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洞时间到,匿名发布你的秘密
题主说
实时榜单
悬赏专区
  • 觉松-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觉松-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的回答 9小时前

    亲爱的,首先,我很理解你所描述的感受和困惑。控制欲是一种常见的问题,许多人都会在亲密关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在这里,我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自己,并提供一些建议,帮助你处理这个问题。


    你说你需要比别人更加亲近,这是因为你需要感受到被爱的安全感。这其实与我们的依恋风格有关。依恋风格是指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根深蒂固且影响我们处理人际关系的行为模式。通常有三种类型:安全型、回避型和焦虑型。从你的描述来看,你可能是一位焦虑型的依恋者,你可能需要更多的亲密关系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并且对于分离和放弃非常敏感。


    对于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自我探索,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和需求,并进一步理解它们。这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从而更好地与别人建立健康的关系。你可以尝试回答以下问题:我需要什么样的亲密程度?我为什么需要如此亲密的关系?我的需求是否过于强烈?为什么需要对方和我融为一体?等等。通过自我探索,你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并找到更加合适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求。


    同时,在沟通方面,我们需要学习如何理解对方的感受和需求,并尊重对方的界限。当我们表达自己的需求时,需要避免使用控制性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而是采用耐心、理解和温和的方式来表述。比如,你可以向你所爱的人表达你的内心感受和需求,然后问问他们的看法并尊重他们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适度地放松自己,不要让自己的情绪影响到对方。另外,也可以尝试放慢自己的节奏,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对方,从而让你们的关系更加平衡。


    最后,需要明确一点的是,你和你所爱的人建立健康的关系,是需要双方努力的。不能将所有责任和压力都放在对方身上,而是要与对方共同探讨如何建立一个互相尊重、理解和支持的关系。


    总之,对于如何改变自己的控制欲,我们需要从自我探索和沟通两方面入手。通过了解自己的内心需求,并以开放、理解和温和的方式与他人沟通,你可以更好地处理这个问题,建立更加健康的人际关系。希望我的建议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我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觉松,世界和我爱着你。


    ...全文
    收起
    评论 0
    有用 6
    分享
  • 赵军青 赵军青 国家二级咨询师 的回答 9小时前
    问题:
    本人女,27岁,未婚,独生女。
    母亲财务主管,性格强势爱管控,父亲原本是海外工程师,性格老实谦卑,二十三年前去海外工作期间受刺激从此精神不正常,多次入院治疗,长期待在家十余年未工作,与社会脱节,心智宛如孩童,需要长期服药并伴有间歇性癫痫病,病发时行为举止异常,需要人长期照顾。
    母亲四年前因无法忍受而选择打官司离婚,但因情感原因和内心愧疚并未远离父亲,会时不时偷偷过去看望父亲。
    现,父亲住院一年后出院,精神状况有所好转但仍然毫无分寸,大部分生活费由大伯和姑姑出,会找我要钱以及要我孝顺父母。
    现在的烦恼:对父母均有怨气,无法真心接受父母。
    认为母亲强势不尊重孩子内心,打压积极性导致内心自卑感严重,不配得感强烈,一年前大吵且拉黑了对方。
    认为父亲懦弱无能,在女儿成长路上毫无建树,升学等重大场合屡屡缺席,只有父亲身份却没有尽义务。
    问:家里人希望我至少在外人面前做好形象,我该如何答复:
    你好,通过你的描述可以感受到你的冲突与痛苦,小时候在家庭关系不稳定,父母之间矛盾与冲突中艰难的成长。
    我是心理咨询师,我想从心理学角度谈一谈我的理解。
    第一,一眼看你的创伤。你在成长经历中,感受到的是母亲的强势,父亲的逃离,使你的内心感受层面,没有感受到被爱,被关注的缺失,这是你的内心创伤,以及成人以后被要求去关爱生病的父亲和孤独的母亲,有一种要求去尽责任去孝顺父母的义务后形成的矛盾心理。
    第二,换一种角度,另一只眼看资源,你是怎么成长起来成为现在的你呢?其实也是有资源的,除了自己的努力,学习和独立,你的父亲在外辛苦的工作创造经济基础,是为了给予你很很好的成长环境,妈妈虽然性格强势,但她也给予你很丰厚的物质条件,为什么她的情绪易激惹?背后有一个女人在家庭中,老公生病,不能承担家庭责任,自己又需要工作,又需要照顾生病老公,还要照顾年幼无知的孩子,她有很多的焦虑与无助无法处理,才会把自己变得理性,情感隔离去处理她的无助,在离婚以后还会偷偷的去照顾探望爸爸,她的内在还是有情感和对老公,孩子的内疚与自责的。
    角色互换不是要求你必须懂得妈妈,只是从多维度了解妈妈的角色,以及她对待你或家庭背后的无意识冲突。
    父亲的生病以及爷爷姑姑,大伯照顾,他们之间是兄弟姐妹,他们在照料爸爸是情分,而你是爸爸的女儿,在法律是也是有义务,情感上我们有无奈无助,但在法律与伦理上,包括你的成长过程中也是有爸爸对你的照顾的。
    第三,活在当下。在当下的你,有工作能力,也有生活能力,独身女,也需要建立你的亲密关系,所以,为了你以后更好的疗愈自己,开启自己成长的经历,在创伤与资源里完成整合,开启爱自己,再去爱你的家人的学习过程!
    世界与我爱着你,你要学会爱自己,开启不一样的思路,重新接纳自己和经历,一定会成长为最真实的你,加油^0^~

    ...全文
    收起
    评论 0
    有用 8
    分享
  • 慧娟~畅心咨询师 慧娟~畅心咨询师 的回答 昨天

     

    你好,我是慧娟,简单来说说。

    关于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并不是出现在你身边的人,就是关系,实际上我们所有人都会有一个同心圆一般的图片里头在不同的圈层放着不同的人。也就说你知道你和谁是亲亲的?你和谁是疏远的,你和谁是泛泛之交,你和谁是强关系,你和谁是弱关系。

    之前这个同事还算可以。也就是一般的关系。

    你在微信上和他聊天,他没有在微信上回你,因为他感到困难。不知道怎么回复你,不知道怎么说。呃,对于你们两个人其实也是一种信号,就是关系拉不近。

    甚至慢慢变淡了。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你们的关系在人际圈中又向外推了一层。

     

    接下来发生了一些事情。

    家里出了丧事。你的情绪肯定不高。你回到单位不但没有得到安慰。他们的说话对你来说有一定的干扰,当你表达了这个状态的时候,对方直接给你顶回来了。

    你很生气,觉得没必要聊了,所以把他的微信设为仅聊天。

    这个关系又向外推了一层。已经缺乏了想要和他倾诉和表达的欲望。

     

    我觉得你的感受,都是需要被尊重的。你的感受是需要被看见的。如果现在不想说,现在不说。


    (当然社会交往和社会功能,可能有些时候让我们去说一些虚假的话。或者表面说一套,内心想一套。这可能是所谓的圆滑世故。但作为心理从业人员,我们会认为“真实”可以帮助你的世界内外一致。)


    后边儿的心理动作就表现出了内外不一致的纠结。内在自我在交战。

    因为你的感受确实不舒服,不想说。

    而你又要求自己去和对方说话。并且说:“这个事儿,不至于呀”(像不像小时候你的某位养育者?说你的话呢?)这种状态下你会产生自我怀疑,我的感觉是不是对的?我的感觉是不是重要的?

     

    好了,接下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感受:我觉得我没有被我的同事尊重。我的东西在别人没有问我之前就被你拿走。这让我感受到没有被真心对待。

    用你的话说:“这些同事关系真没劲。”

    …… 

    好了,再去画一下你的人际关系圈。

    如果有的人在外圈待着舒服,其实也不需要把他们拉入内圈。如果你想在内圈建立很好的关系。你需要先尊重你自己的感受,然后在交往中找到你和对方相处都舒服的状态。


    具体要在一对一的深入对话里展开。请寻求系统专业的咨询帮助。

    ...全文
    收起
    评论 1
    有用 7
    分享
        • 全部
        每一种付出,都值得被鼓励
        • 1元
        • 2元
        • 5元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
        打赏是什么?如何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