,在我来看,这是导致人类普遍存在深层自卑感的原因所在。而个体的自卑感,德文原意由“较少”,“价值”和“感觉”三个部分所组成,也就是自我价值感低下的一种状态,如果一个人不认同自我,就会产生“低自尊”,而低自尊是一个人产生自卑的根源。
阿德勒把自卑感又分为原生自卑和次生自卑。
原生自卑产生于儿童时期,是人们在面对外在环境时所体会到的不足感。这种不足感可能因为个体生长发育的速度落后或超前于同龄人、出生于贫困或单亲的家庭环境、或者不当的家庭教育等等。比如,那些因为学习成绩差而经常被大人人评价“很笨”、“没出息”的孩子们。而次生自卑则是产生于个体成年时期的自卑感,比如从小总是考第一的优秀生,当考入大学或者进入一家一流的公司、发现周围都是比自己更优秀的人,自己并没有能力永远保持第一时,也会感到自卑。次生自卑会唤起人们心中的恐惧、羞耻、脆弱,和对原生自卑的记忆,那些一直小心翼翼藏起来害怕被人知道的自卑的秘密,一旦被唤起,又会加强对自我价值的怀疑和否定。
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坏事情。相反,自卑是每个人得以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力。因为自卑会造成紧张,为了摆脱这种紧张的处境,每个人都会为此作出努力,只是对不同的人来说,摆脱的方式可能不同。在用正确的补偿方法来弥补自身的不足的过程中,自卑就成为了发展的动力。就像许多眼睛看不见的人,会发展出异常敏锐的听力。不同的人在面对自卑时的补偿行为有所不同。有些人会通过加倍努力来证明自己,所以他们更有可能取得卓越的成就,自卑感对于他们而言更像是一种内在驱动力;而另一些人则选择以回避他人的方式来逃避和掩饰自卑感,结果可能让自己成为一个孤僻不合群的人,变得更自私、更自我为中心。
一定程度的自卑感,每个人都体验过,而且也是正常且健康的。但假如发展为自卑情结,却是不健康和有破坏性的。自卑情结,是指在原生自卑和次生自卑之间反复纠葛而使人陷入恶性循环的一种自卑状态。自卑情结源于人们的自卑感,但它持续时间更久、也更广泛。比如,一次项目的失败,唤起了童年“你不行”的记忆,然后就认定自己真的不行,接着每次接项目都屡遭失败,最后对自我价值产生更深的否定。
自卑情结与自卑感最大的区别在于:有自卑情结的人无法鼓起勇气做出改变。他们无法分清主观知觉和客观真相,认为都是自己不好,所以容易患上神经症。
你可以通过下面几个方面来鉴别自己是否有自卑情结:
1、害羞、胆怯、犹豫不决,不敢表达自己的需要,有严重的选择困难症,因为不敢承担选择的后果;
2. 自我封闭,活在虚拟和幻想的世界里,用幻想来麻痹自己;
3. 与第二种人相反,总是要通过他人的关注,来获得自我价值的肯定。长期的自卑和低自尊,使得他们没有办法肯定自己的价值,只能依赖外界的关注来对获得肯定;
4. 非常争强好胜,喜欢自吹自擂,攻击性强。他们希望通过表现得强大来弥补内心的自卑感,活得很紧张;
5、万事不求人,很怕麻烦别人;
6、过分要求完美,始终对自己不满意;
7、过分贬低自己,遇到事情就选择逃避退缩;
8、过分在意他人眼光,跟人打交道总是小心翼翼,或者过度愧疚。我们之前讲到过的讨好型人格、讨好型沟通,深层次的心理,都有自卑情结在作祟。
如果你发现自己有上面的任何一点或者几点表现,那么,就是时候通过心理学来帮助自己了。具体来说,你可以这么做:
1、了解人人都有自卑,放下对“自卑”的对抗或掩饰,坦然面对它,它才能够成为超越的动力。
2、找一个最信任的人,说出你的自卑。说出来,自卑感就减轻了一半,因为不用再背负怕人知道的压力。
3、回溯童年经历,看看小时候他人是如何看待和评价自己的,写下来,一一找到相反的证据。
4、善用主观知觉,让它更有建设性。有一个作家写到小时候的故事,说他有一天穿了条新裤子,走在路上发现别人都在看他,他很得意,觉得别人都在羡慕他,所以一路上都趾高气扬自信满满地,直到进了学校才发现,别人看他的原因是:他没有拉拉链。所以你看,自信取决于我们的主观知觉、而不是事件本身。
5、与自己比较而不是跟别人比较。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与别人的比较,而是与理想的自我的比较,每天进步一点点,你就有可能慢慢建立自信。
6、改变自我暗示,包括语言和非语言两部分。把“我不行”改成“我试试”,同时每天练习抬头挺胸,对着镜子练习目光的坚定。
关于主观知觉的建设性改善,在今天的课程结束前,分享一个我很喜欢的小故事:
从前,有一对母子,妈妈一直教导孩子要尊重他人、彬彬有礼。这一天,远远走来一个驼背的老人,孩子从来没有见过驼背,于是指着老人大声问:“你身上背着的那个是什么?”妈妈立刻觉得很尴尬,老人也脸红了。而这时,孩子接着说:“我知道,那是上帝给你的包袱,里面装着天使的翅膀!”
如果你愿意,你可以像孩子学习,把每一个让你自卑的事件或者特点,都当作上帝的包袱,以正确的方式打开它,你就有了自由飞翔的翅膀。
林紫心理课,我们下次见。
坏消息是8条中了6条。
好消息是每一条的症状都比半年前好多了。
看,在慢慢变好。
嗨,自己,了不起,我们可以的,加油!
2019-01-21
全中了,这么严重的自卑情绪,怎么办呀
2018-10-22
一直探索改变的途径,就在您这里学习了???? 您说的这些我都有????????????????
2019-07-01
我当前就是这种状态,而且持续很多年!????
2019-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