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一起“摆烂”,亲密关系反而会更好?
作者:徐苒昕
责编:刘祥宇
编辑:甄 卓
美编:张嘉仪
来源:微信公众号:家姻心理(ID:gh_b23d067f4e3c)
当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增进同伴侣的亲密关系时,你的脑海中也许会出现以下答案:送对方心仪的礼物、约在高档餐厅共进晚餐、计划一个去海岛旅行的假期......但你很快发现,这些精致美好的安排往往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
有趣的是,最近的一项研究给出了一个有点违背常理的结果:有时候,一起摆烂可能是增进亲密关系的好办法。
在这里,“摆烂”与我们设想的那些健康美好的事情正相反,它指的是问题行为(problematic behaviors),即那些我们都知道对健康或长远发展不利的行为,比如抽烟、喝酒、久坐、吃垃圾食品、沉迷网络。这些行为短期内带来了愉悦和放松,却可能在长期对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然而,研究发现,一起做这些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可以增进情侣间的关系。
研究者Pauly等人(2024)招募了各个年龄多组情侣或夫妻,其中两组分别是82对吸烟的伴侣(年龄在19岁-71岁之间)、117对缺乏运动的伴侣(年龄在22岁-75岁之间),研究者对他们分别开展了为期28天和32天的日常追踪评估,各自评估了他们在一起抽烟的频率和一起久坐的时间,同时还记录了他们每日的关系亲密度和关系满意度。
结果显示,当他们在一起抽烟或者久坐时,他们的亲密度和关系满意度显著提高。
实际上,伴侣们可能存在三种不同的一起摆烂的情况,研究者对这三种情况也做了进一步研究:
①伴侣在同一时间点和同一空间一起做完全相同的问题行为:两个人一起坐在马路边喝啤酒;
②伴侣在同一时间和同一空间做相同的问题行为,但不在一起:两个人在同一时间在自己的手机上刷抖音;
③伴侣一起做相同的问题行为,但不一定位于相同的时间和空间:两个人每天单独在电脑上玩六个小时无畏契约,但时间和地点不同。
研究结果显示,更多的共同问题行为日与更高的每日亲密度和关系满意度相关。值得注意的是,当伴侣完全同步地一起做同一件事(即情况①),对关系的正面影响更为显著。
在探索性滞后分析中,研究者发现前一天的问题行为与第二天的日常关系功能(如亲密度和关系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关联,而不是第二天的关系功能影响前一天的问题行为。
也就是说,如果情侣在某一天一起吸烟,第二天他们可能会感到更亲密和更满意。这表明问题行为可能在短期内有积极的关系效果。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这样的研究结果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记得在电影《志明与春娇》里,两位主角在工作压力巨大的情况下,因为吸烟爱上了彼此。这种看似“有害”的共同经历营造了短暂的快感和放松,让双方感受到更深的连接和理解。
(图片来自电影《志明与春娇》)
部分原因是,在一起做这些不健康的行为过程中伴侣们分享了积极情绪(Girme et al., 2014; Walsh et al., 2017)。某些情况下,问题行为比起那些更加积极健康的行为,由于偏离了安全和常规( Aron et al , 2000 ; Harasymchuk et al , 2021),更具有“冒险”或“唤醒”的性质。
而在这种现象的背后,是“症状-系统适配理论”(symptom-system fit theory)。该理论认为,伴侣们参与共同问题行为的动机是由其在关系中的功能所塑造的,这些功能包括减少冲突、增加亲密感、带来积极的情绪体验、支持关系的凝聚力。问题行为在悄无声息地为短期内的积极关系功能做出贡献。
尽管这些行为在长期对健康有害,但在短期内,它们能够促进情侣间的关系。情侣们一起参与问题行为可以减少冲突、增加亲密感,带来直接的人际收益( Shoham et al , 2007),从而在当下带来更好的关系质量。
当然,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摆烂”是维持关系的最优解。长期来看,这些行为对健康的不利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然而,在面对压力和困难时,一起瘫在沙发上,喝点小酒,打会儿游戏,也可以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增进关系的方法。
幸福的关系不仅仅依赖于积极向上的健康行为,有时候,适当地摆烂,也能让彼此关系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