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汤式劝人究竟有多无力?
不开心的时候,你第一反应是不是想找人聊一聊?
聊完后,情绪是变好了,还是更不好了?
你肯定也遇到过,别人跟你诉说烦恼的事。
你在劝他时,自己觉得很有感染力还是苍白无力?
有多少人是这样劝人和被人劝的:
你要振作起来!
没什么大不了的!
小事一桩,别放在心上!
开心是一天,烦恼也是一天,干嘛不开心一点?
无欲则刚,顺其自然!
要是你这样劝人,或者被人劝,我告诉你,这全是鸡汤式劝人法!
鸡汤式劝人的出发点是好的,是教人怎么朝积极的方向看。
但如果一个人真正陷入情绪旋涡时,听到这样的劝说,不但起不到安慰作用,反而会更无语。
劝人者本来也一番好心啊,为什么会不被领情呢?
原因在于,没有深入共情,不知道怎么劝人。
就像一个人站着说话,不知道干活的人腰有多疼一样!
01
烦恼还是开心
是不是很容易切换
烦恼和开心很容易就能够自由切换吗?
有这个可能。
但不可能因为一句要开心不要烦恼的话而迅速切换!
感到开心或烦恼时,一定是有原因的。
有可能是想到了某件事,或者某个人,影响到了心情。
如果你对这件事这个人很介意,他跟你说,别想多了,开心一点,有用吗?
你只会觉得他在敷衍你,阻止你,反对你,不想听你说,对不对?
本来跟那件事那个人就不对付,你在他这儿寻求的是认同,结果他视而不见,反而劝阻你不要这样想,你的感受会如何?
是不是觉得被泼了一盆凉水?
在什么情况下,烦恼能快速变得开心呢?
前提是,这一定只是情绪。
情绪是浅层的,它更像一种感知,容易受影响。
如果是情感,是内心经验引起的持久感受,有点根深蒂固,不容易撼动。
确认情绪后,通过他人或自己重新认识和看待外在的人和事,或者仅仅给情绪一个出口,内心开始发生变化。
02
有求还是无欲
可不可以随便选择
人无所求,必无所忧。
若无忧,就无怖。
说的就是无欲则刚。
如果别人劝你要顺其自然,无欲则刚,大概意思是叫你放下。
如果能放下,你还需要他劝么,对不对?
在劝说中做到无欲无求,无忧无怖,可能也是不得已,假装坚强。
你需要的,你在意的,根本没那么容易放下。
能够真正放得下的,都是不在意的。
所以别人劝你要平常心的时候,可能是他有你无的,也可能是他历经沧桑后的感叹。
哪种时候能做到无欲无求?
你确实不需要;
你已经拥有了;
你不感兴趣。
求而不得,算不上无欲则则。
那是逃避,是假装不要。
其实内心很想要。
又不愿努力和争取。
或者有所顾忌。
所以,别劝人放下,说什么无欲则刚。
除非他自己不想要了。
03
得不到理解时
跟自己情绪在一起
我们的心理咨询很看重共情能力。
共情跟同情不一样。
当你同情一个人的时候,你就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把人家看低了。
所以,很多人不喜欢被同情,他会觉得你在可怜他,让他的感觉很不舒服。
真正能够帮到一个人的,是共情。
你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的感受是怎样的,用你的同理心去体会和分享。
简而言之,你要让他觉得你是替他着想的。
当你跟人说心事的时候,无非是想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共情。
如果得不到,回到自己的内心,跟自己的情绪呆在一起。
前面我们说情绪是浅层的,情感是深层的。
如果能够由浅入深,从理解自己到共情自己,那就更好了。
很多劝人的话,就是没有跟情绪和情感走,而是逆着情绪和情感,想硬生生地扳回来。
这样只会形成拉扯,让情绪和情感变得更加崩溃。
伤心难过时,不要急于让自己开心起来。
告诉自己,现在就是不高兴,让心情低落一会儿,直到它慢慢地回升。
你有不开心的权利,也有烦恼的自由。
你没有必要为他人或自己强装笑颜。
既然开心是一天,烦恼是一天,为什么不可以过上烦恼的一天呢?
只有让自己的喜、怒、忧、思、悲、恐、惊和眼、耳、鼻、舌、身、意的需求或愿望都自由呼吸,你才是个舒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