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省抑郁症患病率火了,“文化”成了最大背锅侠?
编辑:超楠
文字:尹伊
图片:见文中标注
来源:微信公众号:时尚健康(ID:shishangjiankang22)
近年来,抑郁症的讨论逐渐从个人心理问题拓展到社会文化层面。一组“全国各省抑郁症患病率”数据引发热议,揭示了城市化、社会竞争与抑郁症之间复杂的关联。尤其是在受儒家文化深远影响的城市,这种关联更加突出。
儒家文化提倡稳定与集体主义,这些价值观塑造了社会生活,同时也可能无意间加重了人们的心理负担。尽管上述数据的真实性尚存争议,但文化对心理健康的深远影响已是不争的事实。
图源:小红书@怪兽
图源:小红书@天时怼兮
目前,我国精神心理疾病患病率居高不下,抑郁症患者人数已超过9500万人,平均每14个人中就有1人受到影响。这一触目惊心的数字引发了更深层次的思考:社会文化真的更易让人罹患抑郁症吗?在社会变迁中,文化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微妙关系?
01
社会文化成致“郁”最大元凶?
社会环境,包括了文化、教育、经济等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几乎贯穿了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也对人们的性格、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文化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每一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底蕴,对于山东而言,儒家文化正是一股流淌在山东人血液里的清泉。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在山东曲阜诞生,他的言论和思想,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广大山东人民心灵的大门。
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山东人对稳定有着执着的追求,这一点在“考公热”中可见一斑。在儒家思想中,稳定被视为美德,而公务员职业恰好符合这一价值观。而山东的考公竞争异常激烈,每年都有大量的考生为了这一目标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时间。
他们早起晚睡,刻苦学习,只为了能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这种高强度的准备过程,不仅考验着考生的智力和毅力,更是一种心理和情感上的巨大挑战。
图源:《天才枪手》剧照
但凡事切记矫枉过正,儒家强调礼仪、孝道、忠诚等价值观,若所用不当,同样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例如,在家庭中,子女可能会因为背负着沉重的孝道责任而感到焦虑和压抑;在工作中,员工可能会因为过于注重忠诚和服从而压抑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情感。
儒家文化还注重集体主义,个人的需求和情感往往被忽视,在这种文化氛围下,人们可能会缺乏自我表达和自我实现的机会,长期积累的负面情绪也会容易引发抑郁症。
与山东的“紧”不同,也有不少城市在“松弛感”中寻找着生活的小确幸。
密布的河网和海洋把珠海分割出上百座岛屿,划出了三个行政区,又有贯穿东西的珠海大道、九洲大道等主干线和跨海大桥将其相互连通,重新缝合成一座“松而不散”的城市。珠海人总能把生活过成诗歌,身在城市却心怀日月山海。当地甚至还有一个不成文的特色:不管在哪个角落,总有人在等待着日出。
北方最具松弛感的城市,天津必定榜上有名。前阵子,天津狮子林桥上的跳水掰掰们(伯伯们)成为全国顶流,冲上热搜。天津闲适的城市氛围造就了天津人“生活一分钟,就要快乐60秒”的性格,跳水大爷就是一个代表。还有在热气腾腾的小摊上,边吃边欣赏掰掰们的群口相声,这些也都是这座城市独有的松弛感。
图源:小红书@王薇薇
教育
教育也是社会文化中不得不提的一个重要话题。近年来,教育之“卷”老生常谈,却也愈演愈烈。
《2023年度中国精神心理健康》中显示,作为全社会的关注重点——学生群体,面临着学业、就业等压力的增大,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且呈低龄趋势。在另一份《关于青少年心理焦虑、抑郁的问卷调查报告》中也有数据显示:在影响青少年焦虑(抑郁)的各种因素中,选择最多的为“升学压力”,人数为11779,占比达到了54.66%。
将学习与成绩划等号,最直观的,莫过于通向高等教育路上的终极考验——“高考”。在全国各省对高考的抱怨声中,似乎很少听到安徽的声音。安徽最被人熟知的是毛坦厂中学,坐落在偏远的大别山深处,偏僻的连在地图上都难以找到,却被誉为亚洲规模最大的“高考工厂”。白岩松曾经夸过毛坦厂中学,说它实现了很多寒门的梦想。但也有人把这里喻为“通往天堂的地狱”,每年有7000名高考落榜学生来到这里“苦修”一年,以盼“重生”。
都说“少年不识愁滋味”,但其实青少年群体的精神内耗及其心理问题已经日益突出。《2024儿童青少年抑郁治疗与康复痛点调研报告》显示,首次确诊抑郁症的平均年龄为13.41岁,首次休学的平均年龄为13.74岁;《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我国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为17.2%,重度抑郁为7.4%……这些醒目的数据正将触目惊心的真相摆到人们眼前,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变得迫在眉睫。
教育本身就是个“罗生门”,每个人看来其实各有不同,没有绝对的好坏与对错。孩子才是教育的唯一,教育的初心永远是人。
经济
成年人的高压则更集中在经济层面。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Katz等人曾研究发现,较高财务压力是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发生抑郁的重要预测因子。该研究共对682名女性SLE患者进行2097次回访,19%存在较高财务压力,47%存在中等财务压力,34%无财务压力。其中,166名女性发生184次抑郁(发生率为 8.8/100人年)。
图源:微博@人民日报
大城市就业压力大,加班加点、连续作战更是不少一线城市都市打工人的“家常便饭”。《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分析报告显示:有35.2%公务员处于中高等焦虑状态;互联网和教育培训行业,成为职场抑郁的“重灾区”;中国86%的公司没有给员工提供心理援助服务……即便是拥有了令人艳羡的公务员“铁饭碗”,或是各种高薪职业,高强度的工作节奏、害怕出错的焦虑心态,背负的压力仍可想而知。
图源:《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
不难发现,在拥有较高比例抑郁症患者的省份中,“城市化”的高浓度成为不少省份的共性之一。
早在2009年,阿姆斯特丹大学的研究员发表的一篇学术文章就曾指出,城市居民有21%的更高可能遭遇焦虑症,39%的更高可能遭遇情绪障碍。除此之外,比起乡间同龄人,在城市长大的人罹患人格分裂的比例是其两倍,而其诱因正是城市的生活环境。
现代城市社会受信息快速变化影响,缺乏心理平衡的过渡过程。变化接踵而至,长期适应不良易引发急躁情绪和心理节奏紊乱。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加剧、压力增大,大城市中抑郁问题日益普遍。在拥挤的地铁或密集的办公楼间,人们常显现出精神亚健康的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一直强调,抑郁症是社会、心理和生理因素复杂的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通过对社会因素的反思、展开社区层面的预防、减少社会层面的精神疾病污名等社会方式可有效减少抑郁症。
02
生病的孩子,往往有个生病的家
说完社会这个“大家”,再来谈谈大家更为息息相关的“小家”。
所谓环境造人,家庭是一个人最早接触和形成社会关系的地方,家庭亲密关系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研究表明,家庭中缺乏亲密关系和冷漠的家庭环境容易导致抑郁心理的形成。亲密的家庭关系则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安全感和爱的满足,更有助于个体建立健康的自我认同和积极的心理状态。
《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中显示:77%和69%的学生患者在人际关系和家庭关系中易出现抑郁。63%的学生患者在家庭中感受到严苛/控制、忽视/缺乏关爱和冲突/家暴。
图源:《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
网传数据中,四川、重庆等几个城市的抑郁率为4.2%,4.8%。川渝父母到底做对了什么,拿下了这个抑郁率垫底的位置?
父母的生活态度,给孩子创造了一种样板,孩子会在这种样板之上,构建最初的意识和行为模式。而川渝父母的原生家庭,几乎就是松弛感的代名词。毕竟,川渝父母的精神状态,都是这样:“汽车掉沟里了,等拖车的时间,不如睡上一觉。”
图源:小红书@W
遇事不可怕,心态不能差。凡事先比个“耶”吧。
他们不是说随心所欲地打破规则和秩序,而是处处表现出一种“积极的消极”,面对压力和挑战时,总能不急不躁、从容应对。在养育孩子上,他们同样秉持一贯的生活态度,那就是“人生在世,吃穿二字”。
庆幸的是,以家庭为切入点的综合疗愈思路正被更多人看到,并正视起来。解放日报就曾报道一场以“因心理疾病休学少年疗愈”为目的的亲子共训营现场,记录下20个因中重度抑郁症等精神疾病休学在家的青少年及其父母如何踏上一场家庭教育的救赎。而这,不过是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现实处境的冰山一角。
这些孩子在病前大多是重点中学的优等生,自我要求极高。但在突如其来的心理疾病面前,家庭秩序一下子变得渺小。
对青少年患者而言,父母是其就医前极为关键的一环。他们能否及时察觉孩子的异动,并给予有效的关注和引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未来的病情走向。很多家长都只看到孩子的行为表现,却看不到背后的情绪和精神因素,把问题简单定性为不爱学习、青春期叛逆或者意志力薄弱。
图源:微博@苏吉v8
抑郁是过去积累的不开心以成倍的威力在当下释放出来。心理健康教育并没有完全地普及,很多人在压抑的家庭环境里长大,初入社会的时候心理问题容易一下子爆发出来。长此以往,导致青少年的抑郁之路“道阻且长”,甚至出现自残、自杀等倾向。
此外,如果亲近的人患有抑郁症,甚至家庭成员也会受到影响。心理健康治疗师Lena Suarez-Angelino谈到:“家庭成员经常经历倦怠、内疚、心理压力和焦虑的结合。经历一段时间后,家人目睹其中一个成员经历抑郁症的起起伏伏,自己也会变得非常有压力。”
在抑郁研究所发布的《2020抑郁症患者群体调查报告》的2231位调查者中,就有52%的人表示在陷入抑郁时,很少有人能帮助自己。而在“使你的病情恶化的因素”这一项中,出现最多的是“家人不理解我的病情”。
图源:抑郁研究所
家庭是个体情绪发展的重要社会环境,也是个体情感重要的“避风港”,家庭氛围对个体情绪稳定和心理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和谐温馨、支持融洽的家庭环境有助于促进个体的情感交流、情绪调节和心理成长,帮助降低抑郁情绪的发生率。
03
大自然,是天然的心理医生
自然环境,即我们所熟知的地理、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有研究表明,自然环境能够塑造人的生理特征,如产生肥胖、高血压等都市病。同样,自然环境也能够影响人的心理状态,抑郁症的发生存在区域性和季节性因素,亦与这些自然因素息息相关。
为什么在秋冬季抑郁症发病率往往会较高,在新疆、西藏等光照时间充裕的地方,患抑郁症的几率相较较少?不开心了就要多出去走走、多晒太阳,这句老话不无道理。
一方面,日照减少会导致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不足,而维生素D在人体内的作用远不止于维持骨骼健康,它还对情绪调节和精力水平有着重要影响。“维生素D与人体情绪之间的关联并非空穴来风。”河南省荣康医院医务科科长、主治医师胡军曾介绍,当维生素D缺乏时,体内兴奋性神经递质5-羟色胺的水平会下降,就会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的情况。
另一方面,温度也会对人们的情绪有所影响。在2016年美国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们对温度和抑郁的关系展开了进一步探究。通过为期6周的实验,结果发现全身热疗(whole-body hyperthermia)可以有效地改善抑郁症,经过治疗的抑郁患者量表分数明显降低。此外,体温和抑郁症状还呈现出负相关的联系。
图源:未名脑脑谈抑郁焦虑
也就是说,由于气温升高所产生的“加热”皮肤这种特定感觉,可进化出与服用抗抑郁药物后类似的反应。“加热”皮肤还会激活血清素核(serotonin nuclei),也能够产生抗抑郁作用,这一作用相当于打开了身体的“空调系统”,也有助于人们更平静、更从容地管理好情绪问题。
当然,不只是阳光和温度,大自然的治愈力不容小觑。
有研究表明,接触自然环境能够有效降低压力水平。比如,绿色是大自然中最常见的颜色之一,《自然》子刊Nature Mental Health上线的一项研究就曾指出,长期居住在绿色环境中,可以减少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发生风险;高海拔的低氧环境可能会刺激大脑分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从而产生愉悦感和放松感,对缓解抑郁症状有一定帮助;沿海地区的海洋气候对人的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积极影响,海洋空气中含有丰富的负离子,能够改善人体的神经系统功能,从而缓解压力和焦虑……
以中国最地广人稀的省份——青海为例,温暖的气候、充足的阳光孕育了这里壮丽的青海湖、巍峨的雪山以及广袤的高原草甸等众多旖旎的动人风光。身处这一极具视觉冲击力和心灵治愈力的环境,恰恰正集合了“绿色”、“高海拔”、“高负离子”等多个影响因素。
作家艾玛·米切尔就曾在《大自然治好了我的抑郁症》一书中强调大自然在抑郁症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自身的经历讲述来验证这一观点。这本书为读者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无论我们身处何种困境,只要我们愿意走出户外,与大自然建立联系,我们就能够找到治愈自己的方法。这种疗愈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我们用心去体验、去感悟。正如作者所说:“大自然是一个天然的心理医生,它能够为我们提供无尽的安慰与支持。”
关于致“郁”与治愈,有时候仅是一念之间。在影片《丈夫得了抑郁》的最后,晴子对丈夫说:“再黑的夜都会迎来黎明,就算晴空突然转阴,也比黑夜更像明亮”。无论你身处哪个城市,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经历某一段灰暗的回忆,可无论黑夜多么漫长不堪,黎明始终如期而至。人世艰难,仍有光明。不要放弃。
作者简介:超楠,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时尚健康(ID:shishangjiankang22),为健康的生活方式代言,轻时尚,暖生活。
互动时间
你所在的城市“卷”吗,你知道有什么治愈抑郁症的方法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原作者名: 超楠
转载来源: 微信公众号:时尚健康(ID:shishangjiankang22)
转载原标题: 全国各省抑郁症患病率火了,“文化”成了最大背锅侠?
授权说明: 口头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