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情绪的方法:玩一个辨认它的游戏
作者:没吃饭的树
来源:微信公众号:边岛树(ID:tree_is_land)
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
——拿破仑
接上期,谈「情绪」:本质、常见的应对误区、以及最好的处理方式——
在辨认它的途中重回理智。
01
情绪是什么
情绪(emotion、emo),是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的,是我们说过一万次的词语,但情绪到底是什么?突然被问大概都会哑口无言。先看一看最完整但是很晦涩的定义:情绪是生物体对外部刺激或内部状态变化,产生的复杂的心理-生理的交互反应。主要由大脑边缘系统,也就是杏仁核、海马体、下丘脑、皮层等结构组成的信号网络控制;并受多种神经递质和激素的调节,例如有名的快乐素多巴胺、稳定素血清素、压力素皮质醇、应激型的去甲肾上腺素等等等。
「心理-生理的交互反应」:正是那种连在一起就不知道在说什么的汉字。到底是什么呢?答案就在情绪的界定起源、分类细化、和模型发展当中。
早在公元前五世纪,生理学基本还不存在的古早时期,著名的古希腊医学理论体液说(Humorism)即提出人由四种体液构成,四种体液对应四种元素、四种器官和四种气质(那时还没有情绪这个词),而四种体液在人体中丧失平衡就会导致疾病【懂中医的朋友们可以看看这个体系跟「阴阳」和「气」有无相通之处】——
改自体液学说维基百科
对应的器官和气质,和现代所说「情绪躯体化反应」及经典中医都有许多不谋而合:兴奋时心脏沸腾、冷静思考时大脑活跃、焦虑抑郁常伴随脾胃疾病、肝火旺更易动怒。
到上世纪60年代,随着心理学和生理学研究加速,现代情绪的基本理论和分类模型逐步建立。其中最先驱的可能是著名「表情学家」保罗·艾克曼(Paul Ekman)教授,他通过研究跨文化面部表情,证实六大人类普适情绪的存在:喜悦、悲伤、愤怒、恐惧、厌恶、以及惊讶,并通过共通的身体表现说明了——在情绪体验当中既存在心理的主观体验,也存在身体和生理的客观表达。
也就是说,情绪是心理与身体的同步体验。
80年代,心理学家罗伯特·普拉奇克(Robert Plutchik)教授创造了情绪轮(emotion wheel),在六大情绪之上加入期待与信任,并对各大类情绪的对应关系、各类情绪中不同程度的亚型、以及相邻两种情绪的混合,一一作出了定义。
这个小花轮,虽然不像布满情绪词语的圆形辐射轮那样常见,却是趣味性最强的一个:如果沿边线剪开、再合起来就是一枚钻石!谁说心理学家不能是手工学家呢⋯⋯当然上大下小的钻石状也是有几何学意义的,钻石由下自上、花轮由外至内,情绪的强度分级也从轻微到强烈。
普拉奇克情绪小花轮【便打印pdf可留言后台!】
细心的朋友们可能已经发现,普拉奇克在轮盘中使用的都是名词而非形容词,这是因为他非常注重情绪的进化和哲学意义,认为情绪是进化的结果,其源头是对自然和动物行为的应对,本身即是一种状态(名词),而不只是对行为的加缀(形容词)。有了这个想法,他更加仔细揣摩和区分复杂情绪状态后的多重来源,比如爱和臣服虽然都与信任沾边,但爱是信任和愉悦的中和,而臣服是与恐惧中和。再比如上期提到的敬畏(awe),它既不是恐惧也不是惊奇,而是两者的糅合。
同时,在他的小花轮里,中心对称的情绪具有相似的进化源头,比如信任-厌恶轴来自部落时期的同仇敌忾,愤怒-恐惧轴对应捕猎时期的攻击-防御。普拉奇克轮若还能加上「骄傲-羞耻(pride-shame)」一轴(这两者更加现代),便能说是相当完美了。
同样在80年代,心理学家詹姆斯·罗素(James Russell)教授提出了更具神经生理学意义的另一著名维度模型:情绪分布在一个二维圆形空间,包含唤醒度(arousal)和效价(valence)两个维度。纵轴是唤醒度,与身体警觉度相关,横轴是效价,与心理体验愉悦度相关。任何情绪状态都可用某水平的效价正负和唤醒高低来表示。因这一模型简洁明了且强调生理相关性,情绪神经科学领域年轻一代的领头羊们(如Kay Tye教授组)仍偏好使用它。
改自环形情绪模型维基百科
可以说,普拉奇克的小花轮更注重情绪状态的进化来源,而罗素的二维模型更注重对当下情绪体验的判别。二维模型的重大缺陷在于,对效价正向还是负向(感受积极还是消极)的判别,每个个体在不同时刻具备截然不同的标准:取决于文化背景、过往经验、甚至于当下的天气环境等等。也就是说,作为一个普世的模型,在使用时仍然完全依赖个体的主观判断,虽然可以辅助情绪的识别,但对更深层次的情绪认知没啥帮助。
下文的情绪辨别游戏中,便只将二维模型作为辅助,普拉奇克花轮及其衍生做成核心。
讲到这里,相信你已清晰:情绪是心理与身体的同步体验,是从漫长的进化中演变而来,结合个人过往经验,对当下(外在或内在)刺激的一种应对状态。
那么,「心理-生理交互反应」就很好理解:交互是相互作用、不分先后,你影响它它影响你,每一种情绪状态都是身体与心的合鸣。而对情绪的认知缺陷和不当处理,会造成的也不仅仅是「心病」,更是混乱的身体状态。
恭喜您,看完这节,就是完成了对情绪的基本认识。
一个贴士·NOTE I
情绪与记忆的交互
为什么情绪的主观判定与个人过往经验相关联呢?因为情绪是记忆形成和固存的重要构成部分,情绪脑杏仁核与记忆脑海马体存在大量交流,在海马体暂存的记忆会转移到皮层成为长时记忆,皮层同时负责编码和储存情绪概念,也就是说,情绪感受帮助记忆存储,调出记忆的同时调出情绪,再次体会和目睹相似经历时,最先感受到的是记忆中储存的过往情绪。
情绪与语言的交互
在情绪轮和下文中情绪卡片的翻译制作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无法翻译」,尤其是愉悦和厌恶相关,英文中程度不同偏向也不同的词语,我除了高兴开心烦恼讨厌之外就算加上成语能用的也实在不多【尽力了这个语文】,而「常用语」对情绪描述的精细度,受文化对情绪感受敏感度的影响,也反过来塑造了一个文化的情绪概念颗粒度,以及这个文化对更高颗粒度的追求。
02
情绪处理
三大陷阱
认识之后,谈处理。所谓「不当处理」,大多是由于早期对情绪认识不足,逐步陷入三种模式陷阱:压抑、夸大、及逃避。
压抑(suppression)常常表现为使用理性否定情绪的存在,比如:我不应该高兴、我不可以生气、我不能难过。来源常常是社会和文化对「情绪」的污名化:情绪被视作一种「碍事」的存在,在日常工作学习中需要被「移除」。在童年和青少年时期长期压抑自己情绪的孩子,很容易形成述情障碍(alexithymia),对自己和他人的情绪识别困难,严重影响社会交际和身心健康,甚至降低道德感、共情力、和对法律的敬畏。
长期的压抑更是会造成理性脑对情绪脑的过度抑制,使得压力警报无法传达到警卫室,或压力无法触动警报,但是压力(就像强盗)不会什么都不做自己消失,而是直接入室抢劫,对身体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这就是为什么许多隐性抑郁患者并不觉得自己「压抑了」或者「心情不好」,但身体发炎、上吐下泻、看了多少外科都没有疗效。情绪中正常的主观心理感受被切断,只剩下身体的生理反应,且难以靠理性识别。
可以说,对情绪「过度压抑」是疾病和犯罪的温床。
夸大(catastrophizing)则表现为小题大做,比如疑心病、心跳加快不是坠入爱河就是气急败坏、流泪便是抑郁深重、坐立不安就是焦虑至极、有一点不舒服那必定是受了什么天大的委屈。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夸大指的多是有「灾难性」倾向的——即对生理性的反应做偏向消极的情绪化解读,可以理解成带有批判性的「你这个人也太情绪化了」。
「灾难化」的神经基础是情绪脑杏仁核和决策脑前扣带(涉及注意力、道德与伦理、以及冲动控制的调控)的过度耦合,也就是说,对刺激的感受不经过理性脑的冷静处理,而直接进入决策和执行。「瞬时的夸大」更与「长期的压抑」相辅相成:强盗靠近后警报响了,但是长期压抑阻断了警报和警卫室间的信号传导,强盗入室前后都没有受到合理有序的安保措施阻拦,你的身体胡乱一番反抗,和强盗形单影只地拼个你死我活,其结果往往真是灾难性的。
还有一种,逃避(avoidance)。逃避的原因常常是:认为情绪是坏东西、对情绪感受较为敏感但无法自处、或遭受过重大情绪事件开启防御性逃避。另外,一个被动的逃避来源便是长期压抑造成的麻木状态。在逃避行为当中,介于我们知道身和心都是情绪的一部分,坐在房子里装聋作哑、不去理会响起的警铃是无法阻止强盗入侵的,在强盗入内后依然保持无视态度,虽然当场能够捡回一命,但强盗会渐渐将你这座房子搬空,你的身体是需要情绪刺激才能维持正常健康水平的——因此追寻食物和药物的刺激,获得多巴胺刺激的同时维持麻木状态——情绪性暴食症和药物滥用常由此而来。
更严重者,多巴胺等以及不足以满足身体的需求,更是需要肾上腺素这样的应激激素,自残和犯罪等一系列行为常常应此而生。
无论是何种不当的处理方式,都是在削弱情绪的正当性和情绪感受中心理与身体的同步性,最终造成身体与心理的脱钩,身体不再受脑的管控——自制力丧失之后,毁掉的不仅是个人的身心健康,更是家庭和社会的安定。
二个贴士·NOTE II
泪失禁是高敏体对刺激的无差别自动回复
上期就谈到泪失禁的三个主因:情绪感受力强、情绪颗粒度低、情绪处理方式单一。延用警报和强盗的例子,就是你的警卫室就算可能接收到了警报,也可能只是路过一只野狗、普通访客进屋、或者烧饭油烟太多导致火警误触,警卫室平常接到许许多多警报根本不想当真了,于是一律开启最保险的火警自动消防喷淋系统:不管怎样先流个泪吧。
03
辨认情绪,即是找回理智
好了,那么什么才是、应对情绪最好的方法呢!我愿称之为黄金F-R-D三步走:
一:面对(face)。情绪是非常非常正常的心理-身体交互反应,我们已经讲过了,不要再「逃避」、否定它的存在和正当性了。如果有情绪体验的感受,无需「压抑」,如果惧怕「夸大」带来的后果,请直接进入下一步。如果缺少情绪的心理体验,只是感受到了身体的反应,这时往情绪上引似乎有「夸大」的危险,但是没有关系,也请直接进行到下一步,如果「小题大作」我们还可以用理性重新「大事化小」。
二:辨别(recognize)。在被情绪淹没或急着逃跑之前,请停下一切冲动!专注一件事情:扒你存下来的这张图,在普拉奇克情绪轮上找到与此刻情绪状态最相近的一块。
多么贴心的小编还会再插一次请鼓掌转发点赞在看么
如果不能直接在普拉奇克情绪轮上定位,可以先借助罗素二维模型确定个大概,再进入普拉奇克情绪轮,从中圈最常见的中等程度情绪大类开始辨认,再在同一片花瓣上由外至内确定轻重程度。确认好后,请观察相邻和相对的情绪词语,你会很容易理解产生此刻情绪的深层原因。一旦开始思考,你就已经找回了适度的理智,没有被情绪淹没也没有变成惧怕情绪的胆小鬼。
两个栗子·CHESTNUTS
捕风捉影二十四小时后想对伴侣尖叫
一个用于你自己的例子:虽然不爽的理由基本是捕风捉影,但你还是想对你的伴侣发火。此时比起直接挑起一场谁都没有好下场的争吵,可以先确认自己在轮在上所处的位置,比如烦恼与「愤怒」、甚至有些「好斗」。观察对轴:你的烦恼很可能来自于对伴侣会离开自己的恐惧与忧虑;观察临轴:你的好斗可能来源对想要ta作出回应、给你安全感的期待。这时相比找事来大吵一架再摔门而出,应对的方式可以变成:我现在有点生气,但不是因为讨厌你而是因为很喜欢,太喜欢了以至于有时需要一点安全感的回馈。于是达成,有效沟通,同时表白,皆大欢喜,为爱鼓掌。
肝两夜的提案在周一清晨被老板不由分说地否决
一个理解他人来帮助你自己的例子:ta对一切习惯性持否定的「反对」态度,那么ta可能是对认知区域以外事情感到惊讶,同时持新鲜事物持消极态度,并不「乐观」,缺乏「期待」。你便知道ta可能不是在理性上觉得你的提案是一团垃圾,而是ta这个人此刻产生了情绪反应,此时你可以做的,是给对方一个冷静的空间,再冷静地详述你的理由、完善背景、但是并不说教或给人一种游说的感觉,用愉快的方式来进行,创造环境的愉悦度,提高ta对此事的兴趣与期待——而不是你自己也对ta的「反对」产生消极的「反对」情绪——冤冤相报何时了,干完下班最重要。
三:描述(describe)。能将自己的感受以尽量精准的语言或比拟传达出来,是一项非常有用非常重要的能力,不仅对自己身心废物的排泄有益,更是生活与职场中高效沟通的必要技巧。而所谓精准,即要对感受做进一步的细化,可以是程度、也可以是偏向,这里提供一些参考词汇:
参考sixseconds情绪网站公开内容【便打印pdf留言后台】
同时,许多复杂感受是无法用单一情绪去描绘的,这时可以使用x%的某一基础情绪和y%的另一基础情绪的混合,这个方法也可以被使用在第二步的辨认当中。如下图:
【同上】
嗯,当成学英语好像也可以。学习另一种语言就是学习不一样的思考方式,再用它进行表达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当中文在某些场景下的颗粒度不够用时,使用在这方面更手术刀的英文是很棒的疏解。任何语言都是人表达的工具,请使用。
这种描述,或者表达,既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对话、也可以化成影像,既可以有明确的他人作为对象也可以只是对你自己。但是无论如何,请一定时不时,用思考再描述来疏解平日里因为外力不能及时排解的,因为「强盗是不会自己离开的」,如果一直不去处理,他们更是会一直回来,就靠你吃饭了。所以请耐下性子,和平谈判,然后一网打尽,放逐拜拜。再有新一伙的到来,你的警卫室已经知道该如何行动,一次次地洗刷掉早年坠入的「不当处理」陷阱,变成面对事态泰然自若的牛人。
那么,就请存好小图们【亲爱的读者,如果每个人都赞赏一点点,通过积少成多的原理,本编就有本金把图图做成文创实物了,亲爱的读者亲爱的读者,比如冰箱贴】!
就请在认识情绪的前提下,玩起情绪的游戏,成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的、真正的「成年人」吧!【诡异的结语,但是写到枯竭请见谅⋯】
别忘了:
感知自己和感知世界一样,是一种能力。
作者简介:没吃饭的树,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边岛树(ID:tree_is_land),一个文艺逼的科普号。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欢迎分享给更多的人,一起传播心理学知识,让世界更美好❤
原作者名: 没吃饭的树
转载来源: 微信公众号:边岛树(ID:tree_is_land)
原文标题 应对情绪的方法:玩一个辨认它的游戏
授权说明: 口头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