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过度紧张:你为什么放松不下来?
作者:心理Channel
来源:微信公众号:心理Channel(ID:r45902)
在现代生活的高压环境下,过度紧张几乎成了我们许多人的“家常便饭”。这种紧张,其实和身体里的两大“神经系统小助手”有关: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就像一对搭档,白天和夜晚轮流上岗,帮助我们调整身体的“紧张模式”(ON模式)和“放松模式”(OFF模式)。白天,当你走进公司、处理工作时,是交感神经在起作用。它让你的心跳加速、血压上升,整个人都进入一种“战斗状态”,便于集中精力应对各种任务。而到了夜晚,副交感神经接管,你的身体就会进入放松模式,好让你安然入睡,恢复精力。
然而,现在越来越多人都陷入了一个糟糕的循环:白天交感神经拼命工作,到了晚上也停不下来。想想你是不是有过这样的经历:下班回家还在想着白天没做完的工作,或者因为客户、老板的一句话心情久久不能平复?甚至睡前闭上眼,满脑子还是那些文件和任务,像是一场永远做不完的噩梦。长此以往,身体会逐渐失去调节能力,造成各种紧张和焦虑的问题。
这种“过度紧张”初期会表现为一些身心不适的信号,比如回到家也很难放松,情绪不稳、心烦意乱,脑子总在“回放”白天发生的事情。接下来,紧张会影响你的睡眠:想睡却睡不着,或者睡着后做梦都在工作。很多人甚至一晚上醒来好几次,睡醒后反而比没睡还累。睡眠质量一差,早上起床就感觉浑身无力,工作也提不起精神。慢慢地,连日常的兴趣和快乐都消失了,对什么都提不起劲来。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过度紧张的情况,一些人群更容易“中招”:比如那些做事非常认真、性格敏感、追求完美的人。他们往往对每件事都要求尽善尽美,所以特别容易在压力下陷入“交感神经不停歇”的状态。
我们接下来讲讲为什么现代社会,会那么的紧张,到底都是谁的错?
01
IT技术的飞速发展加重了紧张焦虑感
在如今的职场上,“过度紧张”几乎成了很多上班族的共同烦恼,而IT技术的发展竟然成了推波助澜的原因之一。
IT技术的进步确实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发生了巨变。比如,出差、开会、远程办公等都因为科技的加持而变得高效、便捷,出门路线、日程安排、待办事项都可以精确地提前规划。然而,高效的背后却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我们可以轻松缩短完成一项任务的时间,但随之而来的是任务的不断堆积,让我们的“闲余时间”几乎被压榨得所剩无几。
想象一下,十几年前的职场人出差时,总会提早出门,提前到达目的地,通常还可以在附近的咖啡店里坐一会儿,或者在公园里小憩一番,稍微放松后再开始工作。而现在,出门前只要点开地图就能精准计算到达时间,甚至换乘、步行的路线都安排得明明白白。虽然省时省力了,但这也意味着我们中途再也没有小憩的空闲,赶往下一个会议或客户那里的时间被紧紧安排满档,放松的机会一再减少。
还有,回到没有智能手机的年代,上司是无法实时追踪每个员工的动向的。员工外出办事时,公司并不掌握其每时每刻的行踪,也不会随时更新指令,通常在完成任务后还有些许“缓冲时间”。而现在,每个人的工作进展都被精准记录在系统里,公司能够实时监控行程和工作进度,手机上的提醒一来就要处理。我们几乎失去了“偷闲”的机会,哪怕去医院看病,仍然觉得时间在催促着自己。
这种无休止的高效率让我们从早到晚都在高度集中,一点喘息时间也难求。就连中午的休息时间,也很难悠闲地享受。一边是任务没做完,一边新的工作又接踵而至,白天忙个不停,晚上也被工作的压力折磨得难以入睡。
这种持续的高压环境曾被称为“24小时战斗”状态,在以前日本泡沫经济时代的白领们就把这种加班文化当成了一种美德,但也正因此,职场上“过劳死”的悲剧接连发生。就像那个时候那句抗疲劳饮料的广告语所说的:“你能24小时保持战斗吗?”事实是,谁也无法无限期地在“战斗状态”下生存,甚至连一点点放松的时间都被挤压时,过度紧张和焦虑自然随之而来。
因此,虽然我们减少了不少重复低效的会议、缩短了无意义的加班,但被IT技术填满的高效工作日程反而让我们从头忙到尾,紧张感也一刻不减。我们不得不承认,过度紧张已成了一种普遍的“副产品”,让上班族们身心俱疲,迫切需要一些真正的闲余时间来缓解紧张的压力。
02
“ON”和“OFF”的界限逐渐模糊
在现代生活中,许多人的工作和生活界限早已被模糊化了。随着互联网和智能设备的普及,我们不仅能随时随地和世界另一端的人沟通,还可以全天候处理工作——只要身边有一部手机或电脑,工作就好像随时“上线”,无法彻底“下线”。
过去,工作和休息的界限相对明确:下班了就真能放松,周末和假期就是真正的个人时间。但如今,智能手机、电脑和各种通讯工具让我们时刻“在线”,不管是夜晚还是假日,只要领导有需要,一个消息就能把我们拉回到工作模式,让“ON”和“OFF”状态混在了一起,几乎分不开。结果就是,我们的身心很难得到真正的休息,头疼、失眠、心悸等症状随之而来。
举个现实的例子:你也肯定有过同样的经历,公司领导习惯在深夜或节假日给你发信息,通常还会说“突然想到有事要处理,为了不忘才发过来,你方便时再看”。虽然领导这么说,但作为下属,你每次都会立即回复,不想让领导久等。最近因为新项目的启动,领导的消息一个接一个,回复完都到深夜,长期睡眠不足让你变得特别焦虑。尤其是听到手机消息提醒时,就会变得心神不安,即便回复完,依然翻来覆去睡不着。
像这样的经历,就是典型的“ON”和“OFF”界限模糊化的例子。现在,休息和工作的时间不断交织在一起,很多人变得身心俱疲。我们不仅需要下班的闲余时间,还需要给自己的心理设立一道“OFF”的明确界限,尽量避免随时随地“上线”——毕竟,持续在“战斗模式”下,很难找到真正放松的机会,也容易陷入长期的过度紧张状态。
03
SNS带来了意料之外的压力
社交网络(SNS)的普及让我们随时随地可以沟通,表面上看这似乎让人们变得更“亲密无间”了,但实际上,这种无处不在的联系也成了焦虑和紧张的根源之一。
与面对面的交流不同,SNS交流时我们看不到对方的表情、听不到语气,所以常常因为一点点误解就引发冲突。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原本和网友谈得挺投机,下一秒因为观点不同反目,甚至直接互删好友。例如,有人因为看了新闻有感而发,结果遭到反对者的激烈反驳,双方一来一往,针锋相对,最后搞得心烦意乱、彻夜难眠。
另外,SNS还特别容易“放大”我们的负面情绪。比如,你是否有过这样一种感觉:当自己过得不如意,打开朋友圈却看见朋友升职加薪、晒美食、秀旅行,瞬间感到自己一无是处。或者自己因工作失误情绪低落,一天无精打采,结果在朋友圈看到朋友升职的消息,内心立刻被失落感吞噬,焦虑感袭来,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对于独居的人来说,SNS还可能让孤独感更加强烈。想象一下,一个人在家,打开社交平台,却看到朋友们欢聚一堂的合照,这种孤独感会变得更为刺痛,让人感到自己被排除在外,心情瞬间跌到谷底。
本来,夜晚应该是让副交感神经接管、彻底放松的时间,然而这些负面情绪、争论带来的焦躁感,让我们的身心再次进入“战斗模式”。许多人因此错过了宝贵的休息,睡眠质量也变得越来越差。
反观过去,没有手机的年代,回家后的生活其实相对平静。下班回家后,如果没有重要的事,很少会有人打扰夜晚的宁静。而现在,SNS让我们随时随地都能接触外界的“喧嚣”,即使到了夜晚也能不断交流。结果,本应宁静的夜晚被消息提醒和负面情绪占据,我们的身心也很难彻底放松。
以上都是科技进步给我们的生活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的压力,所以说科技就是双刃剑,让你效率更高也让你更疲劳,因此我们要学会休息学会放松,这也是我们以后要讨论的重点。
作者简介: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心理Channel(ID:r45902),普及心理学,传递好能量。
原作者名: 心理Channel
转载来源: 微信公众号:心理Channel(ID:r45902)
转载原标题: 关于过度紧张:你为什么放松不下来?
授权说明: 口头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