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我”是什么?如何识别和放下“小我”
昨天听课,老师讲到很多关于「小我」的内容。所以,今天和大家分享:什么是“小我”、“小我“的运作模式、以及如何识别和放下“小我”。
什么是“小我”?
这是一个外来翻译词,在心理成长和身心灵领域常被提到。不同学派有不同的叫法。
心理学称小我为ego;佛教里称小我为业力、我执、不满足;基督教里叫做罪;哲学里指头脑里非理性的想法。
我执、无意识、非理性,简单来说就是你头脑里幻想出来的世界,不是客观事实世界。是我们是什么,我是谁的一种虚幻的身份认同。
“小我”是如何产生的?
小我受教养环境、社会文化、成长经历、家庭背景的影响。是受到的创伤,是僵化的心智,是制约的观点,是概念或标签,是投射。
严重小我的产生,就是从小到大受到无数次的不被理解,不被认可,不被爱,缺少和匮乏,内在的创伤。
识别“小我”的模样
要求自己的功劳被认可,如果没有的话就会觉得生气或难过。
经由诉说自己的问题,生病的经过或是装腔作势得到关注。
在别人还没有问你之前就表达自己的意见,即使意见对事情没有一点帮助。
关心别人怎么看你比关心别人多,也就是说,利用别人来作为小我反映。
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拥有的东西,外表,婚姻,地位等。
经由对人事物的愤怒的反应来暂时膨胀小我。
觉得事情都是冲着你来的,因而感到被侵犯了。
以无用的口头抱怨来证明你是对的,而别人是错的。
需要被关注,或是需要看起来很重要。
总觉得时间不够,金钱不够。
小我与整体分离,觉得是不安全的,总是依赖外在刺激,总是在不断向外求的循环中,判断自己的存在。
“小我”的结构和特点
“小我”的结构 —— “我是对的”“我要”“我应该”“比...更多”“我不够”...
核心驱动力是“证明自己”和“需要更多”。
核心要求是“我是对的“和”当下是不够(好)的“。
特点是:怕出错,不满足,觉得不够完整,有匮乏感。
“我是对的”,那别人就得是错的,只有“我是对的”才能让自己有优越感,当有人不相信“我”说的话,那个“我”就感觉被贬低或是别冒犯了。
典型的二元论,有我就有你,有好就有坏,有高就有低,非黑即白是典型的小我思维。容易挑剔别人;没办法忍受自己的低能量状态;不能接受自己失败。如果事情没有按照自己的既定目标走,会感觉非常不安。
会嫉妒别人比我有才华,也讨厌别人炫耀;总觉得钱不够,想要赚更多钱;总觉得时间不够,感到很紧张。小我的运作模式就是远离了世界原本的运作模式,世界原本的运作模式是能看到所有面向,本自俱足的,多样性的。
小我的状态下,就是看不到多样性,看不到认知局限,看不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这种运作模式是很耗能量的,也是一个比较低层次的运作方式。因为小我的世界充满对立面。
如何放下“小我”?
1、感受和觉察,触碰现实世界
提升自我意识,让自己去觉知当下的感受和行为。观察自己的幻想,知道他人都情绪或感受以及想法并不是被你我操控的,知道事情的发展不是按照自己头脑单方面预设去发生的。主动识破自己的幻想,根据事实去做事情。
一个人在哪个方面,能够直接触碰现实,就会在这个方面非常卓越。对人际关系的幻想少,人就会舒服自在。做事情时的幻想少,事情就会做得特别有创造力,高效率。
2、臣服与接纳
对已发生的事情臣服,接纳别人比你优秀,接纳别人做得比你好,接纳下雨堵车,接纳因雨雪而厌恶的飞机。感谢这一切的发生让你看到了自己的不足,看到了内心的失落。接纳你不能改变的,改变你可以改变的。
3、热爱与享受,发现天赋
去爱自己,爱大自然,爱生命中出现的一切人事物。去发现自己的天赋,在自己的擅长的领域里做好自己。
写在最后
小我不是敌人,我们不需要去消灭小我,而是去放下小我。放下小我意味着不再创造出小我。万事万物都是有能量的,你越是想要去消灭,去毁灭,对抗的力量也就越强。
生命成长,是通过觉察、正视和调整,在放下小我的过程中,去完成的。感受和觉知是我们生命成长的老师。
有情绪、有想法没有关系,去看到它们。不批判,也不去压抑,去看见它们,它们的出现,就是为了引起你的注意,就是为了提醒你,来指引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