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重男轻女,如何逃离影响?
# 壹心人6大作业3 #
作者正在参加壹心人活动,欢迎参加投稿,赢丰厚鲸币!
http://www.xinli001.com/info/100476812
最近越来越多的新闻和影视作品看到“重男轻女”的影子.
96年出生的洛洛在钱塘江遇到涨潮意外去世事件,父母要求更多的赔偿款用来给弟弟买房;
电视剧《欢乐颂》中的樊胜美一直帮衬家里,为哥哥偿还赌债;
《安家》中的房似锦供养亲弟弟。
或许这些让我们觉得挺远的,可是,有时即便我们是独生女还是能感觉到自己并不是父母所期待的。
重男轻女是父母观念和行为对待性别、情感、人格的不成熟的表现之一,或许,我们往前再走一步:不成熟父母带给我们的伤害和如何逃离不成熟父母的影响,活出自己的人生。
01
不成熟父母的表现
一、最典型的表现-情感忽略
待在父母的身边会感受很孤独,父母会忙着工作或者盯着你的成绩,此时我们会觉得自己在情感上是孤身一人,对父母而言更重要的是工作、是成绩,而不是你的感受。当尝试表达一些自己需要更多关注时,他们可能会暴怒-为何为你付出这么多,你却感受不到;或者转移话题、忽略你说的话。
特别有意思的是,当父母需要我们时,无论我们是在会议或者手里有重要的事情,他们都会有办法让我们看到立即马上需要解决的问题。当你没有达到预期时,心理便会不断的想:我该怎么做才好?我给他们的帮助够多吗?你会觉得自己有责任解决他们的痛苦,哪怕自己不太情愿或做不到。
此时,他们会表现出受伤或被遗弃的样子,利用你的同情心或他的暴脾气威胁你,指责你没有心肝、自私、白眼狼。整个过程,他们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你的感受。在樊胜美能为父母解决弟弟的经济问题时,他们才有一丝情绪的缓和,觉得养个女儿还是有点用的。
二、最有力的-情感控制
这个在我自己做妈妈的时候也是有意无意用的招数-情感控制。当孩子做错事情,会用看起来合理的逻辑让孩子觉得自己一开始就该避免犯错,期待他能考虑长远一点。
这让孩子不仅为犯错感到难过,而且会为自己不够好而感到自卑和羞愧。当你想要逃离控制时,父母可能会语言激烈、情绪崩溃或者“不在爱你”、甚至“要是当初没有生你该多好”、身体虐待、“我活不下去了”种种,让你觉得恐惧、羞耻、内疚和自我怀疑。
而羞耻感更是在咨询室里有过童年创伤的人最常提及的词语,羞耻感不仅表明你做错了,更说明你这个人是有问题的,让人感到自己毫无价值,甚至看不到自己身上一直有的积极品质。羞耻感会让孩子停下来思考自己的需求而自动的屈服父母的需求。
成年后,在亲密关系中常见很多女性会压抑自己的需求,最典型的就是性需求或者亲密需求,她们觉得表达自己的需求就像见不得人的事情,怎么可以有需求。
02
如何逃离不成熟父母
一、停止羞耻感的折磨
羞耻感和无价值感源自对不重要和被抛弃的恐惧。关于如何对抗羞耻感,心理学家杜文斯基建议把脑海中被羞辱的恐惧写下来,或者写下自己能想到的最尴尬的事情,当意识到自己最害怕的羞耻感是什么,就进一步的问自己“然后呢”,让这种感觉更加强烈一些。
在激发出来的感受里待一会儿,留意并没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那只是一种感受而已!此时,能否因为自己被迫感觉很糟糕而给自己一些关怀,给这个羞愧的内在自我安慰和接纳,这样你对自己的感觉会好起来。
二、放下联结的幻想
即使父母做过伤害你的事情,即便今天的你已经长成了大人,看起来能够为自己的情感负责,你可能希望找到一种方法与他们建立情感联结,希望他们改变对待你的方式。
最重要的是,你幻想有一天他们能回应你的爱,让你觉得自己终于被他们看见了。有些人甚至会为父母放弃自己的爱情、有前途的工作、美好的生活,去争取父母一点点的爱!理性上,我们不能理解这些行为,但确实是有一些心理原理的。
心理学中经典行为实验:小猴子按一次按钮就能得到食物,小猴吃饱就不按了。后来改成随机程序,触发按钮有时候有食物,有时候没有,实验发现小猴子在不确定面前有更多的按按钮行为。
或许这个实验能在某种程度上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我们仍旧会念念不忘父母的爱。
只有当父母一直疏远和拒绝孩子时,孩子彻底绝望才会放弃与父母建立关系的希望。愿意在情感上偶尔付出的父母会让你期待得到更多,偶尔,父母会放松戒备与孩子建立足够的联结,这种短暂的愉快经历会让所有年龄段的孩子充满希望,让孩子觉得一切痛苦都是值得的,想着有一天也许能与父母建立充满滋养的情感联结。
而放下联结的幻想最有效的办法是,面对自己从未得到父母足够的爱,自己并不是父母心中最重要的那个人。随后会有大量的悲伤、愤怒、委屈等复杂情绪倾泻,同时这也是改变的开始。可以借助心理咨询来帮助你承受可能出现的强烈感受。
三、自我成长
一味的谴责父母或环境并不能让我们更好的生活,过去是不能改变的,今天非常重要,而未来则是可以重塑的,放下联结的幻想,不再渴望他们来拯救自己,与自己的情感需求建立联结。在成长过程中记录自己工作和生活学习到的新经验,给自己情感支持与认可。
拥有这样的父母并不意味着你也会是同样的人,事实上,你可能是你们家族中最有力量的那个终止痛苦代代相传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你更有可能治愈自己,而这种治愈不可能是因为父母做了任何事,无论你与父母关系有了怎样的改善,都可能是因为你的观念发生了改变,而不是他们产生了转变。想成为理想中的自己并不需要父母在抚养你一遍。
03
写在最后
作为一个成年人,接纳父母的局限,能够帮助我们怀有更为现实的期望,放下充满希望的幻想和受苦的自我,与自己建立更深刻的关系,也许才是更好的选择。我们需要的并不是与父母建立更亲密的关系,而是一种觉得自己可爱,被人接纳的感觉,是与自己、他人建立充满关爱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