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情绪不好,是认知不够
作者:杨怡
来源:微信公众号:杨博士说心理(ID:ancareyang)
在做咨询的过程中,我遇见过无数来访者被情绪风暴裹挟的瞬间。
有人因为被领导批评一两句,一整天心情不好;
有人因为伴侣的冷暴力,而焦虑难安,陷入自我怀疑;
有人因为孩子不听话,而崩溃大哭。
为什么?为什么很多时候明明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自己却“一点就着”,被负面情绪裹挟,身陷痛苦?
其实,那些让你感到痛苦的,往往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你解读事件的认知出现了偏差。
也就是说,你情绪不好,是认知不够。

01
困住你的不是情绪,而是认知偏差
心理学家罗斯林,曾做过一项关于情绪问题的研究。
他走访了数百位饱受负面情绪困扰的人,通过观察他们的言行,他发现:
那些喜欢抱怨、发牢骚的人,总是习惯性地否定身边的一切;
经常焦虑的人,则通常会把事情往坏处想,一味地放大事实的严重性;
而伤心绝望的人,总爱咀嚼过去的烦恼,不断回想曾经的痛苦……
于是罗斯林得出结论:人的情绪都是来自于想法,它是思维方式在一个人身上的投射。
在心理学中,认知、情绪和行为是三个核心概念,它们构成了人类心理活动的基本框架。这三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影响关系。
什么意思?一个人的想法,会影响他的情绪,进而会影响他的行为。
举个例子:我曾经接待过一个情绪失控的来访者。她是位女士,结婚六七年了,但最近她特别不开心,因为她觉得丈夫不爱她。之所以这么觉得,是因为丈夫忘记了结婚纪念日。
我通过不断提问,层层剥开她的认知,才发现她将"纪念日仪式"等同于"爱的证明",而忽略了丈夫每天接送孩子、主动承担家务的实际付出。
认知上的偏差,让她陷入了自我构建的情感牢笼。
再比如,你特别讨厌你的领导,那么你每次见到他,都会心里产生一些厌恶、敌意,和他开会也觉得很焦虑,度日如年。
这就是因为先有一个“他不是好人,我讨厌他,不想见到他”的认知,然后产生相对应的情绪和行为。
所以,情绪在这个过程中是怎么来的呢?
情绪是由认知带来的。
当你认为“他不是好人,我讨厌他,不想见到他”的时候,你的情绪感受是“焦虑、恐惧、烦躁、生气”,随之而来的,你的身体反应也同步发生,可能你看到他的人就生理性厌恶,你听到他的名字就呼吸变浅,浑身肌肉紧绷等等。
正如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说:“人们的情绪是由人的思维、人的信念所引起的,而不合理的信念往往使人们陷入情绪障碍之中。”
人不是被事情困扰着,而是被对事情的看法困扰。
换句话说,一个人的情绪,就源于他对事情的认知。
你的认知出现了偏差,你看问题越是主观,思维越是固执,你自己就越容易上头,从而成为情绪的奴隶。
不去改变认知,你就只能被困在情绪的牢笼里。

02
治愈情绪,从改变认知开始
那么,怎么办呢?治愈情绪,从改变认知开始。
就是:认知解离、认知重构、认知升级。
1. 认知解离:与负面想法保持距离
很多时候,你痛苦的根源不在于认知的“对错”,而在于你过度认同并“融合”了这些认知。
比如,一个事情没有做好,你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然后你立刻就会被绝望淹没;你认为“没人真正在乎自己”,立刻就会陷入深刻的孤独。
所谓认知解离,就是改变你与想法之间的关系。它不评判想法正确与否,而是教你如何“退后一步”,不带主观情绪地去描述客观事实。
你可以撰写日记,将你的焦虑的想法、反刍的事情用文字记录下来。
然后可以将“自我”和“问题”区分开,就是你要搞清楚哪些是情绪,哪些是真实存在的问题。
以一种“旁观者”的角度看问题,会更客观一些。
2. 认知重构:重新审视你的想法
认知行为疗法中,有一个“情绪ABC理论”。
这一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激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s)只是引发情绪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激发事件的看法和解释(Beliefs)才是决定人们情绪反应的直接原因。
换句话说,你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并不是由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你对事件的看法和信念决定的。
你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你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所以认知重构,就是重新调整自己的认知,停止一些不必要的想象。
怎么重构认知呢?不断追问自己,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
当你觉得自己焦虑,认为“自己肯定做不好这份工作"时,不妨追问自己:“有什么证据证明自己绝对做不好?”、“有没有例外情况证明你能胜任?”、“如果你的同事处于同样处境,你会怎么劝他?”……
通过层层提问,能够帮助自己发现认知中的逻辑漏洞,从而重构自己的认知。
3.认知升级:构建情绪免疫系统
成长型思维是认知升级的核心。斯坦福大学德韦克教授的研究表明,相信能力可以通过努力提升的人,比固守固定思维的人更能应对挫折。
当你把“我天生不擅长社交”重构为“我需要练习社交技巧”,把“这次失败证明我很无能”转化为“这次经历教会了我宝贵经验”,情绪反应就会发生根本性改变。
定期与不同背景的人交流,阅读跨领域的书籍,尝试新的兴趣爱好,不断拓展你的眼界,从而提升你的认知。
你的认知越高,再遇事就会变得客观和理性,自然就不会被情绪主导了。
哲学家埃皮克提图曾说:人的烦恼并非来源于实际问题,而是来源于看待问题的方式。
认知越高的人,越看重事件本身。他们遇到难题第一反应是怎么解决,而不是怒气冲天,摆烂消极。
因为他们知道,解决问题远比发泄情绪更重要。
最后,总结一下:你情绪不好,是认知不够。治愈情绪,要从改变认知开始。具体说来,就是:认知解离,与负面想法保持距离;认知重构,重新审视你的想法;认知升级,构建情绪免疫系统。
作者简介:杨怡,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杨博士说心理(ID:ancareyang),做每个家庭的私人心理医生,为他们提供终生的优质心理服务。杨怡,安肯心理创始人,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医学博士,截止2024年,已带领安肯心理在线下20多个城市开设线40余家心理咨询机构,国内心理行业领航者。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欢迎分享给更多的人,一起传播心理学知识,让世界更美好❤
原作者名: 杨怡
转载来源: 微信公众号:杨博士说心理(ID:ancareyang)
原文标题 你情绪不好,是认知不够
授权说明: 口头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