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习得性无助”到“成长型思维”:突破困境,拥抱成长
在心理学的广袤领域中,“习得性无助”与“成长型思维”宛如两极,深刻影响着我们的行为模式、应对策略以及个人发展轨迹。理解它们,就如同握住了两把钥匙,一把用于解锁限制自我的枷锁,另一把则开启持续进步的大门。
01
习得性无助:
自我禁锢的藩篱
“习得性无助”这一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提出,是指个体在经历多次失败或无法控制的负面事件后,逐渐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绝望、放弃尝试的心理状态。当一个人反复处于无力改变结果的情境中,便会认定自己的行为与最终结果无关,进而停止一切努力,即使机会来临,也不再有行动的意愿。
在学校里,有这样一个学生,无论他怎么努力学习数学,成绩始终不理想。每次考试后,面对满是红叉的试卷,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让他深感挫败。
经过多次类似的经历后,他开始觉得自己天生就不是学数学的料,即使老师额外辅导,他也不再积极配合,甚至在课堂上也不再认真听讲,因为他内心已经认定自己无论如何都无法提高数学成绩。这就是典型的习得性无助在学习场景中的表现。
在职场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一位员工负责一个项目,由于各种客观因素,项目多次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尽管他已经竭尽全力去协调资源、改进方案,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渐渐地,他对自己的工作能力产生了极大的怀疑,当新的项目分配下来时,他甚至在还未开始之前就认定自己无法胜任,表现出消极怠工、拖延逃避的状态,完全失去了曾经的工作热情和冲劲。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习得性无助的形成与个体的归因方式密切相关。当人们将失败归因于稳定、不可控的内部因素,如自身能力不足时,就容易陷入无助的境地。而且,这种心理状态一旦形成,会进一步影响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在认知上,他们会选择性地关注失败的经历,忽视成功的可能性;在情感上,充满焦虑、沮丧和自卑;在行为上,则表现出退缩和放弃,严重阻碍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02
成长型思维:
破茧成蝶的力量
与习得性无助截然不同的是“成长型思维”,这一概念由卡罗尔·德韦克提出,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坚信,包括智力、能力在内的各种特质都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学习和经验积累而不断发展和提升的。他们视挑战为成长的机遇,将失败看作是获取经验的途径,而非对自己能力的否定。
例如,同样是面对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他会认为目前的成绩不理想只是暂时的,是因为自己还没有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或者尚未掌握足够的知识要点。
于是,他会主动分析自己的错题,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尝试不同的学习策略,如制作思维导图、参加课外辅导班等,并且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不怕犯错,将每一次错误都视为学习的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数学成绩逐渐提高,更重要的是,他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职场中,拥有成长型思维的员工面对复杂项目时,即使一开始毫无头绪,也不会轻言放弃。他们会主动收集资料、学习新技能,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积极尝试各种解决方案。如果项目遇到挫折,他们会冷静分析原因,从中吸取教训,调整策略后继续前行。
例如,一位营销人员负责推广一款新产品,初期市场反应冷淡,但他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通过市场调研发现产品定位不准确,于是重新调整推广方案,针对目标客户群体制定精准营销策略,最终成功打开市场,产品销量大幅提升。同时,他也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市场经验,提升了自己的营销能力。
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成长型思维能够激发大脑的可塑性。当人们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挑战和学习新知识时,大脑中的神经元会不断建立新的连接,从而增强大脑的功能。而且,这种思维模式有助于培养积极的情绪和自我效能感,进一步推动个体在各个领域的持续进步。
03
对比与启示:
思维转换之关键
对比习得性无助和成长型思维,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两者在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和行为有着天壤之别。习得性无助者往往消极被动,过早地放弃努力,陷入自我否定的深渊;而成长型思维者则积极主动,视困难为成长的阶梯,坚持不懈地追求进步。 这种对比为我们的个人成长和教育、职场管理等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在教育方面,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成长型思维,鼓励他们面对困难时勇于尝试,引导他们正确归因失败,避免因一时的挫折而陷入习得性无助的困境。
例如,当学生考试失利时,教师可以帮助他们分析具体的知识漏洞和解题思路问题,而不是简单地批评指责,让学生明白失败是成功路上的正常现象,只要努力改进就会取得进步。
在职场中,管理者也应该关注员工的心理状态,对于出现习得性无助倾向的员工,及时给予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重新树立信心,引导他们培养成长型思维。
比如,为员工提供针对性的培训机会,让他们在学习新技能的过程中体验到成长的成就感;当员工在项目中遭遇失败时,与他们一起复盘,肯定他们的努力和付出,同时共同探讨改进的方向,让员工认识到失败是成长的机会而非终点。
对于个人而言,意识到自己思维模式的局限性是迈向成长的第一步。当我们发现自己陷入习得性无助的状态时,要及时警醒,尝试用成长型思维来重新审视问题。
可以通过设定小目标、逐步积累成功经验来重建自信,积极寻求外部反馈和支持,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从而逐渐摆脱无助的束缚,踏上持续成长的道路。
从“习得性无助”到“成长型思维”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需要长期自我觉察、反思和实践的过程。但只要我们迈出第一步,打破习得性无助的禁锢,培育成长型思维的种子,就一定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实现从平凡到卓越的跨越,不断拓展个人成长的边界,拥抱更加丰富和充实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