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公式| 为什么我拥有了很多,但总是难以感觉快乐?
有一个来自人生答疑馆的疑问:为什么我拥有了很多,但总是难以感觉快乐?
其实很多人都是如此,没有钱的时候觉得赚了钱就会快乐,但是赚了钱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只能够开心一阵子,过后依然不快乐。买了车子买了房子依然不能感受到持久的幸福。
其实,这里有一个误区,也是传统幸福观的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当我们拥有了那些代表着幸福的东西以后就会收获幸福,人生圆满。
很多文艺作品里(影视剧、小说、童话故事)经常会演绎那些通过奋斗去获得高薪工作或者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也就是结尾。
所以很多人都会觉得幸福就是那个样子,但是影视剧从来不会说获得高薪工作以后呢?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以后真的就会幸福吗?和自己相爱的人结婚以后真的就会一直幸福下去吗?
影视剧不会告诉你,积极心理学告诉你真相,今天我们来谈谈构成幸福感的快乐公式。
传统幸福观
在了解快乐公式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传统幸福观,看看你有没有中招吧。
传统幸福观通常指的是一种根植于社会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幸福理念。
在中国古代,最早的幸福观来源于《尚书.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 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即长寿、富足、健康平安、爱好美德和善终正寝构成了幸福的主要因素[1]。
如今,结合当下的时代背景,它往往与个人的生活方式、道德标准、社会角色以及与家庭和社区的关系紧密相连。具体表现可能因文化和地域差异而有所不同,但普遍包含以下几个方面[2]:
家庭和社区的和谐:在许多传统社会中,家庭和社区关系的和谐被视为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包括与家人的亲密关系、遵守社会规范和习俗、以及在社区中的积极参与。
2. 物质和经济稳定:传统幸福观往往强调物质和经济的稳定性,如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拥有房产、以及能够满足家庭基本生活需求。
3. 遵循传统角色和期望:在许多文化中,遵循传统的性别角色和社会期望被视为实现幸福的关键。比如,在某些文化中,结婚、生育子女被视为成年人的重要里程碑和幸福的象征。
4. 道德和宗教的履行:在某些文化中,宗教信仰和实践被视为获得内在平静和幸福的重要途径。
5. 对社会和谐与秩序的尊重:尊重社会规则和法律,维护社会秩序和和谐,也是许多传统幸福观的一部分。
我们在开头提到的,拥有物质和经济的稳定,家庭和睦,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这些都是来源于传统幸福观的标准。而快乐公式打破了传统幸福观的假设,将个人意识纳入其中。
快乐公式
塞利格曼的快乐公式(H=S+C+V)是他在《真实的幸福》[3]一书中提出的核心理念,为理解幸福感提供了新视角,挑战了传统的幸福观。
公式中的H代表幸福感;S是遗传设定,表明幸福感有一部分是与生俱来的;C是环境因素,包括生活条件、人际关系等,这里包括我们上述的种种条件,比如物质条件、社会地位等;而V是个人的主动控制,强调个体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提升幸福感。
这一公式的提出,为人们理解幸福提供了新的视角,打破了传统幸福观的一些“标准”,并鼓励人们积极主动地去提高自己的幸福水平。
通过了解和应用这一公式,人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幸福感,进而过上更加充实和满意的生活。
我在这个公式中加入了比例,可以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幸福的组成,即H=50% S+ 10%C + 40% V。
图1: 快乐公式的构成
更直观地可以看图1,在这个公式中,H代表幸福感,而S、C和V分别代表三个关键因素:
设定范围(S):这指的是个体的幸福设定点,主要受遗传影响。这部分占了50%的幸福度。
它表明,人们对幸福感的体验有一定的先天基础。心理学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对个体的幸福感有显著影响,这意味着某些人天生拥有更高的幸福设定点。
例如,双生子研究发现,即使在不同的环境下成长,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个体展现出相似的幸福感水平。这一部分暗示了幸福感存在一定的“天花板”,并非完全由外界因素决定。
环境因素(C):涉及生活条件、社会环境、健康状况等外部因素对幸福感的影响。
你一定认为,住了大房子,赚了很多钱的人一定会幸福吧!这也是很多人奋斗的目标,但是,但从幸福度的角度来说,所有这些情况加在一起仅占你幸福的10%。
财富可能带来短期的快乐,但长期来看,它对幸福感的贡献有限,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即使赚了钱也无法获得持久的幸福。
健康状况虽重要,但不是唯一决定幸福的因素。虽然环境因素在短期内对幸福感有显著影响,但长期来看,其效果可能会逐渐减弱,比如南方的人们觉得幸福就是和爱人雪中漫步,而北方人觉得幸福就是和爱人在海边漫步。
这个公式承认外部因素对于幸福的影响力,但也很客观地给出了其影响力的局限性。
主动控制(V):这是公式中最具启发性的部分。它强调个人通过主动的行为、态度调整和思维方式改变,能够显著提升幸福感,即剩下的40%的幸福取决于自愿变量。
个人思想、行动和态度是塑造幸福感的关键。通过积极的思维方式,例如乐观、感恩和积极应对挑战,人们可以显著提升自己的幸福感。
例如,一个经历挫折的人通过积极应对和自我增长,可以转变逆境为成长的契机。这部分强调,个人不仅能适应环境,还能通过内在的力量主动塑造自己的幸福感。这一部分鼓励我们通过自我反思、积极心态、目标设定和实现个人价值等方式提升自身的幸福水平。
同时,这告诉我们,即使我们的生活在前两者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我们仍然可以依靠自己的态度去获得幸福。幸福绝对是可以自己说的算的,而不是来自于社会和别人的评价和标准!
塞利格曼的公式挑战了传统认为幸福完全由外部环境决定的观念,强调了个人内在因素在追求幸福过程中的重要性。
所以,想要获得幸福,我们要知道外在环境的改善可能仅仅占据一小部分,更重要的事要积极探索和培养内心的幸福感。
快乐公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塞利格曼的快乐公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培养正念:正念是指全神贯注于当前时刻,意识到自己的感受和环境,而不是无休止地担忧过去或未来。例如,通过冥想、深呼吸或简单地专注于日常活动(如走路、吃饭),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自己的情绪,从而提升幸福感。
2. 实践感恩:感恩能显著提高幸福感。每天花几分钟的时间思考并记录下你感激的事物,无论大小,都能帮助你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这种简单的练习有助于提升正面情绪,减少焦虑和抑郁感。
3. 积极思考:对待生活的态度极大影响我们的幸福感。积极思考并不是忽视问题,而是在挑战面前寻找解决办法和学习机会。这可以通过自我激励、正面自我对话和转变消极认知来实现。
4. 建立长期幸福习惯:幸福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实现的目标,而是通过持续的努力和习惯养成达成的。设立可实现的个人目标,如锻炼、学习新技能或进行社交活动,这些都有助于增强自信和生活满意度。
通过将这些策略融入我们的生活,我们不仅可以在快乐公式的每个方面取得进步,还能逐步构建一个更加幸福和满足的生活。记住,幸福是一个旅程,不是终点,每一步的努力都离不开自我认知和不断的实践。
案例研究和成功故事
纳尔逊·曼德拉的一生是坚韧和乐观的典范。曼德拉因反种族隔离活动而被监禁27年,他面临着巨大的逆境。尽管如此,他还是带着对压迫者的宽恕而不是复仇的信息出现。他的积极态度和为南非设想更美好未来的能力在该国从种族隔离向民主的和平过渡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曼德拉的故事是个人心态和行动(自愿控制)如何战胜不利环境(设定点和环境)的深刻例子。
海伦·凯勒出生于 1880 年,19 个月大时因病双目失明和耳聋。尽管存在这些严重的感官限制,凯勒还是学会了沟通,并在学业上表现出色,最终从大学毕业。她成为著名作家、活动家和讲师,倡导残疾人的权利。
她的一生证明了她克服了遗传和环境挑战,展示了决心和积极思考在塑造充实生活方面的力量。
前阵子的贺岁片《热辣滚烫》讲的也是一个女孩从颓废的生活中逐渐通过拳击找回自己幸福的过程。其实她在颓废的生活中也不是完全丧失了最求幸福的渴望,只是在那样一成不变的生活中,需要一个契机。
俗话说,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当她准备好了,迎着机会便会逆流而上。
总结
幸福从来不是千篇一律,也没有统一规划好的路径,没有人能够比你自己更清楚你要什么,没有人能够比你自己更清楚你的幸福是什么样子的。传统的幸福观可能是影响我们思想最多的观点,但并不代表它就是对的。
通过快乐公式,我们可以看到幸福实实在在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不取决于拥有了多少物质条件,即使天生带有挫折,仍然不能决定我们的幸福。这让我想到了哪吒的那句话:“我命由我不由天”。
天生的那些事儿咱改变不了,我们能决定更的是后天的那50%,那些为了追求物质环境更好而放弃自我的人,便是那些为了那10%的幸福度就放弃40%的幸福度的人,如此想来是不是太亏啦?
然而真正能够摒弃传统幸福观对那些已经根深蒂固的人来说很难,但是改变总是一点点慢慢开始的。只有听从自己的内心,从内挖掘自己的意义,真正地去爱自己才会获得持久的幸福。
同时,想要获得幸福并不困难,你只需要看到自己并做出取舍。然而想要获得幸福也并不简单,你需要面临很多阻力,来自外界和自己内心的“不认可”。
但是,当你拥有了追寻自己独特幸福的勇气,我相信,当你看到了路,那一路上的风景便也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