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回报率最高的一件事:培养一个输出型爱好
作者:叶长青
来源:微信公众号:长青笔记(ID:CQ-Note)
何为输出型爱好?
简单来说,就是主动创作或产出成果,来表达自我或分享价值的兴趣爱好。
比如:写作、摄影、编程、绘画、拍视频、演讲、手工等。
这些爱好是有门槛的,所以主动去做的人,是少数。但是有门槛的东西,就意味着能带来更多回报。
对应的就是输入型爱好,比如阅读、看视频、听歌、玩游戏、旅游等。
输入型爱好不需要耗费我们太多精力,它更多是给我们带来“快乐”。
爱好不分好坏,爱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多得的调节器,它让我们枯燥的生活多了很多乐趣。
但如果你想让自己的人生多一些选择,不想一直依靠出卖时间去赚钱,那就要刻意培养一个“输出型爱好”。
当然,把“爱好”当成“职业”,会一定程度上给你带来一些痛苦,请你做好心理准备,但这种痛苦,往往能带来“回报”。
你可以不去做,但是你做了,那就会有收获,只是这个收获因人而异,有些人短时间就能获得小成就,有些人可能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让自己的人生发生重大改变。
我们可以用放下的心态去看待这件事:培养一个输出型爱好,不执着于结果,只管去做。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其次是现在。
你需要做的,是从此刻开始,埋下一个能让人生发生巨变的“种子”,事缓则圆,静待花开。
如果你确实想培养一个输出型爱好,那么接下来的内容你可以继续往下看。
01
怎么培养?
输出型爱好,本质是一个技能,所以你要怀着学习的心态去看待这个“爱好”。
我之所以要讨论“爱好”这个话题,是因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擅长领域,只是有些人没有找出来而已。
科学研究表面,每个人的大脑都有擅长的智能领域。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 1983 年提出,人类至少存在 8 种相对独立的智能类型,包括:
语言智能、逻辑 - 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
每种智能由不同的脑区支持,且个体在不同智能上的表现存在显著差异。这些跟遗传有关,或者跟环境也有关系。
比如内向的人更擅长逻辑分析、心理咨询、精密技术工作等;外向的人更擅长销售、公关、演讲、团队协作等。
有些人比较幸运,在自己擅长的智能领域做事,很容易就发现了自己的天赋是什么。
有些人就没那么幸运了,处在一直没有变动的环境,如果这时候自己也没有主动开拓视野,没有去尝试不同领域的话,那很有可能一辈子都找不到自己的天赋领域。
越早发现自己的天赋领域越好,不要一直拿自己的“短板”跟别人的“长处”竞争,这样很容易吃亏。
最容易帮助我们找到天赋领域的办法,就是做性格测试,只要你愿意在网上搜索,你可以找出大量做性格测试的链接。
找到你的天赋,大量地刻意练习,它就能成为你专长。
那么说回输出型爱好。当我们找到了自己的天赋是什么,就可以结合自己的天赋领域去找这个爱好,看看有哪些符合。
比如你能说会道,那就选择演讲、拍视频等;你擅长逻辑分析,那就选择写作、辩论等;你擅长自然观察,那就选择摄影、绘画等。
诸如此类就不一一举例了,这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过程。
你找到了自己的天赋领域,就可以在你的领域去找对应能带来“复利”的爱好,多思考,多尝试,多练习。
真的找不到,那就选择一个比较接近天赋领域的爱好,当作技能去学,这样你至少不会那么吃力。
还是那句话:你可以选择不做,但你做了就一定会有收获。
02
职业的类型
把爱好变成职业,这是很多人会去选择的。
《认知驱动》这本书,提到职业有分两种类型:“转换”类职业和“复制”类职业。
“转换”类职业:将自己有限的体力或事件转换为生活资料然后参与交换,做多少,是多少。
现在很多职业是这样,比如外卖小哥、司机、厨师、公司白领等。这类职业,一旦停止工作,收入就中断了。
“复制”类职业:一次生产,长时间受益。从事这类职业的人有机会通过雇佣他人或者借助机器的力量,对有价值的商品进行大量复制并销售出去,或者将自己创造的优秀作品通过社交媒体平台,无限地复制并传播出去,从而带来不可估量的收益。
比如企业家、作家、发明家、程序员、歌手、演员、自媒体博主之类的。
有些复制类职业,一旦积累到一定程度,收益会趋于无穷。
为什么这么说?就拿作家举例,当他写出了一本高质量的书,那就可以“躺着赚钱”了,这本书会在他睡觉的时候被复制、传播、贩卖。只要这本书有长久的价值,那即使今天没有产生收益,明天、后天也可能产生,甚至五年、十年后仍能产生收益,长期收益无法估量。
就像周杰伦年轻的时候写了很多优质的歌曲,到现在这些歌曲还能给他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
但我们也需要意识到,复制类职业,需要前期大量地积累,付出很多时间精力,不断打磨自己的作品,让自己的作品持续积累价值,才有可能在某个拐点实现“收益源源不断”。
当有一天,我们可以不出售自己的时间就能产生源源不断的收益,就意味着我们可以“财富自由”了。
而“输出型爱好”,本质就是不断输出自己的作品。累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走上“复制类职业”这条道路。
哪怕你现在做的是“转换类职业”,也不妨碍你下班后花一个小时去做这件事。
这真的是人生回报率最高的一件事了,当你开始刻意培养自己的输出型爱好,它大概率就能让你过上理想的生活。
03
重视价值
获得无限可能的核心,在于价值。
当你踏上了“复制类职业”这条路,就必须在价值这方面去深耕。
就拿自媒体来说,很多人选择蹭热点,发一些肤浅的、低价值的、博眼球的内容,这个短期内是也许给这个人带来不错的收益,但是这些内容没办法长久流传。
就当下的互联网环境来说,真正有价值的内容还是“稀缺”,想要获得无限可能,“复制”和“价值缺一不可,而且价值越高,可能性就越大。
如果你对自己的人生有追求,你就可以激励自己去创造“可复制的价值”。
《认知驱动》里提到:“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一开始都只能通过“转换”类技能来维持自己的生活,但若你的眼光足够长远,就应该尽早储备并打磨一项“复制”类技能,让自己逐渐摆脱生活的引力,获取人生自由。”
培养输出型爱好,就是你打磨复制类技能的开始。
这个过程,也许充满荆棘,甚至伴随各种失败、打击,但你始终坚守价值并保持耐心,那么机会终将属于你。
不要放弃这个人生的“第二次机会”。
04
结语
当然了,我们普通人不用一开始就拼命追求长期价值,可以先从简单的开始,去培养一些力所能及的爱好,慢慢地再往“价值”路上深造。
先易后难,最重要的是先开始。
现在比较热门的输出型爱好有以下这些:
写作、手机摄影、拍短视频、DIY手工、播客、配音等。
你可以结合自身喜好去选择一个,实在没有符合的,那就问问AI,看看能不能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如果你经过了大量尝试,还是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也不知道从何做起,那就尝试写作吧,每天把生活感悟、读书笔记、产品测评等,写下来,发到各种平台。
毕竟写作这个技能,我们从小学的时候就已经练过了,只是很多人毕业后丢掉了而已。
写作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把你模糊的思维,用文字清楚的表达出来,这能大幅度提升你的总结能力,长期来看,还能产生复利。
大量作家和知识博主已经验证过这一点。
以上,只是小小建议,若你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输出型爱好,那恭喜你,开启了人生一段新的旅程,也许这段旅程会比较漫长,但你每前行的每一步都是积累,你写下的文字、拍过的照片、做的手工,甚至尝试失败的菜谱,都是在时间里埋下的种子。它们不会马上开花,但会在你专注的汗水和重复的练习中慢慢生长。
别急着要求结果,享受每一次动手的过程。光在做的过程中,你已经在重塑自己。
继续走,时间会帮你把琐碎的微光攒成星辰。
文章中所有插图,均为作者自己拍摄
作者简介:叶长青,长期主义者,爱好阅读,写作,摄影。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长青笔记(ID:CQ-Note),持续输出“有价值”的内容。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欢迎分享给更多的人,一起传播心理学知识,让世界更美好❤
原作者名: 叶长青
转载来源: 微信公众号:长青笔记(ID:CQ-Note)
原文标题 人生回报率最高的一件事:培养一个输出型爱好
授权说明: 口头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