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行为真的“不良”吗?这些背后,都隐藏着怎样的误解?
孩子:“你是我最讨厌的人,我不要你当我爸爸了!”
爸爸:“好啊,你以后也别叫我爸爸了,我不要你这个儿子了!”
这对父子真的相互厌烦吗?当然不是。
孩子在冲突中顶嘴、发脾气,爸爸也以报复的回应反击,于是双方将陷入“报复循环”,在这一错误行为中,爸爸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他对此负有同等甚至更多的责任。而大多数家庭中或许常常发生过类似的情况……
各类不良行为也让家长、老师烦恼,青春期叛逆,不听话也不沟通,这些常常被大人视为不良行为的举动,真的“不良”吗?这些背后,都隐藏着怎样的信念与目的?我们又该怎么做?
01
什么是不良行为?
所谓不良行为是缺乏知识(或意识)的行为、缺乏有效技能的行为,以及发展适宜性行为、因失望而产生的行为——或者因为一个偶然事件导致我们转向受“原始脑”操纵的行为(此时唯一的选择只有权力争夺或退却,而无法沟通)。
成年人常常会和孩子一样缺乏知识、意识和技能,并且会像孩子一样陷入“原始脑”的操纵中。
大人和孩子之间的权力之争如此常见的原因
一一权力之争中,最起码要有两个人。而且,大人也往往和孩子一样失望。
如果你把不良行为(你的,以及孩子的)看成是“因失望而产生的行为”“缺乏技能的行为”“爬行动物脑操纵的行为”或者“发展适应性行为”,你对不良行为是否就有了不同的认识?
02
我们对“不良行为”的误解
大多数时候,小孩子做出的只是 “与其年龄相称”的行为,而不是不良行为。许多父母和老师对人类行为以及儿童发展了解不够,就把与孩子年龄相称的行为当成了不良行为。
例如,蹒跚学步的孩子因“淘气” 而受到惩罚,而这个年龄的孩子的大脑还没有发育到能领会大人的要求的程度。
他们的语言或社会技能还不能让他们表达出自己想要什么一一尤其是当他们的要求对他们身边的大人来说似乎是不合情理、制造麻烦或不合适的时候。
这时的他们还不具备理解因果关系的能力。
03
孩子们的不良行为在“说”什么?
4个常见的错误观念:
1.寻求过度关注
错误观念:只有在得到你的关注时,我才有归属感。
2.寻求权力
错误观念:只有当我说了算或至少不能由你对我发号施令时,我才有归属感。
3. 报复
錯误观念:我得不到归属,但我至少能让你同样受到伤害。
4. 自暴自弃
错误观念:不可能有所归属。我放弃。
孩子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错误观念/行为目的呢?
寻求过度关注或寻求权力有助他们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
报复会使他们在没有能获得归屬感价值感的经历中受到的伤害得到补偿;
放弃是他们的唯一选择,因为他们真的相信自己不够格。
孩子们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观念。如果你问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们会回答不知道,或者会找借口。
孩子想要过度关注的时候,他们用一种令人烦恼而不是有用的方式来寻求归属感。来自于孩子潜意识中的错误观念——“只有在得到你的关注时,我才有归属感。”
这种孩子没有意识到的错误观念,使得孩子寻求过度关注的行为更增加了大人认为孩子是在令人烦恼地强求关注的感觉。
只有当我们真正了解到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才能做出鼓历性的回应,这需要我们不断学习、试错,并在错误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