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半数学生反感父母:孩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放弃自己的
作者:程传熙
整理编辑:Chloe Dong
封面配图:日本电影《垫底辣妹》剧照
来源:微信公众号:有意思教练(ID:EmpowerLeaders)
原文标题:“3000名学生超半数极度反感父母”:孩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放弃自己的
北京市曾抽样调查了3000多名中学生“对待父母的态度”,结果发现:
只有4.75%的孩子表示喜欢自己的父母;
而表示极度反感或痛恨父母的孩子,却高达56.28%。
之前看到这个数据的时候,作为一名两个女儿的父亲,我非常不理解:
为什么很多父母的爱,不仅没能得到孩子回应,反而成了让孩子感到反感、排斥,甚至痛恨?
前段时间我报名并学习了有意思教练首期「成为教练」认证课,毕业之后,我们组织了一场线上观影活动,我们看了一部日本电影,《垫底辣妹》。
讲述了一位日本女高中生沙耶加的故事——她从年级垫底的“差生”,一路逆袭考入日本最顶尖的私立名门学府之一的庆应义塾大学。
看完之后,我心中有了答案——想要获得高质量的亲子关系,一定要注意爱的方式和方法。
很多时候,爱得太满,可能是一场灾难。
高质量的亲子关系,就藏在以下这5种沟通方式里。
01
负转正:三分道理,七分共情
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再三强调:跟孩子讲道理,是世上最无效的教育。
有一次,沙耶加的包里被搜出了一包烟,她不肯交出抽烟朋友的名单。
这要是一般的家长,早就开始批评孩子抽烟不学好,“逼迫”孩子听老师的,“供出”名单,脾气爆的估计都得上手打孩子。
但沙耶加的妈妈却采用了截然相反的沟通模式:「负转正」。
在这次的严重到可能会被退学的负面事件中,沙耶加的妈妈却在第一时间理解了女儿这么做的原因,并且很自豪:
这孩子不想背叛朋友,真是好孩子。
对于这样什么都不说的女儿,我深感自豪。
《简爱》一书中有说过:“有些人只能看到细微的缺陷,却对星球的万丈光芒视而不见。”
作为父母,我们经常会犯一个错误:
看不到孩子的优点,却总是紧紧盯着他们的缺点,无限放大。
沙耶加学习成绩不好,学校老师也看不起她;
她的父亲从小就重男轻女,她和妹妹还有母亲几乎从不被重视;
……
可以说,沙耶加是长期处于被否认的环境里,她的内心是极度渴望被认可,被看到的。
而她的妈妈不仅「负转正」,看到她的优点,还放大了:
将违反校规抽烟被抓后,还顶撞老师的事情,被她的妈妈说成是沙耶加对于朋友的忠诚、高压之下仍然坚持自己的底线和原则……
这给女儿极大的安全感和抵御外界伤害的底气和力量,沙耶加知道,不管自己在外面受了多大的委屈,妈妈都能为自己撑腰。
所以,爱孩子,共情孩子的情绪,再解决孩子的问题。
当孩子犯错时、遇到困难时,父母少一点诲人不倦的说教,多一些“我理解你”的共情,孩子才有变好的可能。
02
认可:光之来处,缝隙下奇迹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人性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欣赏和赞美。”
高二的沙耶加,学习水平却还停留在小学四年级。
为了不被退学,她去补习班,遇见了坪田。
他们第一次见面,坪田就打开了所谓“差生”沙耶加的心扉,快速和沙耶加建立了信任。
坪田是如何做到的呢?
首先,他没有先入为主地认为,这位打扮新潮、穿着暴露、头染金色的叛逆少女——“这样的孩子我教不了。”
他采用了截然相反的沟通模式:「认可」——夸奖对方,让对方感受到自信。
好有型啊!
哇,你真的好懂时尚,能不能也教教我?
这么不按常理出牌的夸赞,反而吓了沙耶加一跳,但内心已经开始不排斥这位老师了。
后来,沙耶香零分的测试成绩,坪田居然也能表达出自己的「认可」:
哇,你虽然都答错了,但是却能这么认真地坚持写完;
你的想法真是天才级别的呢;
……
这一顿夸得连沙耶香自己都不好意思了。
03
责任承担:行动清单,固化目标
在日本的高考制度中,各大高校录取学生的一大参考依据是偏差值:
它指的是学生的高考成绩在所有人中的排名,平均值一般是50,如果低于30就属于排名后2%的垫底学渣。
沙耶加的偏差值恰恰就卡在30上,沙耶加成了大人眼中是废物,在她自己眼中也是废物。
但坪田的一个小小的举动,让沙耶加在自己的内心埋下了一个火种:
他在沙耶加进补习班的第一天,就让她把“大学目标是庆应义塾”的梦想写在了纸上。
这个动作并不简单,属于「责任承担」——写下具体目标是将其固化的一个重要仪式。
基于普通人心理学和目标实现学,人们发现,当他们将自己的目标写下来,并且把它们明确地表达出来后,就属于将目标作为责任承担下来。
带着这样的责任和信念,他们更容易将这些目标转化为现实。
教练都体会过,当被教练者把行动清单在纸上写出来的时候意味着什么——
他们会为自己憧憬着的未来而兴奋愉快,并全身心地投入。
04
隐喻:遇到瓶颈,突破限制性信念
电影中,坪田说了一句话,成为了不少人在倍感压力时,用来激励自己的座右铭:“之所以有压力,是因为你有可以成功的自信。”
而坪田帮助沙耶加提升自信的方法还有一种:「隐喻」。
全球性的领先的教练组织,国际教练联合会(ICF)的核心能力七是「唤起觉察」,而对其的定义是:
使用工具和技术,例如:强有力的发问、沉默、隐喻或类比,来促进客户的洞察和学习。
所以,「隐喻」是教练必须要学习的一项专业能力。
坪田虽然不是教练,但他也很好的运用了这项能力——他用年轻人听得懂的语言,迅速使他们大脑中展现出了一幅画面。
沙耶加因为学习遇到瓶颈、觉得自己已经不行的时候,坪田在天台上拿出一颗“克拉拉”的蛋。
他要向她证明,她以为不可能的事,其实都是可能会发生的,突破了沙耶加的限制性信念。
05
回应:你的看见,表达出来才有用
20世纪70年代,美国发展心理学家Edward Tronick曾进行一项著名的“静止脸实验”。
有七对母子参与了实验。
研究人员让一位母亲先给予婴儿热情回应,然后突然变得面无表情,不管孩子做什么,都只是漠然地看着对方。
他们的实验进行了3分钟。
研究人员发现,孩子一开始会试图用大笑、挥舞胳膊、大叫等方式引起妈妈的关注,但在没有得到回应后,婴儿会“迅速清醒,变得小心翼翼”。
最终情绪崩溃,开始哭泣和尖叫,将自己的身体从母亲身上移开。
研究告诉我们:人们对情感回应的渴求,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有了。
所以,坪田老师之所以能够激发出沙耶加全部的潜能,是因为他还有个厉害地沟通魔法:「回应」——主要的行为动作就是击掌。
每次沙耶加还有其他同学在回答出问题或是取得成绩的提升时,他都会及时地和大家击掌庆祝。
坪田还有一种回应方式:写信。
以下是坪田写给沙耶加的信:
工藤沙耶加同学,我不知道你现在是怎样的心情,如果你因心愿没有实现而正在心灰意冷,为宏大的目标而拼搏过的这段经历,将来一定会成为你的力量。
所以,用你那总是满不在乎的笑脸,请继续挺起胸膛充满自信的走下去,这是我最喜欢你的地方。
如果在语言和行为上,不敢或者害羞,可以尝试用文字的形式回应,也很治愈。
教练的时候,我们也会及时的回应被教练者,让他们优秀的那面被看见,从而被赋能。
大家不妨试试积极回应自己孩子的优点,他们的眼睛中会释放出什么样的光芒吧。
写在最后:
这部电影里还有很多值得学习的思维和技巧,今天就不一一列举了,感兴趣地朋友可以看一下电影,然后到评论区和我一起讨论。
相信当父母的都和我有着相同的经历和感受:
当那个红扑扑的小肉团第一次出现在你眼前时,你才突然真正地意识到,自己变成了父母。在喜悦和兴奋涌上心头的同时,与之相伴的还有惶恐与不安。
他们就像薛定谔里的猫:
那只猫是好是坏?
怎样可以好,又为何会变坏?
……
类似的问题会长期困扰着我们,让我们时常如履薄冰、如坐针毡,甚至如临大敌。
对于初为父母的我们,每个孩子都会是试验品,我们真的能为他们未来的人生负责吗?
我也期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沙耶加那样,为有意义的人生去努力、坚持,并最后获得成功。
但沙耶加的逆袭背后,少不了多方面的支持。
如果田坪老师对她来说,是光之来处,是她灰暗校园生活的光;那她的妈妈则是广袤无言的土地,为她累积起了强大的心理资本。
那我和我的太太,会成为我们的孩子的什么呢?
我太太在去年成为了一名国际教练联盟认证初级教练(ACC),我今年报名了有意思教练·「成为教练」教练认证课,并成功毕业,现在正在为成为一名ACC而努力。
先做好自己,再做好父母。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全部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
所以,我们夫妻坚持学习教练技术,我们都期望通过改变自己,来支持女儿们更好的成长。
家庭教育最好的模样,不是父母放弃自我,成为孩子的“保姆”,而是保持独立,和孩子一起并肩成长。
作者简介:程传熙,「成为教练」认证教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中级经济师,国家三级健康管理师——让一群人先找到改变的力量。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有意思教练(ID:EmpowerLeaders),让一群人先找到改变的力量。 有意思教练8年专注解决职场、关系、个人成长难题,为你严选教练,提供专业的教练服务。
原作者名: 程传熙
转载来源: 微信公众号:有意思教练(ID:EmpowerLeaders)
原文标题 “3000名学生超半数极度反感父母”:孩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放弃自己的
授权说明: 口头授权转载