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触碰了你的“情绪按钮”?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会看到很多人的情绪爆发时刻,而在我个人从事心理工作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人面对自己的情绪爆发,多半采取这三种应对模式:发火(爆发)、内耗或者逃避。
其实,对于没有学习过心理学的朋友来说,采用这三种应对模式是非常正常的,其实也是自动化的,因为这和我们大脑的机制有关。
01
从进化的角度来理解情绪
我们人类并不是空降在这个星球上的,而是进化而来的。45亿年前,地球上的温度很高,还没有生物,后来温度降下来,才有了岩石、水和大气等无机物;35亿年前,地球上才开始出现生物,最初的生物是原生动物,比如变形虫,这也是大脑的起源。
虽然这个时候生物感知外界的方式非常简单,只是出现了内外浆的分化——内浆负责体内消化,外浆感知外部刺激,而这正是神经元(即神经细胞)产生的前奏。后来,生物不断演化,发展到爬行动物的大脑皮层,哺乳动物的大脑出现了沟回,最后进化到灵长类动物,大脑的神经系统越来越完善。
所以,其实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而我们人类的大脑,经过层层演进,发展到现代,由内到外主要分为三层结构:爬行动物脑、哺乳动物脑和新皮层(前额叶部分)。
当我们感受到危险或威胁的时候,就会自动化地启动爬行动物脑,开启“战斗-逃跑”模式,主要表现形式是:战斗(吵架、打骂等)、僵住(大脑一片空白或思维反刍)和逃跑(回避、沉默等)。
这就是情绪的原始机制,虽然我们已经没有生活在丛林中了,但我们的大脑却依然还是使用的这套机制。
这套机制在某些情况下还是非常有用的,比如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具体问题,如果没有头脑的统筹安排,各种规划、计划和统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就没有办法完成需要完成的学习、工作以及各种日常琐碎。
所以,对于去改造外部世界,头脑的策略非常有用,可以帮助我们达到目标、解决问题、将事物变成我们希望的样子,这也是人类能够发明、创造,在地球上如此繁荣的原因。
但当我们用同一套策略去处理内在的世界,就会发现,并不能解决问题,甚至会起反作用。因为头脑总是会去追求我们想要的,而回避我们不想要的。那么,当痛苦来临的时候,我们会去抗拒,会很难接纳,甚至还会一遍一遍地去思考(思维反刍)。
比如,当自己考试失败了,我们会不愿意去承认,去接纳,会开始责备自己,为什么自己这么差劲?甚至认为自己就是个失败者,没有办法再成功了……
一般来说,当我们将威胁指向自己的时候,就会出现三种对自己不利的反应,我们会陷入与自己的斗争(自我批评)、远离人群(孤立),或者进入僵住状态(反刍思维)。这也是为什么在文章开篇的时候,我有提到,大部分的人面对情绪爆发,多半会采取爆发、内耗或者逃避这三种模式,因为这其实就是一种本能。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看到情绪其实是有功能的,而且是无法消除的,这是我们基因里带着的机制。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如何让情绪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以及如何通过认识情绪来认识自己,让自己成为情绪的主人,而不是在情绪来临的时候,深陷其中,被情绪所吞没。
02
接纳所有的情绪
识别负面情绪背后的正向功能
我曾经也有这样的苦恼,不愿意去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常常与之对抗,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去压抑,以为压抑住了,就没有什么问题了,后来才发现,其实,这些被压抑的情绪从来都没有消失,到了绷不住的时候,会以更猛烈的方式爆发出来。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负面情绪往往会给我们带来痛苦的体验,我们会不自觉地与这种痛苦对抗,不愿意去接纳,但是,正是因为这种不接纳,导致我们更多的烦恼。
在《自我关怀的力量》这本书中,有一个这样的公式: 折磨=痛苦*对抗。
也就是说生活中的痛苦——悲伤、担忧、愤怒等等都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我们对抗,往往只会让痛苦变得更加强烈,正是我们与这些痛苦的对抗和纠缠,让我们饱受折磨。
当我们能够放下对抗,接纳所有的情绪,积极的,消极的,都允许它们自由地流动,承认自己的痛苦,反而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轻松。
实际上,每一种负面情绪也都有其正向的功能,需要我们去识别出来。
比如:
焦虑是在指引我们找到事情的解决方向,促进我们去行动,适度的焦虑可以提升我们的工作和学习动力;
愤怒可以帮助我们蓄积力量,保护我们的边界,面对别人不合理的要求,可以明确拒绝;
恐惧是对我们的保护,当我们感到恐惧的时候,能够提高我们神经系统的灵敏度,从而帮助我们快速地脱离危险;
悲伤是一种呼救信号,让他人知道我们需要支持和安慰,也可以促进成长,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自己……
是的,情绪没有好坏之分,每一种情绪其实都是有用的,接纳我们所有的情绪,通过情绪认识和了解自己,用丰富的情绪来感知这个缤纷多彩的世界,同时,你也会收获一个充盈富足的内在世界。
03
情绪不是你
情绪只是来传递信息的信使
当我们深陷情绪之中的时候,我们常常会以为这就是自己,我就是如此暴躁,就是如此脆弱,就是如此悲哀……
但实际上,情绪不是你,情绪只是一个来传递信息的信使,当你仔细去观察,你会发现,每当它来“敲门”的时候,都是为了让你接收它想要传递的信息,但你总是不去收信,总是看不到它传递过来的是什么,那么,它就会一次次来“敲门”。
一般来说,情绪传递给我们的信息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未被满足的需求;另一方面,是我们需要处理的未完成情结。
当你能够通过情绪看见你未被满足的需求,你会找到你的核心需求是什么,这就是你需要成长的方向。
比如我自己,曾经常常会因为别人不认可自己而生气,当我觉察到这一点,我找到了我的核心需求是什么,我也看见了情绪告诉我的信息:你未被满足的需求是被认可,那么我的成长方向就是学会补足对自己的认可,不管是通过在能够给到自己认可的关系中去获得,还是通过自我认可的方式来补足,都是有效果的。最终,当我被认可的需求逐渐被补足,我也很少会因为别人不认可我而生气了。
而当下的情绪,往往并不是因为当下的事件而起,只是因为当下的这件事或这个人触发了你的情绪按钮,而这个情绪按钮就和我们的未完成事件有关。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有创伤,也都会有自己的未完成情结,如果我们没有采用一些方式去疗愈,它们也会一直存在,遇到类似的情境,类似的人就会触发,让我们产生类似的应对模式和情绪。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记得我第一次去社区讲课的时候,我们的会长也到场了,结束后,我到家就收到了他的信息,内容是这样的:
曹老师,谢谢你提供了一堂有趣的讲座。出彩的部分我不赘述了,提一些建议如下:1.建议课前要做课堂组织,把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并可以约定课堂相关要求;2.互动可以进一步深入,比如表演父母使用手机的状态;3.请及时的表扬和鼓励(鼓掌,小奖品等);4.注意课堂氛围调节,尽可能关注每一位学生;5.学生发言后尽可能及时准确地总结;6.请注意用课堂语言而不是咨询室语言,要照顾到全体同学的接受和理解。小小建议,仅供参考,期望有所增益。
我看完之后,觉得特别不能接受,非常生气,也感觉自己很失败,竟然会长对我有这么多不满意的地方。我把我的烦恼告诉了我的老公,老公说,你放心,如果你是金子,会长也肯定会看到你的。而我当时想的是,会长看到我了,但他不觉得我是金子,所以,越想越失落,越想越难过……
后来,也是通过觉察,我发现之所以当时自己变得那么不舒服,其实也是一种过去经历的呈现,和我在小学的时候被我的数学老师批评时的感受是一样的,因为他们都是严肃的,都是感觉和我们距离很远的权威,所以,我当时那么生气、委屈。
也不仅仅是因为当时的那件事,而是这件事触发了我潜意识里的情绪,才让我反应那么激烈。那时那个小小的我,被老师罚站,所有的委屈、愤怒都被压抑了下来,没有找同学诉说,也不敢告诉父母,而这些情绪一直都在,形成了我的未完成情结,当遇到类似的情境,就会呈现出这样的模式。
当我能够跳出来,跳出自己的角色和情绪,我看到的会长是一位关心后辈的会长,他给我提的每一条建议都是有根据的,也都是有建设性的。而当我真的用心去研究他发给我的一字一句,我发现,我对于讲课有了更多的了解。
后来,我吸收了这些建议,把它带到新的课堂里,真的收到了很好的反馈,我也把自己的这些体验告诉了会长,再次感谢他对我的建议,也收到了会长的鼓励和肯定。
后来,我也采用了一些心理学的方法,通过冥想和意象对话的方式去安抚曾经那个受伤的自己,通过书写的方式不断地表达和疏导出曾经被压抑的愤怒和委屈,我发现,现在面对那位数学老师和我们会长,我都会更加放松和自然。
04
如何疏导和转化情绪
情绪不是靠爆发的,也不是靠压抑的,而是需要及时疏导和转化的。不同的流派有不同的方法,我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帮助自己及时疏导情绪,不让情绪积压,让情绪流动起来,保持内心的通畅。
这里简单介绍其中的几种,供大家参考:
认知疗法:认知疗法认为决定我们情绪状态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看法(信念),通过调整信念,用合理的信念取代不合理的限制性信念,就能够改善情绪。
从我个人的工作体验来看,一些表层的信念其实还比较容易调整,但是,一些深层的信念(核心信念)其实很难识别,而且这些信念往往夹杂着自己强烈的情绪和身体感受,处理起来需要时间,也需要结合专业的方法。
比如,一位女性,离婚后其实还是想找一位合适的男性结婚,她也知道要相信“有的男的是靠得住的”,但是,她却很难去靠近任何一位男性,在关系中也很害怕受伤,这和她的成长经历有关,因为她的爸爸很渣,从小她就和爸爸的关系不好,后来结婚和前夫的关系也很僵,所以,这就形成了一个根深蒂固的信念:“男的都靠不住”,这个信念是潜意识层面的,虽然意识层面她知道有好男人,但潜意识层面却很难相信。
因此,要处理深层的信念,我们需要深入潜意识,逐步松动,并通过新的体验去强化合理的信念,建立起新的积极的思维模式,这需要很好的觉察能力,并且需要大量练习,如果有咨询师的陪伴和指导会更有效果。
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只有当我们体验到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比例是3:1时,才能感受到积极体验。之所以是3:1而不是3:0,也说明我们需要接纳消极情绪,消极情绪是不可消除的。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多去感受积极情绪,比如,采用积极心理学中的每天记录三件好事的方法,就可以帮助我们提升幸福感。
正念冥想:长期坚持正念冥想可以改善我们的大脑结构和功能,降低杏仁核(与我们的情绪不稳定有关)的活跃度,增强前额叶(新皮层)的灰质密度(这是与情感调节和自我控制相关的区域)。正念冥想其实不难,难就难在坚持,因为一次冥想肯定没有效果,我们需要做的是让冥想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坚持练习。
自我关怀:前文有提到,当我们的自我概念面临威胁时,就会触发压力反应,我们会陷入与自己的斗争(自我批评)、远离人群(孤立),或者进入僵住状态(反刍思维),而这三种反恰好是自我关怀三要素(善待自我、共通人性、静观当下)的反面。
当我们践行自我关怀时,我们会关闭“战斗-逃跑”模式,激活养育行为系统,让自己感受到关爱和善意,与自我之间形成更加健康和更具支持性的关系。对自我关怀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阅读《自我关怀的力量》以及《静观自我关怀 勇敢爱自己的51项练习》这两本书。
自然疗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走进大自然里,不管是旅行,还是就在附近的风景里走一走,待一会儿,就能够让我们缓解情绪,放松下来。因为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大脑基本处在紧绷状态,不管是工作还是学习,还是看手机里的各种信息,导致交感神经过度活跃,而人是从自然中走来的,当我们身处大自然,我们就会自然地放松,激活我们的副交感神经,让两者达成平衡,也就身心平衡了。
愿你可以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活出你的幸福与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