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命说“是”
我曾经看过一本叫做《对生命说是》的书,书的内容我记不清了,但很喜欢这句话。今天中午的时候,本想午休眯一会儿,但是我内心突然涌动起很多言语,关于各种身份,我知道是我想写下来,于是我说“好”。
我是一个心理咨询师,是一个爱美的女性,是一个不断致力于建立起自己满意生活哲学的人,2023年起我成为一个女权主义者,践行为这个世界的女性做点什么,未来我还想成为一个写作者记录者。
01
关于“写作者记录者”这个身份,我想做这件事情很久了。
一直想做,却不敢。对我而言,内心的真爱从来不说。
不敢,是因为怕自己做不好,写不好,不能坚持。
不敢,之前还有一个原因是,无法面对过去的自己,更无法将之公之于众。
那些我们真正在意的,想做好的,却又担心自己做不好,但又不想自己做不好的事情,会一拖再拖。
拖延的背后,是“自我接纳”,就如果我把这个事情搞砸了,我是否还可以接纳和喜欢我自己。
我在大学的时候就梦想将来成为一个作家,但我现在不说“作家”,因为会给自己太大压力,这也是为什么拖了很多年不敢动笔。而“写作者记录者”是我可以做的事情,关于自己我还是能写写的,我的成长、我的生活、还有心理学,我有很多个人的思考。
之前还有一个担心,如果写什么都是“我我我”,会不会显得太自恋?现在我用“我手写我心”的说法武装自己,我只是表达我的内心。再说了,哪个创作者不自我?
我一直觉得女性最好且成本最低的创作方式就是写作,你只需要有时间,几乎没有任何成本,但收效却是无法估量的。在这个男权社会体系中,女性的声音总是被忽视、被淹没,不论是在职场、家庭还是任何地方,我鼓励每一位女性在任何地方勇敢地发出自己的声音,你的每一个声音都非常重要!!而且女性真的要懂得享受这个我们在男权社会中唯一的优势——在职场上你进可攻退可守,大不了我退回家庭嘛。
02
我们每个人最开始面临身份冲突的时候,应该是青春期,但我的青春期太惨,压根没有精力去想身份的问题。我是在大学,才开始面对这个问题。
我最初想做一个电台主播,因为那时觉得做一个优雅知性的女电台主播,说着温暖的话,文艺又有腔调。我确实做过一段时间的电台主播,那短暂追梦的日子,至今还觉得非常美好。
但是后来我考取电视台,去做了一名记者,我以为那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光鲜亮丽。做了4年多之后,我放弃了,因为那实在不适合我的孤傲内敛,一想到应酬就头疼。一直和事件打交道的工作也根本无法满足我对人类充满好奇和探索欲的特质,我也不可能去专门开一档人物访谈节目。这大概就是我最早期对自己身份的探索。
03
对身份探索最痛苦的时期,是我辞去了体制内的职业,只身前往北京的那几年,至今依然历历在目。我那时的目标是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但我必须先养活自己。
那近3年,我大概半年左右就会主动或被动换工作,压根迷失了自己,像大海上没有任何方向的船只,不知道适合干什么。有近2年的时间,我不得不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一次一次又一次在我的心理咨询师面前崩溃。最初的梦想早已破灭。
痛定思痛,我去大理住了一个月。那一个月的时间,我每天自己做饭,不想做的时候就出去吃,有时出去溜达,但大部分时间我在研究各种职业书籍、职业演讲、有关人生定位的视频、文章、课程等。现在我才知道,我的“学习”和“思考”能力于此展露无遗,但那个时候我并不知道,我只有迷茫。
后来我找了一位心理咨询师同时也是职业规划师做生涯规划,那位老师我至今非常感谢她,在我人生最灰暗最低谷看不到光的时候,她坚定地告诉我说“我在你眼里看到了成为一个心理咨询师的真诚,不要放弃!”那一刻我热泪盈眶,我知道她说得对。
04
再之后我来到了深圳,因为内心有颗种子,我终于成为了一名心理咨询师。我们一般说坚持梦想这件事情有多艰难,如果你坚持下来然后得到了之后就会有多开心,但其实你走进梦想大门之后,那个坚持可能比你之前的那个坚持更难。
我经历着收入低但投入大、技能提升缓慢、职业倦怠,包括中间我还短暂干过别的,最近一次的身份冲突是“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风格的咨询师”,但我已经有了答案。
05
我们中国人,因为家庭、家族观念很重,社会又太推崇所谓的“成功”,很多人其实是没来得及经历身份冲突的,更多是被父母、被家人、被身边人相比较、被社会推着往前走。大学毕业找工作,找什么工作呢?高薪的或者离家近的,或者是被父母安排,然后是组建家庭,组建家庭之后就更需要一份高薪工作了,养家糊口嘛,所以“钱”是唯一重要的元素。
而对于我们个人身份的探索,我喜欢干什么、我对什么事情充满热情、我擅长干什么,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其实鲜少探索。
在我的工作中,我会发现,往往是一个人35、40左右的时候,开始出现中年危机,这个时候,人们开始迷茫和恐慌,“我上有老下有小,但是我的工作可能不保,我没有核心竞争力,我的未来该何去何从”。但这个时候的人是非常被动的,不可能给你那么多的时间和心力去完成这样一个漫长的探索期,只能是亡羊补牢,做救急工作。
当然,我个人的身份探索充满曲折,也并不是一个好的榜样。但在我的探索历程中,我始终坚持的一点是:诚实面对自己的内心,对内在的声音说“是”。希望你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