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觉醒》:变聪明的秘诀就是保持极强的专注力,要学就踏实学,要玩就痛快玩!
作者:费列明娜
来源:微信公众号:费列明娜(ID:FLMN111)
作为初代大魔王的世界冠军邓亚萍曾在一档采访中说:“没有天生的赢家,我们从小拼的就是专注力,就看谁能更快的时间投入,在更快的时间专注”。
可当下处于流量时代的我们,注意力早就成了稀缺资源。几乎所有的资本竞争都变成了获取注意力的竞争。游戏公司耗费几个亿的投资,打造出爆款游戏游戏,只为博得你的注意力和时间,从而获取利益;有些视频博主无所不用其极,装疯卖傻,都是为了获取这稀缺的注意力。
资本如此处心积虑的想要获取更多的注意力,而很大一部分人,包括我在内,都如案板上待宰的羔羊,乖乖地将自己地时间和注意力交出去。
我们到底该如何提升自己的专注力呢?
01
身心合一
《认知觉醒》一书中提到一个故事。
一位行者问老和尚:“您在得道前做什么?”
老和尚说:“砍柴、挑水、吃饭”。
行者问:“那得道后呢?”
老和尚说:“砍柴、挑水、做饭”。
行者又问道:“那何谓得道?”
老和尚说:“得道前,砍柴时记得挑水,挑水时记得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挑水即挑水,做饭即做饭。”
就像老和尚得道前一样,我们大部分人都会时常处于一种身体做着一件事,而脑子却想着另外一件事的状态。
这种分心走神的状态,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当下做的事情太无聊,所以想要追求更有意思的事情,而另一个原因是觉得当下过的太痛苦,想要追求更舒适的事情。
走神时,我们要么沉浸过去,要么担忧未来,要么幻想不可能实现的情况,走神可以让我们活在任何时候,唯独不能让我们活在当下。而只有专注于当下的时刻,我们才更有可能进入到“心流”模式中,才更有可能感受到幸福。
我们要试着练习让感受回归行动,身体感受是进入当下状态的最好媒介,感受事物消失的过程是一种很好的专注力训练。
跑步时,将思绪拉回,感受呼吸和抬腿摆臂的过程;吃饭时,将感受拉回,回味每一口饭菜在嘴里的香甜……
练习让感受回归行动,也可以采用冥想的方式,让身体静下来,不带任何思绪,感受每一次的呼吸。
身心合一的要领不仅是专注当下,更是享受当下。
02
深度沉浸
人类情绪和能力的优劣差异来自于对自身注意力关注方式的差异。
能力弱的人极容易分心,而能力强的人则能够主动屏蔽干扰,选择需要的信息并沉浸其中。
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小时候家境贫寒,没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但高考却考了680分,进入了中国人民大学。他说上课的时候,整个人就只能听到老师的声音,就算有同学掐他,他都感觉不到,能够有如此成就,靠的就是极强的专注力。
而想要进入深度沉浸的模式,需要找到正确的方法。
罗振宇曾暴露他能够让学习变得高效的方法就是给自己设置挑战。
首先要给自己定一个明确的目标,目标越具体越好。比如,上午要做数学题,这样的目标就太过于宽泛,改成把错题整理一遍并掌握不会的知识点就会更加明确并具有挑战性。
练习的时候就极度专注于题目,即使不知道如何解答也没有关系。因为在极度专注时往往不会有灵感出现,极度专注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只会将相关信息传导至我们较为清晰的意识层面。而当专注过后,放下这道题目一段时间,我们会发现,突然就找到了它的解法。因为此时就会有潜意识的发散模式来帮助我们,这道题目跳出原来的工作区域,和我们记忆中不太清晰的知识点相结合,从而找到了答案。
变聪明的秘诀就是:先保持极度专注,想不出答案时再将注意力转换到另一件与此毫不相关的事情上。这样灵感和答案很可能会自己找上门来。
练习之后,我们需要获得有效的反馈来判断并指导我们不断精进。反馈可以通过自我反思、和他人交流等等方式来获取。
达到深度沉浸的状态最重要的是要在舒适区边缘进行练习。《心流》一书中提到,当人们对当前的活动感到厌倦时,说明应该提高难度;当人们对当前的活动感到焦虑时,说明应该保持这个水平专注练习,如此反复交替就可以让自己进入心流通道,沉浸其中。
掌握了正确的理论和正确的方法,我们还需要做到的就是:大量的练习,反复的练习。就连天才,也少不了努力的加持,要想做到真正的卓越,必须要学会刻意练习!
所以,从现在开始,关注自己的专注力,每天反思三个问题:
你的注意力在哪儿?
今天是否沉浸去做一件事了?
是否为哪件事投入了大量的练习?
作者简介:费列明娜。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费列明娜(ID:FLMN111),和大家一起分享独属于我们的慢时光,不求山海,不求朝阳,此刻便是诗和远方。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欢迎分享给更多的人,一起传播心理学知识,让世界更美好❤
原作者名: 费列明娜
转载来源: 微信公众号:费列明娜(ID:FLMN111)
原文标题 《认知觉醒》:变聪明的秘诀就是保持极强的专注力,要学就踏实学,要玩就痛快玩!
授权说明: 口头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