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灾难性思维,轻松战胜拖延症
文:张芋头
来源:开森心理(ID:kaisenxinli)
前段时间,在微博上有个很火的段子,说如果你想安利给别人某个东西,若是一本正经地介绍,大概会收效甚微。但是,如果你趁他赶作业或是加班的时候,貌似不经意地说一声“你看,这个好像不错耶”,99.99%的人都会放下手中的事探过头来。哪怕你给他看的只是阿凡提的故事,他也会觉得确实挺有趣。
我们或多或少都经历过类似的场景,在需要争分夺秒赶进度的时候,反而特别难集中注意力,仿佛手头这件事以外的一切,都变得富有吸引力。你肯定会说,这不就是拖延症嘛,虽然我也没有战胜它,但我每天都跟它相处,熟得很!
你不知道的拖延
尽管拖延症已经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但你真的了解它吗?我们普遍认为,拖延的根源是时间管理不到位,如果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就把每一个时间节点和具体目标设定好,再按部就班地执行,哪里还用得着快到截止日期了再来疯狂赶进度。
但是,在严格执行时间管理的过程中,你可能会发现,随着任务数量的增加,蜂拥而来的待办事项拉响了脑海里的警报,时刻提醒你,还有一堆麻烦要烧掉你的眉毛。最终,你感觉要被恐惧淹没了,不得不暂时逃离这项任务。
然而,任务进度一旦停滞,往往就会被我们彻底搁置,直到截止日期临近,我们才又着急地往前赶。这样的死循环,不仅于事无补,还会引发挫败感。
实际上,强调时间管理的时候,我们忽略了拖延症最本质的成因——心理因素。我们在最后赶进度的时候更加无法专心,并不是因为时间管理不到位,也不是因为我们自制力不够强,而可能是因为这件事本身就让我们恐惧,所以忍不住想要逃避。
我们为什么总是拖延
你应该有过这样的体会,如果一件事是你熟悉的、以前做顺手了的,或者是简单快捷、不易出错的,让你重复做这件事,你并不会拖延。比如,老板发给你一份文件叫你打印出来,或者老师叫你抄写10遍单词交上去,你接到任务顺手就做了。
但是,如果这件事是有难度的、失败后还要承担一定后果的,就很容易令人纠结。比如,老板不是叫你打印文件,而是让你写一份你从来没写过的策划书;又或是老师的要求是抄写1000遍单词,而不是10遍……
这类散发着“惹不起”气息的任务,立刻就会激发我们的恐惧:这么可怕的事,能不做就不做;真的非做不可,也得想好怎么应对惨烈的后果。
长期处于这样的压力下,我们很容易陷入灾难性思维。顾名思义,灾难性思维就是把不良后果放大,把本来可以应付的后果想成了灾难,以致产生了严重的恐慌心理。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Y先生是一家银行的中层管理人员,在朋友眼中他妥妥的是人生赢家:工作稳定、婚姻幸福、有房有车,生活也过得很精致。但Y先生的朋友们不知道,他常常问自己,在工作中万一有哪一方面做得不够出色,被炒鱿鱼了怎么办?于是,Y先生对待每一件小事都非常较真,很快,他就因受不了这种永动机般的生活而开始拖延——该写的文书不写,该打的电话不打,该招的人不招,该开的会不开。如此一来,Y先生更加害怕:一向雷厉风行的自己,若是被人发现居然如此无能,最后还是要被炒鱿鱼。
你看,无论做与不做,Y先生都会陷入夸大的负面假想,继而恐慌到无法做事,这就是典型的灾难性思维。更可怕的是,Y先生的灾难性思维不会只停留在被炒鱿鱼的阶段。他还认为,万一被炒鱿鱼,妻子肯定会觉得他不再值得信赖,继而提出离婚,到时他就真的一无所有了!这样的灾难性思维让Y先生的心理彻底瘫痪,工作和生活变得一团糟。
而作为旁观者,我们就看得很明白:多大点事儿啊!不就是有些事没做嘛,找个借口拖几天,赶紧做完不就行了吗?这样拖拖拉拉的人现实中一抓一大把,不见得谁被炒鱿鱼了。退一万步讲,就算被炒鱿鱼,Y先生跟妻子一向和睦,妻子肯定会安慰他,鼓励他再找一份更好的工作,绝对不会就此提出离婚的。
不过,如果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们还能旁观者清吗?多半是不能的。因为一般人不会意识到自己陷入了灾难性思维模式,也就无从通过改变这种思维来减轻甚至摆脱拖延了。
战胜拖延症其实并不难
判断自己是否陷入了灾难性思维
直接判断自己是否陷入了灾难性思维很难,我们不妨先通过自我剖析,了解导致自己拖延的具体原因是什么,究竟在恐惧什么。是恐惧失败的后果无法承受,还是恐惧成功之后压力会变大?恐惧失去朋友、亲人,还是恐惧自己成为他人的傀儡?
举个例子,小K今年34岁,是一家百货公司的销售员。她小时候成绩很好,这让她的父母非常自豪,并借此完全控制了小K的生活和未来规划,美其名曰是为了小K好,这让小K陷入一种被人完全操纵的恐惧中。
考上大学之后,小K虽然对课程都很感兴趣,也知道如果自己好好学习肯定能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走向成功;但她又害怕回到过去那种被父母掌控的日子,所以她开始拖拖拉拉不去上课,最后因为成绩太差被学校劝退。
很明显,导致小K拖延的原因是对被掌控的恐惧。尽管她现在已经明白,即使最终走上人生巅峰,也不会再回到被父母操纵的日子,是根深蒂固的恐惧束缚了她。
如果小K能早点分析自己的恐惧,质疑自己的判断,她就会看清这只是一种恐惧,是对后果的夸大,而不是将来真正会发生的事。她可能会因此转变思路,进一步认识到凡事都有两面性,坏处之外一定有好处,自己变得强大也许刚好是彻底摆脱父母掌控的筹码。如此一来,恐惧就可以变成她提升自己的推动力,而不是致命打击。
建立全新的实用思维模式
意识到自己的恐惧乃至灾难性思维后,我们要尽可能地把复杂的大任务分解成力所能及的小任务,而不是流于形式地分步执行任务计划。这个方法的重点是让自己动起来去做,摈弃不必要的仪式感。
比如,想要坚持跑步,第一个目标应该是出门,第二个目标是跑起来,第三个目标是跑累了安全回家,而不是把步骤拆分为:选一套好看的运动服,再找个空气好没有霾的户外运动场地,然后必须跑10公里,跑完拉伸20分钟,拉伸完不可以吃零食喝饮料,必须马上回家,并借着跑步后的活跃劲写一篇800字的日记,而且第二天要重复同样的操作。如此繁琐的步骤,听着就想打退堂鼓了。
把复杂的大任务分解成能简单执行的小任务,可以逐渐帮我们树立信心,让我们觉得不论遇到多么困难的事,只要着手做了,就会船到桥头自然直。
而把复杂的大任务拆分成看似完美却很难操作的步骤,则会助长我们的灾难性思维,让我们回忆起上次已经做足了准备工作,最后还是没能完成任务的惨痛经历,继而认为这次肯定会重蹈覆辙甚至会败得更惨!
因此,小目标和小任务的可操作性很重要,是帮助我们逐步重建良好思维模式的关键。
不要成为完美主义的牺牲品
最后想告诉大家的是,不要对自己太过苛刻,因为要求自己凡事都做得无可挑剔本身就是灾难性思维的导火索:对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完美无缺,担心做不好会影响最终结果,反而会丧失对大局的关注,贻误整体进度,致使任务一拖再拖,最后真的无法按时完成。
连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都说:Done is better than perfect(比完美更重要的是完成)。就算是机器,也可能因为超负荷运作而出错甚至坏掉,更何况血肉之躯?
如果拖延并没有对你的日常生活造成实质性的影响,你大可不必如临大敌,更不需要为了追求完美而让脑海里警钟长鸣,酿成灾难性思维的恐慌,以致无法行动起来完成任务。
只要理解拖延症背后的成因,对灾难性思维防微杜渐,就足以发挥出我们一如既往的好状态了。所以,阅读本文的诸君,一定要相信自己,不要因追求完美或夸大事情的后果而导致拖延哦!
作者简介:张芋头,开森心理作者。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开森心理(ID:kaisenxinli),如需转载请联系。
责任编辑:Spencer 沐风
原作者名: 张芋头
转载来源: 开森心理(ID:kaisenxinli)
转载原标题: 改变灾难性思维,轻松战胜拖延症
授权说明: 口头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