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中的错误目的|自暴自弃,是一种孤独
在我们需求没有达到满足的时候,面对伴侣我们会做出一些“错误目的”。
简·尼尔森博士在她的《正面管教》一书中提到,当孩子的归属感和价值感没有得到满足时,他们就会感受到失望与沮丧。每个孩子感到沮丧的程度不同,但是都会导致他们做出错误目的。
错误目的主要分为4种:
——寻求过度关注(看看我!)
——权力斗争(我要赢!是你逼我的!)
——报复心理(你对我的伤害我要一一还给你!)
——自暴自弃(再怎么做都没有,反正我一点也不重要
我们可能会认为自己长大后,不会重复童年时期的行为,其实它们依然伴随着自己,只不过换上了更复杂的外衣。
当我们因为欲求不满而生气时,我们会重新感受小时候的自己在同样情境下感受到的沮丧、难过、失望……于是,我们会做出和小时候同样的错误目的。
01
亲密关系里
我们总选择让自己痛苦的路走
亲密关系中,有两条路可以通行:
第一条是永无止境地追寻需求。如果达不到目的,就会通过操纵别人的行为,能满足什么就拿什么,直到所有办法都失败而妥协;
第二条是放弃期待。借助良性沟通让双方感受好再做得好,以及永远把伴侣的快乐放在第一位。
日常的生活惯性、潜意识的习惯,再加上我们面对对需求的渴望,我们一般会执着于第一条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放在重要位置。
于是我们会不停地对伴侣提要求,然后争吵、权力斗争,但需求还是无法得到满足。最后我们必然会走向“自暴自弃”的行为模式里。
02
沉重的沮丧感
在童年时期就已萌芽
努力考到班级前三的你,兴冲冲地拿着成绩单回家,妈妈说“拿第一是最棒的”深深地淹没了你的自信;
你在家门口捡到一片树叶、花园里看到了蝴蝶,爸爸一次次的忽视仿佛在告诉你,你真无聊……
如果你在小时候有感受过持续性的沮丧感,让你认为无论自己怎么努力,都无法让周围的人满意,那么你最后可能会直接放弃。
你可能会:尝试不同方式引起别人注意、试着让别人夸奖你,试着让别人邀请你成为他们的一份子,试着赢得别人专属的爱……
在经历这些尝试后,你发现,这有什么用?干脆直接放弃,大家都别来打扰我好了。
当然,自暴自弃的程度会因不同类型的人而不同。
童年时期的你已经发展出面对沮丧、痛苦的应对方式——在情感上疏远不能满足你需求的人。
03
亲密关系会让我们
回忆起最深刻的生活体验
伴随着遗忘、否认、自愈创伤,你重新站了起来,并开始适应新世界。在新世界里,只要重新遇到对的人,找到能满足自己需求的人就好了。
在青少年时期,你倾向于在伙伴和团体中,寻求自我肯定和个人的重要性。
在成年后,你寻求满足的方式转化为亲密关系、精神导师、积极工作、宗教信仰、社交生活、创业甚至干脆当一个寻找艺术自由的流浪者。
不管哪一种方式,后面都有可能让你在某一天出现“放弃”的念头。强烈的无力心累感出现时,几乎所有人都会把“放弃”当作及时止损、聪明的抉择。
而最能让人产生这个念头的,就是亲密关系。因为亲密关系能让你回忆起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你和伴侣越亲近,你就越能体会到儿时的沮丧感。
这种感觉形成了你的个人信念:“我没有归属感,因为我不完美;所以我就要让别人不要对我寄予希望;我很无助而且无能为力;尝试也没用,反正我也做不好。”
在越多“爱”的关系中,你感觉到的“不被爱”的感觉也越多。所以你在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困惑、沮丧里,无数次会自暴自弃地心想:“算了,结束吧。”
03
如何识别“自暴自弃”?
1.你的感受是:
绝望;无望;无助;无能为力
2.这时你想采取的行为是?
放弃;替对方做他能自己做的事情;过度帮助
3.如果引起对方的回应是?
更加退避;消极;毫无进展;毫无响应
4.对方行为背后的信念是?
我没有归属感,因为我不完美;所以我就要让别人不要对我寄予希望;我很无助而且无能为力;尝试也没用,反正我也做不好。
5.对方的心底信息是?
别放弃我,我想知道应该如何一小步一步地往前走。
-我们都需要被看见-
05
如何通过
鼓励的语言和行为积极回应?
你对待伴侣的方式事实上是你对待自己的方式,你接下来的首要任务,就是接受并整合自己可以做得更好的那一面,提供支持并在伴侣有无力感时给予鼓励。下面有10个回应方式,希望能对你们的关系有所助益。
(1)相信TA,相信对方的能力。
很多在亲密关系里的不信任,其实更多的是不相信自己。不如尝试课题分离,把对方当作独立的个体开始,你会更轻松。
(2)停止贬低,关注TA的优势。
贬低会让对方降低自我价值感,也会引发权力斗争。可以多观察对方的优势并且讲出来。
(3)不要怜悯,也不要放弃。
共情不是居高临下的“同情”和“怜悯”,而是设身处地理解对方的感受。
(4)鼓励积极的尝试,设置成功的机会。
做总比不做好,你可以请ta在其能力范围内帮你做一件事。
(5)教给对方技能,演示如何做,但不要替他们做。
别再为伴侣做ta自己能做的事情。并要给ta留出练习的空间——即便在ta不能把事情做得很完美的时候。当ta说“我不会做菜”时,你可以说:“我相信你,期待你做的菜!”
(6)分解成更小步骤。
《认知觉醒》一书作者建议我们在舒适区边缘(拉伸区)一点一点扩展自己的能力范围,在一小步一小步中增强自信与动力,急于求成只会让自己受挫。
(7)提醒过去的成功和优势。
过去的成功不代表一去不复返,曾经的每一个瞬间都构成了现在的个体,把那些优势与资源列下来,看看有什么转机呢~
(8)学习来自于犯错并再次尝试,并示范犯错:不完美是可以的。
你对自己所犯的错误是什么态度?大多数人从自己经历的事物中所学到的,比从自己听到的东西中所学到的要多得多。批评(即便是“建设性的批评”)是很难让人接受的。对于一个相信自己做某件事不太行的人来说,批评只会强化ta对自己能力不足的信念。
(9)以TA的兴趣为基础。
你觉得的好不代表ta觉得,以伴侣的兴趣为主要点是最基本的尊重,而兴趣也是最好的老师,陪伴ta一同经历,这是属于你们的有意义的时刻,结果也会事半功倍。
(10)真诚地表达自己感受和爱。
如果你不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问题就会逐渐积累,直到无法重返。
爱能让从前你觉得丑陋的事也转变为“爱”。对自己百分百负责,不仅能让你的亲密关系转为美好,还能让一部分的你——活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