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愿学习,我该怎么办?
作者:张月娇
策划:蔺秀云
编辑:孙艺宁
排版:孙艺宁
来源:微信公众号:婚姻家庭研究与咨询中心(ID:familybnu)
两个月漫长的暑假,让无数家长疲惫不堪。终于等到开学,“神兽”们归了笼,家长本以为可以有机会休息一下,不曾想新的问题却在开学一个月内接踵而至:
孩子对刚刚放假时候心心念念的学校、老师和同学失去了热情,不愿去学校,说是一到学校就头痛、恶心、浑身难受……就算是到了学校,上课的时候也不专心听讲,甚至经常打瞌睡,课堂上顶撞老师、破坏纪律;课后作业要么随意应付,要么干脆不做;对于家长的督促表现得很不耐烦,还经常发脾气……家长的心里面有一个大大的问号:孩子这是咋了?
01
什么是学业倦怠?
对于孩子的这些表现,很多家长一开始可能觉得是孩子在犯懒,于是只是一味鞭策孩子或是进行思想教育,以为过一段时间就好了。直到孩子开始以各种理由请假不去学校,家长试了各种办法却只让情况越来越糟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这说明孩子可能不是单纯的犯懒,而是产生了学习倦怠。随着孩子年级的增长,学业倦怠的发生率也往往随之增加。调查显示,我国超过70%的中小学生存在学业倦怠问题(王振宏, 2015)。
学业倦怠(Academic burnout)也叫做学习倦怠,指的是学生因长时间的学习压力积累而失去了学习兴趣和动力,但却不得不继续学习,继而导致疲乏、焦虑、抑郁等消极学习心理,并表现出逃避学习的行为(Pines & Kafry, 1980)。
学业倦怠通常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情绪耗竭
孩子在学习时出现严重的负面体验,比如对完成任务和学习新知识缺乏积极性,怀疑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在学习时情绪低落、感到厌烦,有时甚至可能会对学习表达出明显的敌意。
低自我效能感
孩子内心认为自己即使努力也无法取得良好的学习结果,具体表现为在学习上信心不足、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评价过低等现象(吴丽, 2018)。
师生关系冷漠
孩子与老师和同学疏离,关系淡漠,缺乏情感上的沟通;对课堂讨论、学校活动和小组项目不积极,对周围发生的事情不感兴趣。
生理耗竭
孩子经常感到疲惫、缺乏能量,哪怕休息过后仍然觉得无法恢复精力;出现频繁的头痛或偏头痛;身体免疫力下降,经常生病等(胡俏, 戴春林, 2007)。
孩子学业倦怠的种种表现,通常会被家长视为孩子在偷懒、装病,或者是故意与自己作对。事实上,学业倦怠是由于内在的心理资源耗尽,无法对持续的学业压力做出有效应对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情感和体验上的症状,它不仅影响学习效率,还可能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未来的发展产生长远的负面影响。
02
什么导致了学业倦怠?
孩子出现学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样且复杂的,比较突出的外部因素主要有:
长期过重的课业负担
当孩子长时间处于高强度的课业压力下,尤其是持续付出努力却达不到理想的成绩时,往往会精力耗竭,丧失对学习和课外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对学习产生消极情绪,不愿意与同学接触,最终会因学习成就感低而逃避学习(Pines & Aronson, 1988)。
较低的学校联结
学校联结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感受到的老师和同学的关心、支持程度,和对学校的认可度(喻承甫 等, 2011)。当孩子与学校的联结较低时,会表现为与老师和同学关系淡漠或关系紧张,这就使孩子容易感到缺乏支持和没有归属感(熊丽欣, 2023)。此时如果学习成绩不佳,孩子会更容易感到身心耗竭和低成就感。
家庭教育缺失或不当
在一些家庭中,家庭环境的动荡,父母感情的不和睦,或是父母忙于工作而缺少对孩子的教育和关爱,都有可能导致孩子不能专心学习或未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影响学习效果(Goodall, 1981)。而在另一些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过于重视,使用过于严格或者过度保护、溺爱放纵等消极的养育方式,也会导致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低下或意志力薄弱,不利于学业目标的实现(马炎楚, 2024)。
03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度过学业倦怠期?
3.1提高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设定实际可达到的目标,留心观察孩子点滴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起自信心。家长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梳理成长过程中的成就事件,鼓励孩子写成就日记,记录自己每天值得肯定的事情或者取得的小进步,这有助于提升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周丽臻, 2018)。
3.2增强孩子学习的自主性
家长可以通过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风格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有更多的主导权,从而提升学习的内在动力。想想看:如果一个孩子有着较强的内在学习动机,那么,他会更加具备积极克服困难、调动周围有利资源的能力,在学习中也就更容易感受到学习成就感,而不容易产生学业倦怠。
3.3培养孩子积极的心态
在孩子遭遇挫折失败时,家长需要肯定孩子在过程中做出的努力,并引导孩子正确归因,看到客观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将失败看作成长的机会,培养孩子的积极心态及成长型思维方式。一个拥有积极的心态及成长型的思维方式的孩子,不会因为偶尔一次的高分或低分或一段时间的失利而放弃努力,而是可以将学习上的挑战和失败视为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3.4坚持每天运动30分钟
有运动习惯的孩子,对自己行为的控制能力也更强,可以更专注地投入学习。此外,运动时大脑分泌的多巴胺能使人心情放松,产生愉悦感,而在学习前后进行运动,多巴胺带来的愉悦感会让孩子更加地喜欢学习。与每天不做运动或者运动时间不足的孩子相比,每天课后做30分钟左右的运动的孩子更不容易产生学业倦怠。
结语
亚里士多德曾说:“所有人天生都渴望求知”。学业倦怠虽可能是很多孩子学习旅程上的一道暗影,但它并不是无法逾越的障碍。通过正确认识学业倦怠,进行适当的干预,家长可以帮助孩子重新找回求知的动力和乐趣,为孩子开启一扇通往光明与自我成长之门,让他们重新点燃求知之火。
参考文献
Goodall J. (1981). Out of School. Modern Perspectives in Truancy and School Refusal. Archives of Disease in Childhood, 56(3), 239–240.
Pines, A., & Kafry, D. (1980). Tedium in Colleg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Wester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Meeting, 192-210.
Pines, A., & Aronson, E. (1988). Career burnout: Causes and cures. Free Press.
胡俏, 戴春林. (2007). 中学生学习倦怠结构研究. 心理科学, 1, 162-164+195. doi:10.16719/j.cnki.1671-6981.2007.01.041.
马炎楚. (2024). 父母教养风格与初中生学业倦怠的关系:心理控制源与自我价值感的链式中介作用 (硕士学位论文). 喀什大学.
吴丽. (2018). 中职生自我认同、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的关系 (硕士学位论文). 沈阳师范大学.
王振宏. (2015). 中小学生厌学心理形成的原因及其克服策略.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熊丽欣. (2023). 高中生学校联结、心理资本与学业倦怠的关系及教育对策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陕西理工大学. https://link.cnki.net/doi/10.27733/d.cnki.gsxlg.2023.000101 doi:10.27733/d.cnki.gsxlg.2023.000101.
喻承甫, 张卫, 曾毅茵, 叶婷, 李月明, 王姝君. (2011). 青少年感恩与问题行为的关系:学校联结的中介作用. 心理发展与教育, 27(04), 425-433.
周丽臻. (2018). 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习倦怠的关系:一般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硕士学位论文). 哈尔滨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张月娇,把人生里的每一道坎都迈过后,留下来的,就只有纯粹动人的美。北师大家庭与儿童发展实验室,我们隶属于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院,专注于中国婚姻与家庭研究,致力于将实用有趣的学术成果分享给大家。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婚姻家庭研究与咨询中心(ID:familybnu)。
原作者名: 张月娇
转载来源: 微信公众号:婚姻家庭研究与咨询中心(ID:familybnu)
转载原标题: 孩子不愿学习,我该怎么办?
授权说明: 口头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