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和他尊,傻傻分不清?|PD
自尊,一个容易造成错觉的概念。
我们常常听到有人说:现在的孩子就是自尊心太强,受不得别人一点批评。
他们真的是自尊心太强?还是“他尊”太强了呢?
疫情在家上网课,父母多说了几句,情绪崩溃;
非常渴求老师的关注,老师表扬一次可以高兴好几天;
太害怕出错几乎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
我,真的是自尊心太强了吗?
01
“自尊”“他尊”傻傻分不清?
如果我们认为自己能够给予孩子“自尊”,实际上就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
“他尊”指个人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希望自己的工作和才能得到别人的承认、赏识、重孩子视和高度评价,也即希望获得威信、实力、地位等。是人格的组成部分之一。
在孩子低龄阶段,融入适当的他尊是可以帮助孩子规则形成,在此过程中会给予一定程度的外部奖励,这些会刺激我们在工作、学业中获取动力从而成长。
不过将所有自尊都转化为他尊是不恰当的,那什么是不恰当的他尊?——对自己所有的价值认同来源于他人、社会评价的基础上。
一场“给孩子自尊”的运动延续至今,仅仅给予赞扬、快乐小帖纸、笑脸以及让孩子做“今天最重要的人”。在这种外部条件驱使下,孩子并不能学会自我评价。
长期依赖于这种奖励机制,孩子会认为自己的自尊取决于外在的评价和认可,孩子可能就会变成“讨好者”或是“总是寻求别人认可”的人。他们会观察别人的反应来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而不是学会自我评价与内省。
孩子们被培养出来的是完全的“他尊”而不是“自尊”。所以,“自尊”指自我评价和内省,而通过观察别人的反应来判断自己的对错,这是“他尊”。
而滑稽的是,当一个人他尊心过强时,反而会被别人甚至自己误认为这是自尊心强的表现。
02
什么是自尊?
我决定完成一件事,是为了自己的目标、产生价值、对他人有意义或真正能帮助他人产生财富、成长、脱离痛苦等而为此努力,我有能力支配或规划我自己的选择,我知道怎样是正确的并愿意为结果承担责任,这就叫“自尊”,即自我尊重。
自尊无法由别人给予的,而是个人形成的一种对「自我能力」的判断并依据这种判断做出决定的方式。
「自我能力」包括正面管教中提到的“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
【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
对个人能力的感知力
对自己在重要关系中的价值的感知力
对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或影响的感知力
内省能力强,由能力理解个人的情绪,并能利用这种理解做到自律以及自我控制
人际沟通能力强(善于与他人合作,并在沟通、协作、协商、分享、共情和倾听的基础上建立友谊。)
整体把握能力强(以有责任感、适应力、灵活性和正直的态度来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限制以及行为后果。)
判断能力强(运用智慧,根据适宜的价值观来评估局面。)
*摘自《正面管教》书籍P7页
03
怎么平衡孩子的自尊&他尊?
1.以身作则,相互尊重
自尊与他尊,可比作一架天平,哪边太多,都应该主动减码。天平的倾斜,一方的碾压,都是不长久的。这时需要大人示范并引导孩子学会【相互尊重】。
【相互尊重应包含的态度】
对你自己和他人能力的信任;(嗯,我相信你这次一定能穿好这件外套的。)
对别人的观点以及自己的观点感兴趣;(真的吗?为什么你想去摘树叶呢?)
承担起你对问题所应负责任的意愿。(没关系,这次没成功我们还有机会再试一次!)
2.共同面对,赢得合作
相互尊重的基础是平等、合作,当孩子们觉得你理解他的观点,并愿意倾听他的观点时,他们才会愿意听取你的观点并愿意跟你一起合作,共同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这便是赢得孩子们合作的过程。
【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
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否正确。
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
同情并不表示你认同或者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如果此时,你告诉孩子,你也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
告诉孩子你的感受。
如果你真诚而友善地进行了前面两个步骤,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了。
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
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
正面管教的起点是父母和老师的自我管教。
在识别“他尊”和“自尊”之后,家长和老师更多的是需要放手,停下“给自尊”的脚步,允许孩子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孩子只有在和善而坚定、有尊严、受尊重的氛围中,才有机会去学习具备良好品格做需要的有价值的社会和人生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