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正常,但其实是长期焦虑的1种表现,越早发现越好
作者:芒来小姐,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级婚姻家庭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国际精神分析自体心理协会(IAPSP)会员。
真实姓名:李心洁。
编辑:一颗多肉、Jessica
图源:unsplash
你做过印象很深刻的噩梦吗?
同事晓晓说,最近她频繁做噩梦,总在半夜被惊出一身冷汗,然后怎么也睡不着,反复回想梦中的一幕幕。这导致她第二天精神很恍惚,身心都感到很疲惫。
被人拿着大刀追杀、脚下踩空掉进黑洞、飞机失事急速坠落......
这些可怕的场景,都是晓晓这一星期梦到的。她很想知道自己这是怎么了——“明明去做身体检查,也没发现有什么毛病啊!”
我想起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发表的一篇新研究:在医学上,做噩梦预示着“前驱症状(prodrome)”——在疾病的初期阶段,主要症状尚未出现以前最早出现的发病征象,可能预示着疾病全面发作的一种(或一组)早期症状。比如:
童年创伤即将发作的孩子,反复梦到自己身处孤岛;
健康“亮红灯”的打工族,每天都萎靡地从噩梦中醒来;
长期做噩梦,却不知道为什么,只觉得自己很久都没感到快乐了……
频繁做噩梦,可能是身体在发出警告,提醒我们要注意审视自己的健康问题,包括身体和心理方面的问题。
今天,壹心理就从心理学角度,和大家聊聊:经常做噩梦,到底预示着什么?
01
经常做噩梦
可能与这3个原因有关
1. 经常做噩梦和创伤、性格有关。
每个人都会做噩梦,也大概率会梦到一样的剧情,比如梦见自己被杀、亲人去世、被人追赶......醒来后,我们都很担心梦境会不会变成现实,从而内心感到焦虑恐慌。
《睡眠百科》这本书提到:噩梦并不能预知未来,而是主要与性格和压力有关。
比如,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会做和创伤性事件相关的噩梦。
知名摄影师尼Nicolas Bruno曾表示自己长期受噩梦困扰。
他7岁就患有“睡眠瘫痪症”——意识清醒但身体动弹不得,类似俗称的“鬼压床”。
(Nicolas Bruno在工作室中)他几乎每晚都会梦到可怕的场景:被尖叫的影子威胁、有女鬼在房间里走来走去、有模糊的影子站在床脚......
他分不清这一切都是在梦中发生的,还是在自己清醒时发生的。
但噩梦深深影响了他的日常生活,他也变得越来越沮丧。
成年后,他通过拍摄噩梦相关的场景,把那些使自己感到痛苦的梦境变成艺术品,这让他感到心里舒服很多。
大多数人梦里的创伤内容,都是生活中遭遇过的困难事件,比如父母离异、亲人去世、车祸现场、失恋/离婚、工作危机......
而少部分“睡眠瘫痪症”患者的创伤,就是梦境本身。
《睡眠百科》还提到:像Bruno这样敏感、有创造力且想象力丰富的人,更容易做噩梦。
梦中发生的一切,有可能是童年创伤的重复,就像Bruno拍摄的“噩梦”作品,都是自己身患“睡眠瘫痪症”期间的糟糕感受:
被困在小泡泡一样令人窒息的空间里动弹不得;
在衰败的黑白城市里孤独淋雨;
蒙着眼睛迎接一把砸过来的正在燃烧的椅子......
噩梦里藏着内心最恐惧的秘密,越不敢凝视内心的“深渊”,便越会在梦中与之相逢。
2、经常做噩梦和身心压力有关。
除此之外,噩梦也可能预示着“压力过载”。
研究显示:平均每周做3次以上噩梦的人,在5年内患精神疾病的几率,比正常人高出5.7倍。
浙大一院的一位女病人菁菁(化名),展现了一个正常人在做噩梦期间,逐渐表现出精神病症状的全过程:
23岁的菁菁做了一场噩梦,躺在旁边的男朋友听到她在睡梦中胡言乱语,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但菁菁完全不记得这些。
那场噩梦之后,菁菁逐渐表现出“癔症”的一些症状:
时而大哭,时而大笑,时而流口水说胡话,时而学鸡鸭等小动物叫......
转了好几次院后,菁菁被确诊患有“自免脑”,也就是“自身免疫性脑炎”。
医生检查发现,她的双侧卵巢都有肿瘤,当人体感染了病毒或患有肿瘤时,免疫系统会产生抗体消灭病毒或肿瘤,但这也可能会伤到中枢神经或脑组织,造成“伤敌一百自损八千”的情况。
菁菁的噩梦,就是免疫系统攻击身体的信号。
切除肿瘤后,菁菁就再也没有做过那样的噩梦,生活也慢慢恢复正常了。
2019年,瑞士日内瓦大学的研究者通过脑影像学试验发现:
做噩梦时,大脑内有些和恐惧、焦虑等负性情绪相关的结构,会处于激活状态,这种体验和面对真实危险时的神经反应是一样或相似的。
疾病、压力等因素压迫身心,使我们感到恐惧、焦虑,这些负面情绪不分白天黑夜涌现,超出正常人的承受范围时,就会通过做噩梦的情绪呈现。
长期承受过载的负面情绪,精神状况会失衡,患有“癔症”等精神病的几率也可能会增加。
3、经常做噩梦意味着长期感受不到快乐。
知网一篇论文《不同状态下噩梦障碍患者的大脑活动性》中提到一组研究结果:
噩梦障碍患者,受到更多噩梦导致的生理影响,大脑活动较健康的志愿者减弱。
简单来说就是:长期做噩梦的人,脑子更迟钝,记忆力更差,情绪更低落,注意力更不集中。
为什么长期做噩梦会导致大脑活动减弱呢?
多篇论文指出:长期做噩梦,跟内在抑郁情绪有密切关系。
论文《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噩梦的临床特征研究》中,就对比研究了抑郁症青少年和健康青少年的情绪水平,结果证实: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经历更频繁的噩梦烦恼;长期承受噩梦烦恼的青少年,自杀率也更高。
我有一位来访者,交流发现她最近噩梦频发,但她认为这是失恋引起的,自己本身的心理状态并没有问题。
直到她去精神卫生中心做心理测评,结果显示重度抑郁和重度焦虑。
她在街上嚎啕大哭,确诊结果仿佛是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使她的情绪全然崩溃,当晚就住进了精神卫生中心进行治疗。
一段时间后,她的噩梦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出院后,她重新找我做心理咨询,跟我描述这次治疗带给她的最大的改变:
她在医院里交到了一些状况相似的朋友,这些朋友让她久违地感到快乐。
长期不快乐,是很多人抑郁的根源,也是频繁做噩梦的根源。
北京卫视医学综艺《我是大医生》里,有医生说道:“大脑缺少带来快乐的多巴胺,人就会长期做活灵活现的噩梦。”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白天不快乐的人,晚上也很难好眠。
02
从噩梦里
看见自己的情绪问题
当然,噩梦不是只有坏处。
美国神经科学家马修 · 沃克认为:噩梦的一种重要功能,就是抚平白天积累的负面情绪。
虽然噩梦无法带来安宁,但就像看恐怖电影可以缓解压力一样,身临其境到可怕的场景里,有时也能帮助大脑缓解压力。
除此之外,当噩梦发生后,我们怎样做才能减轻自己的恐惧和焦虑情绪呢?
1、给噩梦一个好结局。
研究发现:给噩梦想象一个好结局,能够有效缓解噩梦造成的焦虑感。
比如,每天花费5-10分钟,在头脑中想象新的梦境“解决办法”:
梦到被追赶如何反击?梦到考试迟到如何弥补?梦到被杀是否可以让自己复活?
坚持两个星期,直到牢记于心。
下次做梦时,你会感觉自己更强大。
2、练习绘画、写作疗法。
拿出一张纸和一支笔,对自己说:“当我梦到可怕的场景,我能画出或描述出一个什么英雄,来让自己不那么害怕?”
以绘画或是写作的方式反复练习,做噩梦的频率很大可能会降低。
就像画家亨利 · 富塞利创作的作品《噩梦》,他用大胆前卫的构图描绘了自己的梦。
这幅画同时激发了诗人雪莱以及小说家爱伦坡的创作灵感,也成为了亨利这一生最著名的画作。
如果噩梦让你感到困扰,试着把它升华一下,说不定会带来意料之外的惊喜。
3、用正念冥想来放松身心。
2022年7月,发表在《疼痛(pain)》杂志上的一篇文献显示:正念能够有效缓解身心疼痛。
无论是压力带来的疼痛,还是疾病带来的疼痛,长期练习正念冥想,都可以帮我们减轻压力和疼痛。
此外,我们也可以做一些更日常的放松练习:
尝试在睡前听一些轻松舒缓的音乐;
为自己更换一床更舒适的被子;
睡前泡澡、泡脚、阅读......
如果你发现以上这些方法都没有用,做噩梦已经严重影响你的日常生活状态,就需要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开导和帮助。
做噩梦,并非意味着大脑在伤害你,反而意味着你的大脑正在向你发出预警,是身体在努力保护你。
就像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说的:“梦的内容是由于意愿的形成,其目的在于满足意愿。”
无论好梦、噩梦,都是潜意识的反映,我们需要从中找到揭示内在意愿的钥匙,打开了解自己的大门。
那些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忽视、受伤的部分,在梦境中都可以得到觉察。
梦不同于生活中的其他物品,它不属于别人,而是真正独属于我们自己。
愿你从梦中看见自己、了解自己,然后在现实中保护好自己、照顾好自己。
世界和我爱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