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神秘学,为什么有的人越努力,越平庸?
都说自律敏感的人容易抑郁,究其原因,必然包含一条:就是发现自己越努力,越是不可阻挡的滑向平庸。
我们从小被教育: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但为什么吃了这么多苦,放弃了偷懒享乐的机会,还是被平日瞧不上的人超越呢?
所以摆烂有理?人就应该无欲无求,遁入空门?
◎图源Pexels
我知道你不甘心。
01
别急,先从一个故事开始
日本北海道大学的进化生物研究小组曾经做过一个实验。
他们对三个分别由30只蚂蚁组成的黑蚁群进行追踪,以观察它们的分工情况。结果发现,大多数蚂蚁都很勤快,清理蚁穴、搬运食物、照顾幼蚁,几乎没有停歇。
然而,有少部分蚂蚁却“无所事事”,终日在蚁群周围东张西望,从不工作。生物学家把这少数蚂蚁叫做“懒蚂蚁”,并在它们身上做了标记。
◎图源Pexels
有趣的是,当研究小组断绝掉蚁群的食物来源时,那些勤快的蚂蚁立马乱成了一团。而“懒蚂蚁”们则不慌不忙,带领蚁群向新的食物源转移。
原来懒蚂蚁们不是懒,而是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侦察上。
它们看起来游手好闲,但脑子里没有停止过思考,这就是著名的“懒蚂蚁效应”。
是不是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勤奋努力并不总是等于成功,关键在于思考的广度和深度。尤其在职场不能只顾一味瞎忙,要专注于发现问题本质。
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一书中有段对话,说得也很直白:
我惊诧地注视永泽的脸,“在我看来,世人都在辛辛苦苦地努力工作啊,难道我的看法错了?”
“那不叫努力,只是劳动而已。”永泽简扼地说。“我所说的努力不是这样,所谓的努力,应该要有主题,更要有目标。”
但是——
“懒蚂蚁效应”被很多人拿来做文章,鼓励人们深度思考,却经常忽略了勤奋蚂蚁的劳作也是必不可少。
勤奋本身是很优秀的品质,绝对不能抛弃。
但如果你处在勤奋有余、苦于一无所获的尴尬境地,想寻求解决之道,那就可以仔细阅读下去,看自己是不是走入了“盲目勤奋”的误区,以至于跟目的地南辕北辙,还犹自不清醒。
◎图源Pexels
豆瓣上,有个叫“杀死伪勤奋”的小组,里面有这样一句特别扎心的话:
“机械式努力的背后,不过是一种肌肉的习惯性运动。这看起来是勤奋,其实是脑子的偷懒。”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不是努力的程度,而是思维的深度。
没有深度思考,所有的勤奋都只是一场赌博。赌中了光耀门楣,赌输了庸碌一生。
说到底,你需要在谋划和实践之间,在深度思考和执行力之间,寻求一个平衡。
02
告别假勤奋
人们常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学生时代,每天第一个进教室,最后一个离开,上课认认真真听讲,下课勤勤恳恳做题,书山题海,挑灯夜战,不可谓不努力,但是成绩……每逢考试,一塌糊涂。
这里面也分两种情况:
一是明知自己是假勤奋,但为了让自己好过一点,进行“自我欺骗”和“自我感动”。
这种自我感动就像是某些人半夜发在公司加班的朋友圈一样,奋斗必须让别人看到,或者拿来当比较的资本。如果奋斗的结果不如期待,还是会异常失望,抱怨这个社会的不公。
二是认为除了勤奋,其他都是“小聪明”,惧怕思维深度带来的便捷性。电视剧中,我们经常看到某位大臣扯着嗓子痛哭不已:“皇上我服侍您十几年,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
这种人的“伪勤奋”的原因,是改变现状很难,所以就去做一些自己本来就会做的事情来掩饰自己不想真的去努力的真相。
李尚龙在《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说过:“任何没有计划的学习,都只是作秀而已。”
做出一个合理且可执行的计划谈何容易,往往在执行计划的时候由于计划本身的不切实际,或者由于自身惰性半途而废。所以人们会选择更容易的——闷头干早就会做的事。
但问题不会原地不动,自己解决,马路上的石头可以绕过去,人生的问题却是怎么也绕不过去的。
虽然很残忍,但你要明白看起来很努力,并不等于有效努力。
◎图源Pexels
03
不甘心,就改变!
真人秀《富豪谷底求翻身》,曾在豆瓣被观众打出了9.1的高分。
在节目中,身价22亿美元的格伦·斯特恩斯告别自己豪宅生活,在55岁的年纪,只身一人携带100美元、一部手机和一辆皮卡车傍身,来到寒冷的小城。
过程中,他风餐露宿,蹲在地上给别人刷马桶,垃圾堆捡轮胎,碰到了很多困难。
◎图源《富豪谷底求翻身》
但他在解决了基本的生存问题后,并没有把时间都花在价值相对较低的事情上,而是一直在深度思考,做些什么才能寻找更多的机会,得到更好的商业模式,从而赚到更多的钱。虽历经波折,但最终他成功挑战在90天内,创造出一份价值一百万美元的基业,完成了看似疯狂却极其励志的创业故事。
有句话说的好:“智商高不是聪明,而是成型的思考与决策模式。”
一个懂得勤于独立思考的人,才能收获自己想要的,与众不同的人生。
下面是几个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方式:
1、给大脑预热的习惯
简单的说,就是让你深呼吸。不只是因为深呼吸可以提高神经细胞的活跃度,更是因为习惯性的深呼吸,可以成为深度思考前的指示信号。
我们生活中90%的场景都是类似的、下意识的反应,如果大脑的懒惰已经成了习惯,就需要人为的“提前热身”一下。
2、减少低密度信息获取
什么是低密度信息?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先回忆一下,你有多久没有好好读过一本书了?甚至说,看一部长视频、看一篇长的评论?这些你想逃避的信息源,就是高密度信息源。
遗憾的是,只有这些东西,才能帮助你深度思考,才能提高你的认知层次。很多人的知识涵养巅峰都是在高中,如果感到迷茫,不妨从一两本感兴趣的书籍开始。
3、辨别信息真伪
人的精神力集中时间是有限的,辨别信息真伪就像给大脑建立了一个强大的防火墙,防止被铺天盖地的信息乱带节奏。
很多观点乍一听非常对,再一想,其实是个伪命题。比如某婚介机构面对来访者付钱时的犹豫,鼓励道:你愿意用20000块找到你的意中人吗?看起来是“为你好”,但逻辑完全错误。
4、逻辑反推的习惯
大多数我们的思路都是“因为……所以……”的正向逻辑,比如一款手机供不应求,加钱都买不到,那一定是质量非常棒。实际呢,这可能是商家的饥饿营销。
如果练习逻辑反推,你会发现很多事情并不像看到的那么简单。不由得感叹一句,“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
5、结构化思维的习惯
人类的思维模式可以分为三种:感性思维、逻辑思维和结构思维。结构思维更像是一种整体性思维、面状思维,它会把每一件事都看成一种结构。
观察——判断——分析——整合。能够更高效的处理问题。
比如到了陌生城市要去吃顿大餐,怎样吃到心满意足呢?先去人烟聚集的地方逛一逛(观察),然后根据食物的香味、食客的人数和面部表情、桌上食物余量作为参照,决定在哪一家吃(判断),随后搜多美团点评看一下网友的推荐菜,结合伙计的推荐甚至可以直接问一下食客的建议(分析),最后决定今日菜单,享受美食(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