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在场”到“在心”:父母陪伴的高效法则
作者:郑述月
责编:张嘉仪
编辑:甄 卓
美编:孙嘉良
来源:微信公众号:家姻心理(ID:gh_b23d067f4e3c)
父母陪伴是指父母在家庭生活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与孩子共度时光,并在孩子需要时,通过积极的育儿方法,给予孩子物质或情感上的支持(邓林园 等, 2018)。这种陪伴包括但不限于:
1. 情感陪伴:给予孩子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通过倾听、共情和鼓励来建立亲子之间的情感联系。
2. 娱乐陪伴:与孩子一起参与娱乐活动,如游戏、看电影、户外活动等,增进亲子关系和家庭乐趣。
3. 学习陪伴: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比如辅导作业、讨论学校的话题、一起阅读等,帮助孩子在学业上取得进步。
4. 日常生活陪伴: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共度时光,如一起吃饭、做家务、购物等,这些日常活动也是陪伴的一部分。
5. 精神陪伴:通过传授价值观、生活智慧和道德观念,对孩子的精神成长给予指导和陪伴。
研究显示,父母的陪伴对幼儿的心理和行为发展,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情绪稳定和学业成就都具有积极影响(彭正秀 等, 2022)。那些在日常生活中得到父母双方共同陪伴的学生,在社会心理功能、生理心理功能、生活环境以及生活质量满意度等各个维度上,普遍表现得比其他学生更为优秀(赵田杰 等, 2024)。
然而,总体来说,我国儿童的父母陪伴情况并不理想。例如,中学生与父母共餐和交流的时间非常有限;父母在亲子互动中往往缺乏有效的技巧;许多父母倾向于使用电子设备来代替亲子互动。
我们有时会误认为,只要身体上与孩子同处一室,就算是在陪伴他们。然而,我们忽略了陪伴的质量。其实,父母陪伴也分为有效陪伴和无效陪伴。我们仔细来回想一下,在家庭里有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场景?
1.父母在客厅里看电视或者玩手机,当孩子跟父母说话时,父母大概率是敷衍的回应,其实根本没有听进去。
2.父母只是安静的坐着,看着孩子自己玩耍,几乎没有任何语言或者行为上的交流。
3.父母为了防止孩子吵闹,使用电子产品代替陪伴。
4.孩子想去游乐园玩,但是父母却带孩子去图书馆或者博物馆。
5.父母和孩子在一起时管得太多,对孩子指手画脚、命令孩子按自己的想法来做事。
相信以上的情况在许多家庭里都存在,其实这些都叫无效陪伴,这种陪伴不仅不会促进亲子关系,反而可能会让孩子感到被忽视,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情感发展。
事实上,孩子渴望父母的关注和理解,无效陪伴会让孩子感到自己不被重视,可能导致情感发展受阻,变得孤僻、不自信;又或者,孩子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如果父母和孩子待在一起时沉迷于手机等电子产品,孩子也可能学会逃避现实,沉迷其中。
那么,究竟什么是有效陪伴呢?
有效陪伴是指父母在与孩子相处时,能够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倾听、支持和引导。它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在场,更重要的是情感上的连接和心理上的支持。有效陪伴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培养良好的社交技能,以及形成健康的价值观(邓林园 等, 2018)。
那么,如何做到有效陪伴呢?我们可以关注以下几点:
1.放下手机,专心陪伴:父母在陪伴孩子时,应该放下手机和工作上的事情,全心投入与孩子的互动中。比如,可以固定一个时间段,每晚8点到9点与孩子一起玩游戏或散步,不携带手机,全身心陪伴孩子。
2.寻找共同爱好:父母可以发现并贴近孩子的爱好,一起探索。例如,如果孩子对昆虫感兴趣,父母可以陪伴孩子一起观察昆虫,这样的共同爱好能成为孩子独特性发展的契机,并增加亲子间的共同语言。
3.专心倾听:父母应该像朋友一样耐心而专注地倾听孩子,哪怕是重复孩子的讲述、确认他的感受,以表明父母听到了孩子在说什么。在倾听中,父母可以发现孩子的需求,从而更有效地支持他。
4.同理心:当孩子出现负面情绪时,父母带有同理心的陪伴尤为重要。站在孩子的立场理解他们情绪背后真正的原因,这有助于建立更深层次的情感联系。
5.共同参与活动: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读故事、分享有趣的事情、攻克作业难题或玩孩子喜欢的玩具。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增进亲子关系,还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与关注。
6.共同参与决策:让孩子参与家庭决策,比如,选择晚餐的菜品、安排周末的活动等,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和参与感,提高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陪伴孩子不仅仅是一项责任,更是一种艺术。有效的陪伴能够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丰富的营养,而无效的陪伴则可能成为孩子成长的阻碍。让我们从今天开始,更加注重陪伴的质量,用我们的爱和智慧,为孩子的成长之路铺上坚实的基石。
参考文献
邓林园, 张玉, 李蓓蕾. (2018). 父母陪伴与儿童自我价值感的关系——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视角. 教育科学研究(04), 61-66.
彭正秀, 姚继军, 周世科. (2022). 父母陪伴方式对子女学业成绩的影响——基于省域内大规模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基础教育, 19(01), 32-42+62.
赵田杰, 朱璠, 朱桂因, 祁甜甜, 郭世豪, 马迎华. (2024). 中学生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与父母陪伴的关系. 中国学校卫生, 45(06), 840-843.
作者简介:郑述月。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家姻心理(ID:gh_b23d067f4e3c),家姻心理是由北京师耘家和科技有限公司精心打造的品牌,致力于为婚姻家庭、婚姻家庭咨询师和相关机构提供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微信公众号:家姻心理,欢迎关注!
互动时间
当你与孩子相处时,是有效陪伴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