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23,三个关键词:无效学习、责任、原谅
前 言
在我看来,如果我们对既成的一年毫无反思,就急忙对来年订定计划与盼望。这等于要求建筑师“在不搭地基的情况下,搭建一栋大楼”。
这篇文章,是我对2023“与人工作”——包括咨询与哲学教育,这类直接与人接触的工作活动——的反思。因此你读到的,不仅仅包括我反思的结果,也包括我反思的历程。
每一个反思,都是一个对自己的提问。
每一个提问都在提醒我们,“有些事情,你得亲自面对。”
进而,通过反思,我设定出了一条通往2024的“行程”。这个行程是在2023、2022、2021……的基础上一点点建构出来的图景。
希望通过我的分享,和你一起回顾我们走过的路、遇见的人、遭遇的风景,无论是好是坏,那都是我们人生的一部分。
01
你是否沉溺于“无效学习”?
我学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学习不能当成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尤其是当我们搞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学习的时候。
想想我们的成长历程,身边的大人总是特别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但是他们为什么要学习却往往只是出于功利考虑。很少有大人会告诉你学习是快乐的,学习可以只是因为你喜欢。
学习往往被赋予一个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和学习本身绑定在一起,如果你达不到这个目标,就会有人认为你学得不够好,甚至有人会怀疑你不够努力。这样一来,学习变成了一件不那么让人开心的事情,学习成了一项任务。于是生活似乎围绕着学习展开,学习以外的一切都成了学习的附庸。
这样一来,学习就占据了生活的全部。但这难道不是搞错了重点吗?我们活着不就是为了过得更好,获得真正的幸福?学习只是实现这个简单人生目标的一种方法而已。
当有人过分吹捧一种“正确的”方法,就像某些卖药的过分吹捧某种药的疗效一样,都不免令人怀疑背后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的关系。如果不存在利益输送的关系,这种做法岂不是形同一种宗教?
推广这种信念的人怀抱狂热,这种狂热是不理性的,而且怀抱这种狂热的人内心会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是非判决。正如一些鼓吹学习的人,只要你学习,他们就会认为你做的是对的是好的。但他们不会去问学习对你的意义是什么,也不会去问你人生真正的需要是什么。
如果一个人鼓励你学习,但他却不了解你,也不清楚你的需要,那么他并不是真的鼓励你在做什么,他只是在推销一个产品。谁会买他的产品,谁就是他的恩人,就是他眼中的好朋友,好伙伴或者好学生。
为什么我们要让这种人来评判我们呢?为什么要把我们的价值建立在这些人狭隘的心胸上呢?
对此,我只想说三个字:“没必要!”
02
你为自己的人生负起责任了吗?
第二件事,就是没有人可以对另外一个人负责。
如果有一个人一心想对另外一个人负责,多半是这个人爱上了另一个人,所以他想负担某种超越边界的责任。但这个责任,更像是一种对于自身成长的推托之词。
通过把提升自己、改头换面的任务寄身在他人身上,获得一种貌似——仅仅是貌似——高贵的自我价值感。
这种自我价值感来源于一种深不见底的自我欺骗。任何人碰上这样的人,都会因为他们深不见底的自我欺骗而跌入虚无。
每个人都需要自我,且需要坚定的自我。通过坚定的自我,我们得以无时无刻对他人诉说自我的面貌,诉说“我是谁”!
当一个人无法清晰的表达自我,对他人陈述“我是谁”,他多半已经半不活,他的自我估计已经被他者啃食的不像个样子。
就像被啃得只剩苹果核的苹果,这还是苹果吗?
确实,你能辨识出它是苹果,但它是死亡的苹果,是没有生命力的苹果,它是苹果的尸体。尽管你知道它是什么,但对于已经死去的它,它早已因为死亡而不再是它自己了。
某些人就在干这样的事,他们喜欢一个人,却不敢表达他们的喜欢,于是他们用其他身份企图替代自己的心意。
反之,有些人讨厌一个人,但他们不敢表现他们的讨厌,于是他们换成其他模式,包裹自己的讨厌,然后用一种言不由衷的方式输出他们的讨厌。
这些表现都是“扭曲的”,如果一个人满足于扭曲,以为扭曲就能满足自己的内心需要。那么他何以不匮乏?又何以不因为匮乏而变成另外一个深不见底的无底洞。
在日常生活中,碰上这样的人,还是离得远远的比较妥当。
他们会想方设法替你负责,导致你失去自我成长的动力,进而逐渐失去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然后你会接受他们的寄生,就像你从来没有拥有过你自己的身体,且以后再也不会有机会了。
有趣的是,有些人寻求帮助,他们渴望远离吸引他们到黑暗中的黑洞;与此同时,有些人渴望帮助,在于他们希望抓住身边的人,让他们不要逃。
有时,他们是同一种人,渴望温暖的关系,却在最有可能发生的人身上,碰到最不希望与之发生任何瓜葛的对象。
我不会用“人总是不满足”来形容这种现象,因为在我看来,这种现象再正常不过。
这种现象叫“人总是不清楚自己要什么”。
03
用原谅代替放下
今年学到的第三件事,但是有些时候你必须原谅你自己。
请注意我用的词汇,我用的是“原谅”,而不是“放下”。
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和地点,我发现使用“原谅”这个词对我来说至关重要。
有时候,我们害怕去原谅自己。我们试图用一些貌似可以代替的词语来表达我们内心真正的需要,但实际上根本不可能代替。
举一个例子来说,一般人不会把原谅和放下等同为同一件事。
原谅通常指的是一个人犯了错,而我们原谅他的过错就叫原谅。而放下通常指的是一个人内心有某种执念,他想要评价这个执念,重新回归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这个时候他会使用放下。
换言之,我们选择使用原谅而不是放下是因为放下本身已经蕴含着我们认为自己在某些地方督促。如果你没有觉得自己做错任何事情,那么就不需要放下这个词。
所以放下更像是一种无奈之举,就像一个人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一些事情,但不知道该怎么去处理所带来的后果,以及内心油然而生的羞耻感和罪恶感,包括一些职责。然而放下本身就是一种不得不的逃避,很多时候它是一种托词。
当我们真正意识到自己做错了某些事情时,我们需要的就不是放下,而是必须试着去原谅自己。
当然,这个原谅是有一个历程的,不是随口说说的,也不是做任何让我们自责的事情。我们需要努力才能真正原谅自己,而不是轻易地纵容自己。
我发现有些人不懂得如何道歉,甚至对自己的错误缺乏认识。我不确定这是能力问题还是态度问题,但这种行为令人不快。有些人犯了错却希望对方保持冷静,却未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了多大麻烦。
过去我也曾难以接受别人的道歉,担心不原谅会显得不够开明,直到有一天我才发现我根本就被操控了。
我也意识到,当我向别人道歉时,我会质疑自己是否真心诚意。当对方不接受我的道歉时,我是否会生气,更在意个人面子,而非对方因我的行为所受的实质伤害。
有些人表面声称放下或原谅别人,实际上却是在纵容对方,追求原谅并非单方面决定的事情。
真正的道歉意味着承担责任,包括接受被伤害者的负面情绪和赔偿要求。有些人在道歉时缺乏自知之明,不清楚自己是否真心道歉。当对方不接受道歉时,他们可能会生气,更在意个人面子,而非对方因其行为所受的实质伤害。
在生活中,诚心的道歉往往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是因为人们天生就倾向于认为自己是对的,坚信自己的观点和行为。
承认错误就好像是在颠覆我们建立的世界观,就像一个长期相信地球是平的人突然接受地球是圆的事实一样。当这个转变发生时,我们会发现,对自己错误的羞愧感比起对整个宇宙和真相的追求更加重要。
人的内心常常充满了矛盾。在面对内心的煎熬时,我们更关注自己的羞愧感,甚于关注宇宙的真相,甚至胜过对客观事实的信仰。我们沉浸在自我修饰的迷雾中,这就是人类,一种生而为人的困境。
除了分享我面对羞愧感的经历,我也想分享我对那些拒绝承认错误的人的无奈感受。人性往往并不总是光明磊落,我们常常为了掩盖自己犯下的错误或不愿意承认的事实而付出巨大而不当的代价。
我们总是在选择,但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回到过去,在那个关键的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而一旦我们做出错误的选择,往往需要用余生来承担这个选择带来的一切后果。
然而,这样的代价是否值得,是否划算呢?
实际上,我们能做的不多,也不用太多。我们要做的只是诚实地表达自己,接受后果。这才是我们能做的。
结 语
没有人能逼我们改变,就像没有人能阻止2024的到来。
但我们可以企图谋求去做点不一样的事情,去述说一个和过去不同的“关于我”。就像我们虽然无法阻止2024的到来,但我们可以在2024试着谱写一段不同于2023的故事。
这个谱写不是戏剧性的,而是一种发自内心,与自己坦承相见后,真诚做出的一个微小,又同时巨大的改变。
这个改变,是一种成长,是一次对得起自己的交代。
2024就像一页稿纸,等待我们续写2023与之前的故事。
当你决定那么做,你做的将影响2024,影响未来,并影响现在。
p.s. 回顾2023,你想到哪三个关键词?欢迎在留言区,我会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