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答疑解惑1:倾听你的故事,与你探讨如何爱自己

本期内容

-本期你将听到-

 

回答三个学员提问。

 

-本期课程文稿-

 

今天是我们的答疑课。在大家学习了这34节自爱力的课程之后,也在不断实践和练习,在这个过程中也拿到了很多的成果和收获,同样地,也会遇到一些很直接的疑问,或者是困扰。那么今天我们就会挑出一些这样的问题来给大家做一个针对性的回答。

 

Q1:

我第一次听您这个课,里面有些内容跟我的经历很相似,比如不要相信男人,女人一定要靠自己,感情中不要投入太多后面您又说,当你能够去进入到观察者的角色进行自我观察的时候,你才能够更多去认识你自己,你才可以真正了解你自己。看到这句话,我心里面就很想知道怎么样才能进入到观察者的角色,怎么样才能有这种自我成长和自我突破的觉醒?

 

A1:

好,首先我们讲观察者之前,我们先要讲两个概念我们的人格分为两个大的部分,一个叫做社会人格,还有一个叫做阴影人格。

 

社会人格就是我们希望在别人面前呈现的,我们认为它是好的也是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我们的养育者不断地传递给我们的一些价值观比方说自信独立坚强勇敢勤奋,全部都是好词,对吧?

 

这些好的特质它当然很好但是当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变成了一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就是我们觉得只有我们呈现出那些好的样子,我才是好的,我才是值得被爱的,这样的我才有价值如果我有相反的特质,比方说勤奋的相反面就是懒散懒惰或者是勇敢的相反面,就是懦弱胆小等等当我们的社会人格和阴影人格,有着彼此很多的冲突和对抗的时候,我们就会进入到很大的自我分裂和自我拉扯。而且我们也会无意识地把很多我们对自己的攻击投射在外面,投射在其他人身上。

 

所以观察者是什么?观察者就是他既不认同社会人格,也不认同阴影人格。他既不会像我们小的时候把父母的声音内话说我应该怎么样,你看我又这样子了,我要如何如何去要求和去不断地责备自己他也不会不断去给自己辩驳,或者是进入到受害者的状态我怎么这么可怜?为什么他们对我这么不好?为什么总是会有这么多不公平的事情发生在我身上?

 

观察者他是没有这些倾向性的,他是没有这么多的立场的,观察者只是很中正地在看到他不会去认同任何的限制性信念也不会有任何的自我强迫或者对他人的强迫观察者只是一个清明的清醒的看到的觉知而已。就是那一份明白那一份看到那一份清楚地知道自己正在演绎情绪正在迁怒于他人,正在自我攻击,正在不接纳自己的拖延,或者是正在如何这就是观察者的状态

 

如何能够培养自己的这种观察者的状态不断越来越强大,让它在线的时间越来越长,这就是需要一个不断的学习和训练的过程。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这个观察者观察着观察着,就会无意识地进入到第二轮的自我攻击或者就会变成第二轮的小我的进化我们在最后一章有讲到过,就是小我是会自我进化的,它会不断把我们学习到的东西用来去强化他自己。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是需要不断在新的阶段去学习之后去成长,然后在老师那里去拿到新的反馈,去了解说在这个阶段我的观察者是不是足够的中正,他是不是有偏颇,他是不是进化到了一种更隐蔽的状态。

 

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练习和觉察,然后同时不断去调整自己,然后也需要在必要的时候找老师去做指点。这样的话我们有高手指路,有有经验的导游带路,我们就能够少走很多的弯路,我们的成长效率就会更高一些。

 

Q2:

老师我想问的是相同的原生父母,为什么兄弟姐妹间有那么大的差别?

 

A2:

这是个好问题,因为其实我曾经也问过这样的问题,包括双胞胎,对吧?

 

其实兄弟姐妹之间有一个先来后到,有一个序位的问题。比方说长子或长女相对来讲,会容易去进入到承担者的身份。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可能父母对他的期待和投射会不一样。作为双胞胎,他们几乎是同时出生的。那为什么我们会发现很多的双胞胎,他们的性格也会不一样,包括他们后面的人生的命运也会很不同。

 

首先第一个,我想要告诉大家的就是,我们作为个体,我们和我们父母发生的恩怨纠葛,或者说我们在原生家庭受到的影响,一方面我们是承受者,我们作为孩子,我们承受了父母对于我们的影响,不管这个影响是他们有意识给出的影响还是无意识给出的影响但同时在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并不是无辜的无知的承受者,我们其实也是和父母和我们的原生家庭共谋,来创造了我们现在的性格和命运

 

我们举个例子,比方说同样是一个性格很暴躁的很容易发怒的父亲,他有可能会养育出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儿子。其中有可能一个儿子慢慢会和父亲越来越像,他也会非常容易郁怒,容易烦躁,他也会经常对他身边的亲人伴侣发脾气。另外一个孩子,有可能会完全和父亲相反,他有可能是非常温和的,绝对不轻易表达自己的情绪。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第一个孩子就是传承了他父亲的这个模式,他可能在内心深处,在某种程度上是认同父亲这样的。而第二个孩子他有可能在这个过程中,看出来父亲在错误地使用的力量,而且他可能感受到了父亲对于他和其他家人的伤害所以他就心里面暗暗做了一个决定,他绝对不要成为像父亲这样的人。即在某种程度上,他有可能因为特别害怕成为父亲,就会进入到一种我们称之为补偿机制,就是为了和父亲的特质A不一样,然后就让自己变成了-A的特质。

 

有可能让他就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外一个极端,他可能就会变得很容易去压抑自己的情绪,变得很萎缩,甚至是变得不敢真实地去面对自己。虽然他身边的人会觉得他脾气很好,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觉得自己离这个人很远,因为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好像他所有的东西都不表达。

 

所以你会发现到底是第一个孩子像爸爸还是第二个孩子像爸爸当我们讲到这里的时候,你会发现到底哪个孩子受父亲的影响更大?

 

看上去第一个孩子更像爸爸一点第二个孩子不像爸爸但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他们都受了这个父亲的影响,只是他们选择用来回应或者是防御的方式不一样。还有第三种可能就是这个孩子他选择的是既不传承父亲,也不补偿,他选择的是一种观望和隔离的状态,站远远去保护自己或者有可能他特别会讨好卖乖,赢得了父亲的喜欢。然后父亲对于第三个孩子特别偏心,其他的孩子父亲都会很暴怒,容易发脾气,但唯独对这个孩子却是和颜悦色的。

 

所以到底是谁创造了谁的反应或者是说在这个过程中,这一切的发生到底由什么来决定的?其实我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但是我想要告诉大家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人都是参与者,每一个人都有机会重新去做决定

 

你在原生家庭里面所习得的这种性格模式,它既是一种防御,也是一种生存机制这种生存机制里面,你生命的一些限制,会带来一些问题。但是同时这个生存机制里面也有你的天赋和和你所擅长的东西。

 

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我们的责任收回来,然后真正去面对我们自己要做的我们自己该承担的,然后看清楚自己是如何选择如何回应我们的原生家庭,然后重新去做新的决定。这个可能对于我们接下来的成长方向,才是最为重要的。

 

Q3:

怎么样去相信自己怎么去信任自己是给自己心理暗示吗?

 

A3:

这个问题很可爱!首先他在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有一个假设,就是我们的本质是很难相信自己或不相信自己的,我们需要去做点什么,让我们去给自己更多的信任。

 

其实这个假设本身就是错误的我们天然都是相信自己的你看一个小宝宝,他天然就是觉得自己是值得被爱的。饿了想要喝的时候,他会哭得特别大声,然后食物给晚了,他还会发脾气,对吧?他不会有任何的不配得感,或者觉得这样我会不乖,会不不讨人喜欢他就是那么相信自己值得被爱被照顾。所以我们需要问的是,当我们不相信自己的时候,我们是如何做到的,让我们这么不相信自己。

 

其实很多时候是我们对于自己的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自我的这种攻击已经频繁到对无感了我们已经很习惯对于自己产生这样的声音了。就好像很多年前我去按摩的时候,当按摩师傅按了我的右边肩膀的时候,把右边肩膀按松了之后,我才发现原来我左边的肩膀和背这么紧但是在他帮我把右边的肩膀和背部按松之前,我是不知道我的身体这么紧的,因为我已经习惯了这种紧绷的状态。

 

所以同样的当我们已经怀疑自己否认自己成习惯的时候,我们天天在这么对自己做,我们却根本不知道。这就是我要提醒大家的,你并不需要在目前额外去做什么来让你信任你自己,而你需要在你每一次又自我否认自我怀疑和自我攻击的时候,有意识知道你正在做这件事情。

 

你在怀疑自己和在攻击自己的时候,你自己知道吗?你有能力让自己停下来吗?可能那才是真正对于你来讲最需要去做到和成长的,而不是给你一个方法,让你去相信你自己因为没有这样的方法,就算有一个很牛的人,很厉害的人对你说我相信你,我觉得你很棒但是你自己还在不断漏能量,还在不断又自我怀疑,就像一个黑洞一样把所有的力量感和价值感全部都漏掉,就算外面有方法给你补给,补给的速度也永远跟不上你漏掉的速度。

 

所以你需要做的就是在生活中更多地看到那些你是如何漏掉自己的力量感和价值感的那些点,然后一个个把它们找出来,然后学会去不要纵容自己的模式,去停止,不再认同它,然后回到中正的状态。OK这个问题就回答到这里。


精选留言
上拉查看更多留言
下拉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