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剑崟、张沛超、林聪仁:青少年咨询,每一次讲述都是新的经验
通过讲故事
启动青少年的情感表达
青春期面临着一个自我同一性的问题:
在多大程度上顺应和同化别人对他的愿望
在多大程度上做自己
这是每一个青少年都会历经的,所以它的特点就是冲突的风暴。
即使他作为一个家里的孩子,父母对他各自的期待一定是不一样。
一个孩子如果想脱离轨道,有点想法的话,他一定要使出必杀技——对于中国家长而言,必杀技就是“这学我上不了”,只有到这个时候这才是个事。
为了使必杀技的效果到位,不同的孩子的招数是无穷无尽,有些能模拟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模拟的能够骗过医生,全校全村人都知道他疯了。
这个时候他才能够撬动他家族的体系,最终把他摆渡到一个可能的助人者那里去。
我从来不把“迅速把学生弄去上学”当成我的治疗目标。
尽管有时候我也阳奉阴违的对家长说:“这个问题不大,我们好好配合一下。”
接下来再给家长催眠几个小故事:
我以前见过一个个案,他也是跟你孩子情况一样,上不了学,家长就很头疼,比你还头疼。
后来到了什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但是在这儿还是过不下去,抑郁,美国的精神科医生特别难医,最后还是回来了,还在家里。
讲故事的方式,把两种可能性,一种是你配合我会怎样,有一种你不配合会怎么样。先吓唬吓唬,先讲故事,把家长给理顺。
我们也不直接要求,也不忍。通过这种讲故事的方式,形成外在的统一战线。
如何启动青少年,情感表达的部分
我们可以问很多,以今天的案例为例,咨询师可以问:
你喜欢什么样的女孩子,她长的跟谁似的,哪好看?
你有没有觉得她对你也有点意思?你想不想深入谈?
你的第一次遗精,你跟妈妈讲了没有?你跟爸爸讲了没有?
如果没有的话,你是怎么想的就不讲的。你说你很害怕,你怕什么呢?
你在查电脑,你查到哪一点的时候,你就觉得ok了,不害怕了?
看起来你生活当中很多东西不是爸爸妈妈告诉你,也不是你的朋友告诉你,都靠你要去自己查。
你看看你对心理咨询的了解也是网上查的,既然你查的话代表你心里有数,你期待的是我在哪些方面,以什么样的方式帮助到你呢?
你喜欢哪位球星?他哪好?
来访者在课文中说,会担心如果情绪被找出来,优势这边就没了。咨询师可以问,你以前碰到过这种事吗?
这不是有故事吗,一听故事不就有经验,经验里不就有感受了。
不要以为来访者已经讲过了某件事,每一次讲述,经验都是新的。
当我在这里呈现怎么做的时候就很简单,你们看一看某种可能性,而不是代表我说的都对。
督导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可能性,而最终你们可信赖的是,你们被精确训练过的自发性,充分信任的自发性,跟乱来肯定不一样。
好玩、新奇、有趣
与青少年建立关系的3个策略
青少年不去上学,是我们看到的表征。
所以在这种状况之下,和孩子的关系的建立就会变得非常的重要。
因为它是一个表征,我们可以从表征的入口,把它当成一个入口去做突破。
从中去找一些相关的,可以符合我们一些假设的一些材料。
建立基本的关系,就是说咨询师要去想一套可以跟孩子互动的一个策略。
而这个策略它不是一体适用的,遇到6岁的孩子,有6岁孩子的做法,遇到13岁的,有13岁的做法。
13岁要怎么做?通常这个年纪,我觉得是新奇、好玩、有趣。什么叫新奇、好玩、有趣?
新奇
第一个,如果来访去找过其他的咨询师,在这个时候,你可能不能让他认为你就是咨询师。
就是你的反应跟一般的咨询师,可能会不太一样。
另外,你可能也不能跟妈妈太一样,或者不能是他妈妈的延伸。
“我听妈妈说你都不去学校,我听妈妈说你都一直关在房间里,我听妈妈说你曾经玩手机跟他有很大的冲突……”
在一刚开始的时候全部都要避免。
我们可以怎么做?
比如,
第一次来,我们可以说:“某某同学你今天可以来我这,老师也很高兴你也愿意来,这样我们至少有可以讲话的机会。”
接下来,你也不要去讲,你从前有什么样的经验,因为那只是你其它的经验,更多的是,你要从来访身上所散发出来或提供的一些讯息,来建立某些的关系。
比如来访一直在喝饮料,你可以问他:“我看你一直在喝饮料,你有没有特别喜欢喝的饮料?”
让他可以开始讲话,而这个讲话不是去套他的答案,而是从来访现阶段,你很明显就看到他就是在喝饮料,从这个喝饮料开始。
好玩
如果来访爱玩手机,可能会跟他说:“我看很多孩子都喜欢玩玩手机游戏,你玩哪一个?”
他讲的游戏,如果你也了解的话,也可以跟他稍微聊一下。如果说他讲的你完全不懂,你也可以跟他说,你可不可以示范给我看一下。
和青少年的互动,不太像成人的这种互动的方式,因为成人的互动方式基本上很有目的性。
有趣
我们是一个成人,他是一个青少年,本来就有一些差距,更好的一个方式是我们先从他的一些兴趣先着手。
当然这种建立关系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从他的一些生活上的用品,比如说他穿了一双很特别的球鞋,你可以跟他说:“你是不是很喜欢打篮球,因为我看你穿着球鞋又很棒。”
他可能就会跟你说:“妈妈买的。”
我们可以说:“妈妈为什么会挑这个鞋子,是你跟妈妈说的,还是你自己挑的?”
就是那种透过这种方式,先绕个圈,不要直接就去问:“你为什么不去上学”,这样效果可能会稍微好一些。
当然有一个很重要的点,不能去评价他,你去评价他的话,基本上关系建立可能就会出状况,后续会更难做。
评价是什么?你的声音,你的表情,还有你对这个东西的接受度的一个反应。
你的反应不能让他觉得,你是在评价他,因为只要他觉得你是在评价他,基本上就没有办法去建立关系。
利用幻想
和青少年一起工作
为什么很多临床上的心理疾病,从青少年的时候就开始展现了?
那么是跟青少年这个阶段,要面对的一些心理的转折,一些心理的任务有关的。
无论是有心理问题的,还是一个健康的儿童,从儿童迈向青少年,都在发育阶段,要完成一个心理的转折。
对所有的青少年来讲,原初是以家庭为主,他的人际关系以家庭为主。
到了青春期的时候,开始走入社会,大量的社会关系进入了。
青少年要去和很多外在的人,去建立关系,外在的人际关系就替代了家庭的关系。
那么家庭对他的重要性开始削弱,外在的他在班级里面,和同学之间的关系怎么样?和老师的关系怎么样?就在他的生活当中具有了很重要的一个位置。
在青少年时期,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自我认同
青少年时期,开始思考我是谁?
我是不是一个可爱的人?我是不是受欢迎的一个人?
我是一个有价值的人?还是我是一个很渺小很卑贱的人?
另外在青少年阶段,反思能力大飞跃的机会
这个时期,青少年不仅想“我现在在想什么”,然后还会想:“我为什么这样想?”这就叫反思的功能。
所以要抓住这个机会,我们可从哪里开始呢?
利用幻想,和青少年一起工作
我特别强调,包括青少年都会是这样,怎么去跟来访者的幻想进行工作?
精神分析讲幻想, Fantasy,它是我们心理的一种反应,是我们大脑功能的一个反应。
我们的幻想当中,可以看到他的心理功能,是怎么被组织起来的,甚至于看到里面的一些结构。
幻想体现了我们大脑早期的一些生活的经历,是早期记忆的形式。
神经精神分析发现我们的大脑在早期的婴儿生活,以右半脑为主,侧重的是情感的、人际的。
然后慢慢的随着我们左半脑的发育,左半脑侧重非常抽象的认知。
中国人有句话叫,3岁看大,7岁看老。
3岁的时候,右半脑里面的很多的情感、人际的互动,形成的一种结构,其实已经有了相当的坚固性。
后来的生活经历会加入其中,会转换会改写,但是它的整个的结构还是会有相对的稳定性。
所以从一个人的幻想当中,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心灵的结构、早期的记忆。
带着一种好奇跟来访一起,在来访的幻想里面,我们可以听到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