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与立场》如何成为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
作者:小简
来源:微信公众号:简半半(ID:chinesewithjen)
早上好,我是小简
好久没有认真写过一篇完整的读书笔记了,主要原因是每天都要发布1000字以内的小红书图文笔记,让我分心了,但对比小红书图文,写长篇的读书笔记更能让我深入思考,也更能给我带来提升。对我来说,写读书笔记的这件事始终都是要想办法提高优先级的。
所以昨天好好反思了一下,尤其仔细回忆了之前每天写读书笔记那段时间的感觉,似乎就获得同频的能量,于是突然就想到了一个也许还不错的办法,可以平衡写长文和短文的时间精力。
一、越读越喜欢的一本书
今天准备来写写看了很久的一本书《思辨与立场》,翻看了一下记录,这本书是从5月初开始看的,目前已经看了13个小时,进度88%,真的是一本有点难啃,但又很难舍弃的书。
因为越到后面,顿悟越多。之前看不懂的那些概念和逻辑,慢慢都理解,越看越佩服作者,越看越觉得自己捡到了宝藏,我的心态也逐渐从“读不懂想要弃读”到“醍醐灌顶想再读几遍”。这篇文章分享的点大概只是书中几页纸的内容,但它足以影响我的一生。
二、从认识表面的自己开始
早年当我第一次接触“认识自己”这个词时,我的理解是,照照镜子,看看自己,观察由眼睛、嘴巴、鼻子等的这些器官和组织形成的这个人,这就是自己。
我要好好重新认识这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的、物质的人。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认识表面的自己,会让我开始思考:我到底是谁,镜子里这具有鼻子有眼的身躯就是我吗?
还是说,那个藏在意识深处通过眼睛和感官在静静觉察着这个世界的心灵?灵魂?内在本质?,才是我呢。
三、如何认识深处的自己?
如果那个藏在深处的内在才是我,我又该如何认识这个“我”?关于这个疑惑,很多书中都有谈到,但都是那种看完之后,需要慢慢消化、思考,才能得到那么一点点自己也表达不出来的思路。
那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且转瞬即逝的领悟。
但是这本书给了我一个相对理性和清晰的答案,虽然它也许不能直接帮助我认识最深处的自己,但是起码我有了一个理解自己的路径,顺着这个路径,我得以瞥见了内在的我。
我发现只有认识了真正的自己,才会看到情绪波动的底层原因,从而找到对症下药的解决方法,最终使得情绪恢复,思维理性,整个人更平和。(认知层面知道了,行动层面还在努力中...)
四、认识自己的路径:心灵
在《思辨与立场》这本书中,作者说,我们每个人都无意识地生活在与心灵的特殊又亲密的关系当中,这种关系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在我看来,认识心灵就是认识内在自我的第一步。(也许是第二步呢,因为认识外在的自我也算是第一步)。那么心灵的作用是什么呢?
作者提到,心灵有三个基本功能:即思维、情感和欲求。以下是原文对这三个概念的定义以及我的一些理解(也许每个人的理解有所不同,欢迎评论)。
4.1 思维
思维的功能是产生意义。
思维让我们弄懂生活中的各种事件的意义。
思维将事件按照已命名的类别进行整理,并为我们找出这个类别中的样例。它继续告诉我们:“这就是事物发展的趋势,这就是将要发生的事情,注意这里或那里,这就是思维如何清楚地理解某个情景的。” 这是我们的心灵反映事物的一种功能。
(我的理解,“思维是帮助我们理解世界的分析工具。”因为如果没有思维,我们就失去了逻辑,不明白概念,也捋不清因果。比如看到天上乌云密布,思维会根据经验分析并告诉我们要下雨了,出门要带伞)
4.2 情感
情感的功能是监控或评估思维所能产生的意义
即评估各类事件对我们的生活有多积极或有多消极,给出我们赋予它们的意义。
它持续地告诉我们:对你生活中发生的某件事,你需要有怎样的体验,你真的做得很好;或者相反,小心——你正陷入麻烦当中!
(我的理解:“情感是思维的外在显化”,比如当思维认为“老板总是找我麻烦”,那么情感上就会表现出对老板的排斥和讨厌等情绪。)
4.3 欲求
欲求的功能是激活能量以发起行动,并在方向上与我们所认定的渴求什么和可能得到什么保持一致。
它不断地告诉我们:这正是值得得到的!为之行动!或者相反,它告诉我们:这不值得争取,不要为之劳神。
(我的理解:“欲求是执行的方向和动力”。比如早上醒来想到今天是周一,得去上班的欲求促使我们起床洗漱去公司)
五、心灵的运作方式
也许上面这段有些枯燥,但是精彩的地方马上就要来啦,根据上面的定义,心灵是不断地从以下三个方面指导我们的生活:
1、思维-帮我们分析变化趋势
2、情感-让我们持有消极或积极情绪
3、欲求-根据思维和情感确定执行目标
而这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动态联系,只要其中某一个发生了变化,另外两者都会受到影响。
比如当我们想把某件事托付与某人,但思维认为“这个人做事总是很粗心”时,那么情感上就会持有相关的负面情绪,比如不放心或者嫌弃。同时也会产生“多叮嘱她一下”或者“还是自己做吧“这种欲求。
在思维、情感和欲求这三者之间我们常常最容易觉察到的是情绪和欲求,最容易忽略的那些隐藏在潜意识中让我们产生负面情绪的思维。
所以只要我们时刻记住这三者之间的动态关联,我们就能在日常生活中,从这个小循环中顺藤摸瓜地找到情绪波动的原因。
六、潜入潜意识重塑自我
理解了心灵的三大功能之间的关联,我们就看到了认识自己、成为情绪稳定的一条路径:
当我们体验到感觉到一种非理性的负面情绪或者欲望时,就应该能够识别到导致这种体验和欲求的非理性思维。
比如书中举的一个例子:
假定你正在和一个你不怎么喜欢的同事竞争提升的机会,再假定事后你的那位同事获得了提升,并且成为你的主管,此时他正在批评你的工作。你从自己这边出发,对他和这一情境做的解释很自然地将会导致自己对他的怨恨情绪,并且你希望看到这位同事最终失败。
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在感受到这种怨恨情绪的时候,尝试去识别出导致这种嫉妒和不满的思维。
比如可能是:“我认为他没有我有能力,不足以有资格评判我的工作”,或者“我认为竞选不公平,我应该是得到提升的人”。
书中提到,这种思维往往深藏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如果不是足够努力,很难发现。当我们潜入潜意识中并发现了这些非理性思维时,要做的事情就是通过理性的分析找出更合理的代替思维。
比如“无论他是否比我有能力”或者“无论竞选是否不公平”,“目前的问题是他对我工作的批评是否合理,如果合理则就改正,不合理….”
通过修正非理性的思维,不断巩固更加合理的思维模式,我们的情绪和欲求也会相应的产生变化,从非理性变得理性,从情绪波动到情绪稳定。
七、步骤总结
1、觉察到非理性情绪的波动
2、识别导致这种情绪的非理性思维
3、通过理性思考用更合理的思维代替非理性思维
总的来说这个方法是通过情绪这个窗口,不断将潜意识里潜藏的自私、幼稚的思维显化,将其更替为更加理性的思维方式,从而影响情绪和欲求变得更加合理。
虽然这个方法的最终目的是理性思考、理性做事,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瞥见内在自我的真实面目,从更深层面认识真正的自己。
比如“原来我生气、不开心,是因为我的潜意识认为这样做就可以得到我想要的,但实际上恰恰相反。”
今天就到这里啦~感谢看到最后,希望对你有帮助。
作者简介:小简,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简半半(ID:chinesewithjen),线上汉语10年,自由职业4年,全国旅居中。?????????@??.???,每天早上8:20发布晨间复盘图文,6:00在小红书直播学习(@阿半的人生重启计划)
原作者名: 小简
转载来源: 微信公众号:简半半(ID:chinesewithjen)
转载原标题: 《思辨与立场》如何成为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
授权说明: 口头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