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情绪颗粒度的大小,决定了你生活在怎样的世界中
作者:Jack教练
来源:微信公众号:正念教练思维(ID:Inner-Greatness)
休斯敦大学心理学教授,布琳·布朗(Brene Brown)前不久做了一期播客,专门讲了对付坏情绪的方法。布琳·布朗是最受欢迎的五大TED演讲者之一,也是位畅销书作家。
01
布琳的策略
对付情绪的方法,布琳的核心策略是,准确识别每种情绪,越细越好,然后调整自己的行动。换句话说,你对情绪识别得越细致,你就越能控制它。具体来说,就是给每个情绪取一个准确的名字。
布琳发现,大部分的人,只能说出三种情绪,分别是“快乐”“悲伤”和“愤怒”,也就是说,基本上所有的负面情绪都掩盖在悲伤和愤怒里。布琳说,这就像看医生时说不清哪里不舒服一样,你帮不了自己,别人也帮不了你。
越知道如何表达情绪,情绪就越稳定。因为假如你能准确描述一种负面情绪,就能针对性地调节它。比如,布琳教授自己经常感觉到压力特别大,影响工作。这时,就可以多想一步,压力也是分程度的,自己出现的这个情绪,只是普通的“压力大(stress)”,还是严重的“濒临崩溃(overwhelm)”?假如是前者,你需要做的是,让自己克服压力,继续工作。但假如是后者,那就说明确实承受不住了,你需要停下工作,放空自己。
02
情绪颗粒度
为了能帮助我们准确描述情绪,布琳就提出了一个指标,叫“情绪颗粒度”。“情绪颗粒度”的概念,最早由神经科学家丽萨·费尔德曼·巴雷特(Lisa Feldman Barrett)提出,是指个体在情感体验和描述上的差异,以及把相似的情感体验区分得更加细致的能力。
情绪颗粒度越细,辨别情绪的能力越强,反之越弱。你的情绪颗粒度的大小,决定了你生活在怎样的世界中。
情绪颗粒度低,遇到负面情绪不能清晰识别和定义,就像没有出口的迷宫,深陷其中仿佛被迷雾笼罩,难以脱身。而情绪颗粒度高,则意味着我们能分辨并表达自己的情绪,拥有了迷宫的地图,也就能更好地掌控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蔡康永在他的情商课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你在一个鞋店的橱窗里面看到了一双鞋,你好喜欢这双鞋,你一个礼拜,连续每一天都到这个橱窗,去望着这双鞋,终于,你受不了了,这个礼拜过完,你毅然决然跑去这个店,结果这双鞋已经不在了,你没买到。
这时候你感觉到很难过,这个难过是哪一种难过呢?
是你的挣扎来自于你钱包里面的钱不够,所以你才错过这双鞋,而引发了一种,你瞧不起你自己的收入的这种难过?
还是明明只要你出手就能够买到,你却一拖再拖,你对自己的拖延症感觉到非常的失望,而自责的难过?
还是说,其实你柜子里面根本就放了太多双鞋了,你已经提不起兴趣,真的再去多买一双鞋,感觉到人生实在是百无聊赖的,这种空虚的感觉的难过呢?
情绪粒度细的人,会区分其中的不同差别,然后找到对应的办法,缓解自己的负面情绪。
情绪粒度大的人,可能只会感觉到难过,然后故作豁达的地想:不就是一双鞋吗,买不到就算了,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只要想起来这件事,就会被失落的情绪笼盖。
03
情绪四象限
那么该如何提高情绪颗粒度?
情绪四象限是一种可以帮助我们识别情绪的助手。我们可以先从两个维度,对自己的情绪进行简单分析,看看它们在哪个区间。
第一个是“情绪的唤起程度”(Arousal)。在心理学中指的是情绪状态中的激活水平或强度。它描述了一个人在某个情绪状态下的觉醒程度,可以从平静到非常激动不同程度。
情绪的唤起程度通常与两个方面相关:第一是生理反应:例如,心跳加速、呼吸加快、肌肉紧张等,都是情绪激活的生理表现。第二是感觉强度:情绪的感觉强度越高,个体对该情绪的反应越强烈。
另一个是“愉悦程度”(pleasure/displeasure):面对这种情绪时,你是愉悦的还是不愉悦?
按照这两个维度,我们的一些基础情绪都能在坐标轴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兴奋是高唤起、高愉悦的;平静是低唤起、高愉悦的
愤怒是高唤起、低愉悦的;无助是低唤起、低愉悦的
进而,逐渐练习分辨同一个区间里每种情绪的差异。
比如,悲痛、沮丧、无聊、疲倦,同为低唤起、低愉悦但程度上仍然略有差异,可以尝试着区分它们主动锻炼情绪粒度,而不是用“不好”来笼统地形容。
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情绪总是源于对情绪发生时的敏锐的觉察,如果当你感受到一种情绪时,问自己一些问题:这个情绪发生在我身上的哪个部位?它是在哪个象限?它的名字叫什么?
作者简介:Jack教练,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正念教练思维(ID:Inner-Greatness),俞浩,专注于职场人的个人成长经验分享。感谢你关注,希望你喜欢我的文字,愿我们在分享中共鸣UP!
原作者名: Jack教练
转载来源: 微信公众号:正念教练思维(ID:Inner-Greatness)
转载原标题: 你的情绪颗粒度的大小,决定了你生活在怎样的世界中
授权说明: 口头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