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个体心理学的视角看情绪|分离性情绪&联合性情绪
当一个人想要改变自身处境,又不想违背目前生活方式及行为模式时,情绪就会出现。
阿德勒认为,情绪作为人类的心理活动,扮演最主要的角色就是帮助个体通过不同情绪的表达来达到某种目的。以人际关系为基点,他将情绪分为了分离性情绪和联结性情绪。
01
什么是分离性情绪、联结性情绪?
1. 联结性情绪:促进自己和他人相互联结,具有接纳别人倾向的情绪。比如喜悦、共情、同情、羞耻等。
2. 分离性情绪:疏远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对他人具有敌意的情绪。比如愤怒、伤感、不安、恐怖等。
02
分离性/联合性情绪
VS阳性/阴性情绪
一般来说,心理学将情绪分为阳性情绪和阴性情绪两种类别加以研究。
阳性情绪是积极向上的、建设性的情绪,即正性情绪。
阴性情绪是消极颓废的、非建设性的情绪,即负性情绪。
为什么阿德勒放弃使用阳性情绪和阴性情绪的分类呢?
因为即使是同样的情绪,在不同的情境下可能是正性的也可能是负性的。从这个角度看,阿德勒认为:对于情绪体验,如果不按照情景、场所、对象进行详细区分、判断,就有可能出现问题。
比如,一个人在嘲笑另一个人的时候,嘲笑的人体验到的是开心的情绪,属于正性情绪。但是,被取笑的人体验到的可能就是屈辱感。难道可以将这种快乐归为正性情绪吗?
正因如此,阿德勒放弃以阳性和阴性分类情绪,取而代之地,他从情绪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的角度用“分离性”替代“阴性”,用“联合性”替代“阳性”。
使用这样的词语来讨论情绪,就很容易理解某种情绪表达的结果是「拉近人际关系」还是「疏远人际关系」。这种思路体现了阿德勒心理学的思维风格:站在人际关系的基点上考虑问题。
03
分离性情绪
1. 愤怒
愤怒是一种明确的、针对他人的敌对态度,蕴含个体全部的力量。象征个体对权力的追求以及控制欲。
目的:个体期望用暴力快速消除所有障碍;对权力的追求。
身体影响:僵硬;感到有压力;胃部不适,脸变得很红,感觉到头疼或者偏头疼;三叉神经痛或者伴随着癫痫性的痉挛。
2. 悲伤
来源:被剥夺或失去某物,却无法轻易地安慰自己,悲伤的情绪就会出现。
目的:改善自己的处境,消除不快与脆弱。
过度悲伤:是种对社会的抗拒姿态,意味着对旁人的敌意和伤害。
3. 厌恶
生理反应:呕吐感,源自胃壁所受的刺激,心理因素也会引发这种感觉,表示从心里“吐”出去。
特征:对旁人的指责以及对现状的拒绝。
目的:对环境的轻视和对问题的逃避;逃离让人不愉快的处境。
4. 恐惧
外在表现:蜷缩
目的:使自己和他人产生特殊的联系。
对优越感的追求:恐惧者借助他人的保护,试图用这种方式使自己变得强大,从而能够在新的处境中应对并战胜危险。
04
联结性情绪
1. 快乐
外在表现:伸出援手、将温暖传递至他人身上以及使他人愉悦。
特征:快乐无法忍受孤立;快乐其实是克服困难的正确表现。
对优越感的追求:个体从不满足的感觉上升至优越的感觉。
2. 同情
特征:社会兴趣最纯粹的表现。
同情的滥用:在不幸发生的时候抛头露面,但毫无作为,只是想借此在公众中获得名声;热衷于打探他人的不幸以此展现优越感。
我们对悲剧的过程产生兴趣,通常是因为我们渴望了解自己、教育自己。
3. 谦逊or羞耻
既是联结性情绪,也是分离性情绪。
联结性:当个体的心理受到干预,个人人格的价值下降,特别是每个人都能意识到的尊严面临丧失的危险,那么谦逊/羞耻就产生了。
分离性:和周围人分离。伴随着不适的逃离姿势。回避、低垂的眼睛是逃离的动作,清楚地表明这种情绪的分离性。
目的:为了掩饰个体认为自己真的优于众人的想法。
面部表现:外周血管的扩张,导致血液过度充盈。脸红、脸部低垂、眼神逃离。
也许你会烦恼,为什么会有悲伤、恐惧、焦虑这些讨厌的情绪,要是这些情绪消失了,是不是就不用痛苦了?
NO,每一种情绪都有其意义。正因为这些令人不安的情绪,才让我们具有预判未来的能力。也正是因为情绪时间轴在不断地延长,才有我们的成长。
情绪是支持我们的好伙伴。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如何善用情绪的基础上,去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