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家里不让吃辣条,现在每天一包”
文案:林竹
排版:夏天
审核:心理中心
来源:微信公众号:清华小清心(ID:THUxinli)
你听说过“童年报复性补偿”吗?
最近, #我的童年报复性补偿行为# 这个话题又引起了讨论,在很多人心中都引起了共鸣。大家纷纷感叹,当初童年在父母管束下藏在内心的遗憾,在上大学/工作之后像井喷一样反扑,早已离家万里的自己,如鱼入大海,鸟上青天,自由享受着满足愿望的权利,即使在旁人看来有些无法理解…
关于“报复性补偿”的行为,大概可以分为三类:
01
物质治愈:疯狂花钱买买买
小时候囊中羞涩,现在我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阿土要朝阳:
“现在,正在麦当劳大吃特吃,几乎每周都要吃一次,因为小时候没怎么吃过。”
@独自西沉:
“长大了疯狂炫各种零食,尤其辣条,吃到把自己送进医院,疯狂花钱买零食还有旅游,都是童年欠的。”
谁没有过望着校门口小卖部嘴馋的时候呢,但是请大家适量摄入,注意肠胃健康…
02
行为补偿:都是我逝去的青春啊
小时候偷偷把校服裤子扎起来的得意,不被留长发的委屈,想玩个通宵夜不归宿的渴望…读书时那些被禁止做的事,现在要一一补回来。
@质合合:
“抓娃娃,以前小时候不让抓,最多逢年过节偶尔让抓一次。读高中了想抓没时间,其实也知道那机器抓到的几率很小,但就是没满足,导致我第一次月薪过万的时候,一次性在充了一千块,当场提了四百块钱币,抓到提不动了才回家。”
@王小卤:
花钱…小时候真的没怎么有自由支配的大钱;上了天学之后开始疯狂花钱手上留不住。”
@熬夜少女:
“买很多很多的裙子,因为小时候被告知运动服是最好看的衣服,后来发现很多裙子买了也很少穿,可能只是想弥补一下小时候没有得到过的遗憾吧”
03
想给孩子买:
把自己的遗憾补偿在后代身上
小时候囊中羞涩,现在我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睡不醒:
“我以后一定和我的伴侣有足够的? 能给孩子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 而不是在别人家小孩都能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和尝试喜欢的事物的时候 我的父母说 学习才是你唯一的出路 等你以后赚钱了自己学……”
常常听到“明明答应了考100分就给我买XXX,最后也没有兑现”的故事。小时候在父母那儿碰的壁、受的委屈,都在心里埋下了种子。对自己的孩子兑现小时候被辜负的承诺,或者对我们大学生来说,想象如何关爱自己的孩子,也是我们治愈自己的另一种方式。
有脱口秀演员在表演时说笑道,自己小时候母亲特别节俭,导致自己每次花钱都有愧疚感:“因为觉得,一旦自己吃了这根雪糕,自己家就要破产了,一旦破产了,全家就要露宿街头。”
而他摆脱了缺钱的感觉后,对自己的宠物猫特别大方,什么用品都买最贵的,这也许也是一种对以往缺憾的换位补偿吧。
就像我们熬夜后要补觉、期末考完会好好玩上几天一样,合理的需求没有被满足后想要做出补偿是正常的行为,并且就像弹簧一样,需求被压抑得越严重,反弹也越严重。但当有些补偿超过了适当的界限,比如吃伤了身子,或剁手太过导致入不敷出,可能就得停下来想想:我到底是为什么这么做?我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在童年时代,我们的需求被压抑。控制感缺失。而“报复性补偿”行为让我们重获了掌控感,其实我们是想向自己证明:我现在有充足财力/有自主能力/值得被重视…不清楚自己内在需求的人,就算拥有再多物质,内心那个小孩还是得不到满足。
“李密问英雄。子曰:‘自知者英,自胜者雄。’”
认识自己,看到自己背后的需求,是更重要的课题。
作者简介:林竹,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清华小清心(ID:THUxinli),清华大学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官方公众号~面向清华在校生提供咨询预约入口,兼顾活动招募、心理科普~偶尔抖机灵,专业不保守,有爱不鸡汤~
原作者名: 林竹
转载来源: 微信公众号:清华小清心(ID:THUxinli)
转载原标题: “小时候家里不让吃辣条,现在每天一包”
授权说明: 口头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