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匮乏,会俘获我们的大脑
作者:蓝涌
来源:微信公众号:社交光谱(ID:gh_4c02108291ce)
01
月底了,银行账户所剩无几,你开始精打细算,却在超市里冲动消费;deadline临近,你专注得连饭都忘了吃,却把健身计划和阅读习惯统统抛在脑后;社交圈萎缩,你渴望关注,却在为数不多的朋友面前表现得过于急切,最终把他们也推得更远。
这是"稀缺"在作祟,它让我们在短期内变得异常专注,却在长期中变得更加短视;它提升了我们解决当下问题的能力,却限制了我们跳出问题的思维。
穷人不是因为愚蠢才贫穷,而是贫穷使人在决策时变得"愚蠢";忙人不是因为低效才忙碌,而是忙碌使人在时间管理上变得"低效"。
如何打破这个看起来无解的循环?现在,让我们跟随《稀缺》这本书的脚步,重新理解稀缺的本质,重构我们的思维方式,找回被俘获的大脑自由。
02
稀缺,无论是时间、金钱还是关注的匮乏,都会俘获我们的大脑,产生一种双面效应:它既是放大镜,也是隧道。
稀缺首先带来的是"专注红利",即一种异常强大的注意力集中状态。当资源紧张时,我们的大脑会自动将干扰和诱惑推至一旁,全神贯注于当下任务。所以,许多人在deadline前夕能够激发出惊人的工作效率,完成平时需要数天才能完成的任务。
而专注的另一面是"管窥负担",就像通过一根狭窄的管子看世界,视野被严重限制。当我们全神贯注于解决眼前的稀缺问题时,管子外的一切都会被忽略,无论它们多么重要。
穷人之所以会做出一些不理性的决策,是因为当你的大脑被金钱忧虑占据,就没有足够的认知资源去处理其他问题,这是稀缺造成的"带宽税"。你在解决当下危机的同时,失去了看见全局的能力。
就像一位平时理财有道的上班族,在面临房贷、车贷和孩子教育费用的多重压力下,可能会做出平时绝不会做的决定,比如购买高风险投资产品或参与传销活动。
管窥思维引发的第三重负担是"借用",即从未来借用资源来解决当前的稀缺。缺钱时,我们用信用卡;缺时间时,我们熬夜透支健康;缺关注时,我们过度索取他人的情感。
这种借用看起来是解决了眼前的困境,却制造了更大的未来稀缺。今天的应急之策,成为明天的慢性之痛。而且,稀缺状态下的我们通常会低估这种借用的长期成本。
穷人不是没有明天,而是有太多个明天要担忧,以至于今天的问题显得格外紧迫。于是,越是需要长远规划的人,越容易陷入短视决策;越是需要理性思考的处境,越容易引发冲动行为。
稀缺就像一个看不见的重力场,不断将我们拉向短期思维的深渊。要打破这个循环,我们必须先理解稀缺的本质。
03
稀缺不仅是资源的短缺,还是一种心智状态。要真正理解它的影响,我们需要剖析其本质,看清它如何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决策模式。
假设你在收拾两种行李箱:一个巨大的旅行箱和一个小巧的登机箱。面对大箱子,你会随意地塞入物品,几乎不需要思考;而面对小箱子,你必须仔细权衡每一件物品的必要性,甚至为了放入一件新物品而不得不取出另一件。
这就是稀缺与富足的本质区别。富足不仅是拥有更多,而是拥有"余闲",即应对意外的缓冲空间。当你的日程表留有空白,突发事件就不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当你的银行账户有应急资金,一次意外支出就不会导致财务崩溃。
一个人真正的富足,是在资源充裕时依然保持警觉,为不确定性预留空间。而最深层的贫穷,是在资源紧张时仍然抱有侥幸,没有为风险建立缓冲。
而且,稀缺强加给我们一种特殊的思维模式 —— 权衡式思维。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获取任何东西都意味着放弃另一些东西。这种思维模式本身不是问题,问题是它会在稀缺状态下变得异常活跃,甚至主导我们的决策过程。
当你疲惫不堪时决定熬夜工作,实际上是以第二天的低效率为代价;当你财务紧张时选择分期付款,实际上是以更高的总成本为代价。
所以,为什么说稀缺会让人"变笨"?就是因为它侵占了我们的心智带宽,带宽包含两种关键能力:认知能力(解决问题、逻辑思考)和执行控制力(自律、抵抗诱惑)。
你的大脑就像是一台电脑,稀缺就像是在后台强制运行的程序,不断占用处理能力。无论你正在处理什么任务,这个"稀缺程序"都在消耗宝贵的计算资源。结果是,即使是简单的决策也变得异常困难。
04
理解了稀缺的本质,我们就能设计出有效的应对策略。以下是三条路径,帮助我们从稀缺的泥沼中脱身。
首先,正如前文所说,我们要为不确定性预留空间。比如,在财务上,建立应急基金。即使只预留一个月的生活费,也能显著降低你的带宽负担。
研究表明,拥有应急储蓄的低收入家庭,其认知表现和决策质量都会明显提升。因为当你知道有安全网时,大脑就能从生存焦虑中解放出来,专注于更高层次的思考。
如果你感觉自己的注意力总是被紧急事务劫持,那就为每项任务预留"缓冲时间"。如果你预计一项工作需要1小时,那就在日程表上安排1.5小时。意外发生时,你不会立即陷入时间稀缺,从而避免了多米诺骨牌效应。
不过,要想更根本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应该重新设计自己的决策逻辑。在《超越信念》里面,我们就常说,要减少阻力,增强动力。
减少阻力,就是识别并消除"带宽陷阱",即那些消耗大量心智带宽却几乎没有回报的活动。无休止的刷手机、反复查看邮件、过度关注负面新闻,这些都是典型的带宽陷阱,然后通过设定各种边界来保护你的心智带宽。
增强动力,则可以给自己的心智休息时间,如休憩、无目的的漫步,这些我们觉得"浪费时间"的活动,实际上是恢复带宽的关键。
杯子已满,就无法再装入新的东西。只有我们在生活中有意识地保留空白,才能为新的机会和灵感留出空间。
然后学会使用"重要性-紧急性矩阵"评估每项任务,特别关注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项,比如健康管理、关系建设、技能学习。因为在稀缺的状态下,这些是最容易被我们忽视的领域,却也是我们实现长期幸福和成功的基石。
05
每个人都在与某种形式的稀缺对抗 —— 时间、金钱、注意力,或是内心的平静。
心之所向,生活必将至此。当我们的心从稀缺的恐惧中解放,生活的富足也将随之而来。
所以,点个推荐,学会在忙碌中留白,在匆忙中停顿,在追逐中沉淀,逐渐摆脱稀缺的心理枷锁。
作者简介:蓝涌,找到你的社交频率。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社交光谱(ID:gh_4c02108291ce),我们不追求被爱,而是要成为一个值得被爱的人。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欢迎分享给更多的人,一起传播心理学知识,让世界更美好❤
原作者名: 蓝涌
转载来源: 微信公众号:社交光谱(ID:gh_4c02108291ce)
原文标题 《稀缺》:匮乏,会俘获我们的大脑
授权说明: 口头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